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班級的結果 展開
- 漢語辭彙
- 伊馬·瑞格執導的劇情片
班級
漢語辭彙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班級教學是現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教育形態。一個班級通常是由一位或幾位學科教師與一群學生共同組成,整個學校教育功能的發揮主要是在班級活動中實現的。
【拼音】bān jí
【釋義】
班級[漢語辭彙]
例:~管理,~一周行事曆。
2、學校里的年級和班的總稱。
3、古代官位的等級,亦指官位。例:漢▪荀悅《申鑒·政體》:“高下失序則位輕,班級不固則位輕。”《晉書·劉頌傳》:“官久非難也,連其班級,自非才宜,不得傍轉以終其課,則事善矣。”唐▪劉禹錫《代謝男師損等官表》:“下延胤息,叨踐班級。”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也是學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層組織。
班級是學校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的目的,將年齡相同、文化程度大體相同的學生按一定的人數規模建立起來的教育組織。班級不僅是學生接收知識教育的資源、也是學生社會化的資源、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資源。
1.a class
2.a grade; a form
1.發展學生的社會性,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教育社會學認為,班級是一個微型社會。即是說,班級存在一定的組織結構,履行學校的社會職能,班級集體的共同願景、發展目標、組織結構、角色分配、人際互動,等等,都是社會關係的縮影和投射,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社會化的發展。
首先,班集體為學生參與社會性的實踐活動創造條件和機會。班級是學生最主要的學習、交往和其他各種活動的環境,班級組織機構和人際關係是社會組織及社會關係的反映,班級情境中的活動和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的處理,實際是為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和處理社會關係提供了學習和實踐的平台及機會。其次,班集體為學生選擇職業、扮演社會角色及發展相應能力奠定基礎。班集體各種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實踐的機會,在活動中學生往往被歸屬於不同的群體,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任務,受到不同的期待,得到不同的體驗,這些對學生社會性的發展都產生積極的影響。實踐中經常可以發現,長期擔任班幹部的學生在班級生活中普遍具有較強的成功感,積極組織和參與集體活動,並且要求別人服從自己的權威意志。擔任班幹部的經歷對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具有很大的影響,也為他們今後的社會實踐和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特殊才能
班集體的學習、交往及活動的經歷和體驗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資源。一方面,班集體能夠提供學生個性發展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面,班集體為學生特殊才能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在班級活動中經常得到重視、受到關注、贏得肯定和欣賞的學生,往往有積極的體驗,形成積極進取的個性,反之則可能會形成消極的個性。關注班級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為他們提供展現才能、發揮作用的機會和條件,讓每一位學生都在班集體中找到自己發揮作用的舞台,使他們的個性在班級的各種活動過程中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成功的班主任共同的經驗。
3.保障學生身心的安全和健康發展
班集體可以說是教育化的微型社會。班級健全的規章制度、和諧的人際關係以及各種有利的環境和條件,都為學生身心的安全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時,班級教育管理者的責任感、專業素養,以及對班級學生的關注,都能夠及時預測、發現和干預危害學生身心發展的不良因素,為學生提供有利的成長環境和條件,保證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在學校中,班級是學生成長的主要環境,班級對學生個體的發展具有直接的制約作用。
選好發展方向,做好發展規劃
教育實踐中成功的班主任在建設班集體的過程中都是胸有成竹的,每走一步都清楚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要達到什麼目的,對班級發展有什麼作用。這實際就是對班級發展有明確的方向、有周密的計劃、有具體的措施。
1.背景的分析
背景的分析,主要是對影響班級發展的內外部因素進行分析,把握這些情況,是制定班級發展規劃的前提和基礎。
首先,要分析影響班級發展的內部因素。其中包括班級總體精神面貌,如學生身心發展的總體水平和心理傾向,學生個體的性格和能力特點,班級在學生心理和行為上的影響力,班級規範對個體的調節作用等;另外,還要分析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等的特點及其在學生中的威信和影響力,以及他們與學生的關係,以便於發揮教師集體的優勢,揚長避短,實現整體優化。
其次,要分析影響班級發展的外部因素。其中包括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如學校方面的校風、教風,師生的精神面貌,學校的教學設備,學校環境的綠化、美化、凈化等對班級的影響;學生家庭方面的如家長的素質及其對班級工作的配合和支持程度;另外,還要分析社區的環境,如社區人口狀況、文化素質、道德風貌、治安狀況等對學生的影響。
2.目標的確立
和諧上進班級
確立班級發展目標是要在對班級進行背景分析的基礎上,為班級確定發展的方向。確立班級發展目標既要考慮社會發展的要求,也要考慮學校的具體培養目標和班級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並遵循整體性、針對性和可測性的原則來制定。
整體性原則,要求確定班級發展目標必須把班級整體目標與部分目標,班級目標、小組目標與個體目標協調成整合一致的目標體系。而且,班級的長期目標、中期目標與近期目標也必須整合一致。儘可能對目標進行具體的分解,以便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班級管理,最終達成總的目標。針對性原則,要求確定班級發展目標必須抓住班級在具體發展階段的關鍵問題,在具體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分階段設置目標,使目標既有針對性又切實可行,從而增強班級管理的實效。可測性原則,要求確定班級發展目標不但要切實可行,而且要可以測量,以便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對照目標檢查評價目標實現的情況,使目標實施能落到實處,逐步實現。如學生的各種素質發展指標、班級發展的指標(包括學生的出勤率、成績的合格率、優秀率、體育鍛煉達標率)等都應該盡量量化。
3.內容的確定
班級教育內容的確定,實際上就是將班級發展目標具體落實到班級的各項活動中去,保證教育管理功能的發揮和效果的實現。教育管理內容的確定應該反映社會發展的要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力求達到它們之間的和諧統一。具體地說,一是要進行社會公德、行為規範、遵紀守法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培養正確的班級輿論;二是要進行交往教育,使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準則和技巧,培養班級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相應的心理氣氛,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強化班級對學生個體行為的同化力和感染力;三是要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幫助學生認同班級目標,培養學生自覺歸屬於集體的意識;四是要對學生進行自我意識、自主精神的教育,培養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通過在班級開展各種教育活動,促進班集體的形成和發展。
4.方法的比較
教育管理方法是否科學對促進班集體的發展有重要的制約作用,方法得當則事半功倍,方法不當則事倍功半。說服教育、情境感染、情感溝通、心理疏導、規範制約、輿論調節、實踐鍛煉等都是被實踐證明的有效可行的方法。但是,由於每一種方法都有其適用的範圍和局限性,在具體運用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因此,在選擇使用教育管理方法時,要注意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較,選出最佳的方法。
一是要考慮到具體任務的特點和內容的要求。如培養正確的班級輿論,可以更多地採用說服教育、座談討論、事件分析、辯論會等方法;培養班級良好的人際關係,則可以選擇採用心理移位、角色體驗、組織協作活動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團結的力量,達到培養集體意識、集體歸屬感的目的。二是要考慮班級學生的具體實際。在學生髮展的不同年齡階段,在不同的班級發展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水平、自主程度、興趣愛好也各不相同,因而,培養班集體所採用的方法也應有所不同。如學生整體的認識水平、自主性程度較高、自覺性較強,則可相應選擇以學生為主的活動方法。三是要考慮具體教育管理方法的特點及適用範圍等因素。如規範制約、輿論調節等方法比較適合於各方面發展得較好、學生認識水平較高的班級,而對於正氣不足的班級則難以奏效。此外,還要考慮班級教育管理者自身的條件及具體教育管理環境等條件的制約,儘可能揚長避短,優化教育管理方法的功能。
5.形式的選擇
選擇採用什麼形式進行班級教育管理活動,主要是要考慮所採用的形式是否有利於激發學生的熱情、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助於教育管理任務的完成和目標的實現。為了提高班級教育管理的效率,優化教育管理的效果,在教育管理過程中要重視把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班級的教育管理與學生的自我教育管理結合起來,更好地實現班級的目標。同時,注意考慮具體採用的形式對教育管理過程中其他因素有什麼積極或消極影響,通過分析、比較,確定合適的教育管理形式,使班級教育管理活動有序開展。
上述五個方面的工作目的是要為班級發展作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規劃,保證班級的發展有明確的方向和可行的計劃,從而增強班級培養工作的自覺性,減少盲目性。
抓好建設重點,優化發展策略
班集體的建設應該強調根據班級發展的實際,抓住各個階段發展的重點和關鍵,使班級的發展得到優化的效果。
1.班級精神與集體意識的培養
集體意識是班級發展成為班集體的標誌,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是建設優秀班集體的基礎。集體意識表現為學生對班集體目標和規範的認同,將自己自覺歸屬於班集體,對班集體的活動自覺參與,對班集體形象的自覺維護。學生的班集體意識對於班級任務的完成、發展目標的實現、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以及班級凝聚力的增強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培養班級精神和集體意識,首先應該注意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統一學生的思想。可以通過組織學習、討論、座談等活動,就班級發生的事情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明辨是非,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使班級問題的解決能夠取得學生廣泛的認同。其次,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使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在班級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人格,信任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政議政”。再次,培養學生的全局觀念,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引導學生關心集體,關心同學,團結協作,共同發展。
2.規章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建立和完善班級的規章制度,既是為學生提供參與班級活動及處理班級事務的基本準則,也是為學生提供基本的行為模式和評價自己及他人的基本標準,使班級學生的言行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這是發展學生民主法制意識,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習慣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班級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優化班級教育管理效果的重要策略。
一般而言,班級規章制度包括學習制度、衛生輪值制度、考勤登記制度、課堂紀律制度、評先獎優制度、民主議事制度以及各種崗位責任制。制定班規首先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建立班規的必要性。有經驗的教師往往重視引導學生在班級組成初期就參與制定班規,使班規的制定過程成為學生認識的提高過程和對班規的認同過程。班規的制定應該強調“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通過全班學生的認真討論修改,並經過班會表決通過,公布執行。經過這樣的程序制定出來的班規,能夠代表學生的觀點,反映學生的思想,對引導和協調學生的言行能發揮更好的作用。其次,班級規章制度的建立應該體現全面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即班規的制定應該全面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考慮為學生各方面的行為提供參照模式和評價標準,對學生扮演的角色及承擔的職責作出明確的規定。班規的表述應該儘可能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便於監督執行。
如魏書生引導學生制定的“一日常規”、“一周常規”、“每月常規”、“學期常規”、“學年常規”以及各種崗位的職責等,讓學生明確在規定的時間內應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做,減少了學生行動的盲目性。再次,應該注意定期檢查評比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通過定期的檢查、評比、獎懲活動,促進學生正確行為習慣的形成。
3.組織機構的建立與班級核心力量的培養
合理的班級組織機構的建立和班級核心力量的培養,是班級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開展的重要條件,也是培養班集體的重要策略。
班級組織機構可以根據班級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完成具體任務的需要來建立。例如,有的班主任,在學生班級剛組建的階段,不是急於建立一般的組織機構,設置班級的管理崗位,而是引導學生認識班級需要什麼崗位、自己適合什麼崗位、在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實踐體驗的基礎上,才確定設置什麼崗位,並明確崗位的相應責任。這樣設置的班級管理機構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也更能讓學生通過承擔相應的工作得到鍛煉成長。
班幹部是班級重要的核心力量,班幹部的選拔和培養對班集體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班主任可以在班級組建初期,組織學生進行自薦,然後再由同學們進行選舉。這樣選出的幹部一般來說在同學中會有較高的威信,他們也會比較珍惜這種鍛煉的機會,盡心盡責地為同學服務。同時,儘可能創設各種機會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在班級中找到自己發揮作用的位置,使學生人人意識到自己是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這既有利於充分調動班級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潛能,使他們有展現自己才能的舞台,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也有利於他們在為班集體服務中增強集體意識、歸屬感和責任感。
培養學生幹部應該注意幫助他們樹立多層次的角色意識。班幹部既是班級的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應該學會處理好與同學的關係,樹立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明確為班級和同學服務是每個班幹部的義務和責任,利用各種機會在服務班級和同學中促進自己的發展。另外,班主任應該注意防止出現班幹部成為某些學生的專利的情況,儘可能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擔任班幹部,有機會為班級和同學服務。輪流當“值日班長”、“值日班主任”等都是值得借鑒的形式。
4.班級文化的建設及正確輿論的引導
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是影響班級成員的價值期待、思想觀念、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形成的文化環境與心理氛圍,屬於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地說,班級文化就是班級成員(包括學生和教師)在班級發展和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積澱、凝聚的,為班級成員普遍認同的一整套理想信念、價值取向、倫理道德、思維模式、情感態度、審美情操、行為方式和學習方法的共同心理趨向及其物化表現形式。班級文化是學生個體人格發展的土壤,也是學生人格發展的營養源泉。健康的班級文化能夠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使學生在班級正確的價值取向、健全的規章制度、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心理氛圍影響下,學會負責、學會關心、學會遵紀守法、學會合作協調。所以,班級文化建設是影響班集體發展的重要力量。
建設班級文化首先應該注意有目的、有計劃地按照教育方針和學校具體培養目標的要求,設計思想教育的活動體系,引導學生逐步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為班級文化的發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其次,應該注重班級正確輿論環境的培育,發揮制度的調控作用,通過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座談等活動,明確建立規章制度的意義和執行規章制度的必要性,營造鼓勵學生自覺執行規章制度,形成“依法治班”意識和“守法光榮”輿論的氛圍,促進學生正確行為習慣的形成。再次,強調賦予班級物質環境的文化內涵,發揮其對班級學生的陶冶作用。如有的班主任在班級環境建設上通過“種植古詩樹,漫步詩林”、“建設圖書角,徜徉書海”、“創設誦讀園,誦讀經典”等活動,將班級建設成為一個具有濃郁書香氣的環境,引導學生感受讀書的樂趣,分享讀書的收穫,很好地促進了學生讀書習慣的形成。
5.班級人際關係的優化
良好的班級人際關係和和諧的班級心理氛圍對班集體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學生個體的健康成長也有深刻的影響,因此,班級教育管理過程中要通過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輕鬆、愉快、和諧的心理氛圍,為班集體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學生個體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首先應該創設有利於班級人際交往的活動情境,引導班級成員的交往活動,幫助學生學會協調人際關係,並引導學生學會真誠待人、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團結協作,正確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係,使班級形成“人人為集體,集體為人人”的良好道德氛圍。如當同學間出現矛盾時,學會角色換位,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便於問題更好地解決。其次,注意培養學生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之間有更多的溝通交流,增強班集體對學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再次,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班級中的非正式群體,創造條件讓積極型的非正式群體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因勢利導,教育和引導中間型、消極型的非正式群體向積極方面轉化,推動班級整體的進步。下面的例子可以給我們在教育和引導班級非正式群體,優化班級的人際關係方面提供借鑒。
6、班級自我教育管理能力的培養
班級自我教育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強化,有助於促進班集體和學生個體優質發展的良性循環,所以,提高班級自我教育管理能力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點。
班集體建設過程中首先應該注意激發學生自我發展完善及自我管理的意識,這是學生素質不斷發展提高的基礎和動力,也是班集體發展的重要條件。不少優秀的班主任引導學生通過日記、周記、班級日報、黑板報等形式,或對班級建設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或評價自己的行為表現,並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這些都是值得借鑒的經驗。
其次,注重培養班集體自我教育管理的調控力。一方面可以通過開展專題活動,幫助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提高自我教育管理調控力。如組織學生開展“無批評周”、“治病救人周”、“民主生活會”、“討淪會”、“辯論會”等主題活動,對強化學生的自我教育管理意識,提高學生參與班級教育管理的能力,以及對提高學生認識水平、是非判斷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等都具有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注意將對學生自我教育管理調控力的提高貫穿於班級各種日常生活中,幫助班級學生養成經常自我反省的習慣。如有的班主任組織學生開展“班級形象設計”、“我給自己找差距”、“理想的自我形象”的班級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評價自我,調整自我的發展方向。
再次,應該建立和完善班級的自我教育管理機制。一方面,建立相關的制度來保障班級自我教育管理活動的有效開展。如有的班主任組織學生建立“民主議事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等,定期組織班級學生討論制定和完善班級的發展計劃或具體活動計劃,為學生提供民主議事、自主治班的途徑,強化學生的自我教育管理的意識。另一方面,通過建立一定的檢查監督和自我檢查監督制度,引導學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活動,鼓勵學生自我反省和總結提高。
此外,還可以通過建立班級的激勵機制、建設班級論壇等途徑,加強班級的信息交流和反饋,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借鑒的經驗,引導學生感受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