蘇金傘

中國五四以來最傑出的詩人之一

蘇金傘,別名蘇鶴田,男,(1906-1997年1月24日),原名蘇鶴田,河南睢縣人。畢業於河南省體育專科學校。

是中國五四以來最傑出的詩人之一,1932年開始發表作品。1946年,《大公報》介紹蘇金傘時說,“他的詩諷刺深刻得體,當世無第二人”。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任河南省文聯第一屆主席,著有詩集《地層廠》《窗外》《鵓鴣鳥》《蘇金傘詩選》《蘇金傘詩文集》等。

1997年1月24日病逝於鄭州。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26年畢業於河南省體育專科學校。

工作經歷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被捕入獄。歷任開封第一高中、河南水利專科學校、河南省立女中教員,河南大學體育系主任。後進入解放區,任華北大學三部文學創作組研究員。
1932年,到河南體育場工作。
1939年,到河南大學任體育教師。
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49年10月,調回河南籌辦河南省文聯。
上世紀50年代被錯劃為“右派”。

寫作經歷

蘇金傘照片
蘇金傘照片
1932年,開始發表作品。
70年代末,從長期的禁錮中解放出來。歷任河南大學講師,河南省文聯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河南省文聯第一屆主席,河南省政協常委、人大代表。
著有詩集《地層廠》《窗外》《蘇金傘詩選》(之一)、《1980年入伍》《鵓鴣鳥》《蘇金傘詩選》《蘇金傘新作選》等。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蘇盢:蘇金傘的六女兒,河南博物院副研究館員。與李鐵城共同主編《蘇金傘詩文集》。專著《中原考古大發現》,將由中央電視台和省委宣傳部聯合製作大型紀錄片《叩醒中原》。

情感生活

道鐸:蘇金山的夫人。

健康狀況

1997年1月24日病逝於鄭州。

人物事件


童心:詩歌的孩子
蘇金傘以詩為業,以詩自命,自言“三生修來是詩人”,詩是他的寄託和價值所在,詩給他帶來了歡愉和榮譽,也給他帶來了痛苦與災難,但他無怨無悔,相伴終生。
“童心只有愛/不會有殺機”,這是蘇金傘在80歲時寫的一首題為《童心》里的詩句。在詩中,詩人真的“返老還童”了。
詩從兩個生動而又相似的場面開始。
一個是:一片圓圓的小屁股/蹲在剛生出茅芽的草地上/茅芽肥肥的/幾乎把小屁股扎疼。
另一個是:不遠的一根草葉上/落著一隻白蝴蝶/可能是剛剛幻化出來的/多次試著也落不穩當。
簡單的故事出現了:孩子們並不費力地捏住了白蝴蝶,不忍心,於是把它放開了。然後有了第二個故事:孩子們決定不再逮蝴蝶,而去追逐肥頭大螞蚱,最後終於把它捉到了。
這時候,詩人給了我們如下動人的場景:每人手裡都捏一隻大螞蚱/就像賽鴿子似的/又一齊放手撒開。這情景不僅使詩人感動,甚至是震撼了!最後,脫口而出這樣兩句:童心只有愛/不會有殺機。像這樣的詩,是樸素而又鮮明的風俗圖畫,這種對大平原鄉村狀態的大寫意,實際上是天地間動靜大秘密的揭示,是真正詩的感覺。
在河南省文學院召開的紀念蘇金傘詩歌藝術研討會上,著名作家南丁這樣評價蘇金傘:“他童心未泯,具有一顆詩心,也非常自信、率真,對自己的作品永遠充滿期待。”著名詩人王懷讓說:“蘇老是我的導師,受益終生,他那張油漆斑駁的寫字檯如今就放在文學展覽館里。蘇老的詩是從心裡流出來的,質樸自然,不雕飾造作。有人說蘇老是‘長不大的孩子’,我祝願他在天國的幼兒園裡茁壯成長。”
鄉情:故鄉即詩
作為我國鄉土詩派的代表人物,蘇金傘晚年對鄉土的回憶,幾乎觸處皆詩。在長久暌隔的想象中,原來存放著自己生命所熟悉的所有細節,都成為“五十年茅台酒”了,一旦打開,則香氣四溢。“故鄉即詩”,蘇金傘用詩創造一個如同故鄉的家,營造了濃濃的鄉土精神家園。
舊中國風雨如磐,舊河南滿目瘡痍,群眾和農民呻吟在戰爭和災荒的旋渦中,蘇金傘和農民一道流淚。抗戰初他寫了一首《跟媽媽說》:有一條黑狗/在野地里扒坑/都說這是老八婆家的狗/老八婆已經死了三天/才被人發覺/———這狗是替主人挖墓穴哩/大前天/她還跟我一起挖野菜/她的肋巴疼/彎不下腰來/她說她沒有一個親人。
蘇金傘從小生長在農村,深深了解農民對土地的摯愛:地翻好/又耙了幾遍/耙得又平又順溜/看起來/好像娘兒們剛梳的頭/這麼鬆散的地/簡直是一張軟床……
1946年,蘇金傘在《頭髮》一詩中寫道:在我的記憶里/父親的頭髮/還拖著一條長辮子/祖父常用腳/踏住那辮子/拚命地拳擊/城裡來的差人/又把那辮子/吊在樹上/用鞭子抽打著/要錢糧/……/母親的頭髮/一輩子不梳/上面落滿了/磨面時盪出的面屑/和燒鍋時/飛出的灰星子……
這首詩曾多次被各種刊物轉載或詩集收錄,1995年台灣九歌出版社出版的《新詩三百首》中收錄了這首詩。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在序言中說:“我一向認為蘇金傘是早期詩人中雖無盛名卻有實力的一位,卻未料到他能寫出像《頭髮》這麼踏實有力、搗人胸臆的好詩,並且立刻認定,此詩雖短,撼人的強烈卻不輸魯迅的小說。”蘇金傘的詩源自生活,他以白描的手法,抒發了心中的憤慨、壓抑和嘲諷。
雷電:和雷電一同咆哮
蘇金傘的詩歌用藝術語言反映時代心聲。1941年皖南事變后,蘇金傘無比憤慨。他讀了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深受鼓舞,寫出了著名的詩篇《雷》:有終年的沉默/才有破天的轟響/有遼闊的天的幅員/才有不羈的行蹤……雷不信/世界上會有卑微的私語/會有在肚子里發霉的密謀/所以不管跟誰說話/都是披肝瀝膽的傾吐。這首詩是蘇金傘個性的寫照,也是對真理和光明的追求與渴望。他盼望著自己能像雷一樣炸響,他堅信:“這樣經過很久的一陣胎動,才漸漸來到我們頭上。”他盼望著:“當雷第一聲鳴響時,饑渴的土地,馬上翻轉身體……”
《控訴太陽———哀聞一多先生》寫於聞一多被害的第三天,他寫道:五點二十分/正是你/太陽/輝煌照耀的時刻/為什麼眼睜睜地/看著卑鄙的謀殺/在大街上公開地進行!……這首詩在上海《大公報·文藝》刊登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當時常有特務在蘇金傘家周圍出沒,有幾次深夜,憲兵出其不意地闖入他家,幸好他不在家。有一次,他剛好在家,聽到破門聲,他從後窗逃出去了。其實當時蘇金傘已經作好了準備,頂多和聞一多、李公朴一樣的結局。
蘇金傘度過了許多寂寞和惆悵的歲月,他被當局迫害到了“雖然已習慣於無聲”,但也“亟欲一吐積愫”。隨著革命形勢的不斷高漲,蘇金傘渴望成為中國革命的一分子。他“只巴著/有一天/霹雷在屋頂上打滾/閃電/刺得夜睜不開眼/而自己化一條火蛇/飛出戶外/和雷電一同呼吸/一同咆哮”。1948年,他到了解放區。
追憶:詩大於名
1997年2月5日的《人民日報》刊發了專文,紀念我國當代著名詩人蘇金傘病逝,這位老人走完了他91年的人生歷程。在舉行的遺體告別儀式上,河南省有關領導同志及各界人士300多人為他送行。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及巴金臧克家賀綠汀等單位和知名人士發了唁電、唁函或獻了花圈。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孔玉芳這樣評價蘇老:自然清白,是蘇老為人也是其詩作的基本風格;童心、真心不泯,人的氣質與詩的意境達於統一,是蘇老的基本特色。他一生創作新詩300首,均具有極高的藝術和思想價值,是“詩大於名”的詩人。
蘇金傘一生共出版過6本詩集,第一本《地層下》出版於1947年,收入臧克家主編的“創造叢書”。臧克家在該詩集的序言中說:蘇金傘的詩讀者很多……他的詩句看上去很素凈,沒有斧鑿的印痕,可是味道卻極醇……他的情感是頗為濃烈的。
蘇金傘是一位獨具風格的詩人,他一生沉醉於詩、獻身於詩,是我國詩歌界創作周期最長的詩人,成為我國當代詩壇代表性詩人之一。他是一位具有大愛、純粹的詩人,他的為人為文都為商丘、河南乃至全國文學界樹立了一個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