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奏院

進奏院

徠地方行政機構的駐京辦事處,古代,一般只有省一級單位才有設立駐京機構的資格。漢朝初建時稱邸,唐宋時期稱為進奏院。

寓所簡介


進奏院
進奏院
進奏院是各州鎮官員到京師朝見皇帝或辦理其他事務時的寓所,也是本鎮進京官員的聯絡地。進奏院置有進奏官,向朝廷報告本鎮情況,呈遞本鎮表文,向本鎮及時報告朝廷及其他各鎮情況,傳達朝廷詔令、文牒,辦理本鎮向朝廷上供賦稅事宜,凡本鎮不能擅自決定的大事,向朝廷請示裁奪。
宋朝對進奏院的組織和職能加以改革,諸州各置進奏官,專達京師,由朝官兼領,隸屬於給事中,掌傳遞公文。這樣就改變了唐朝藩鎮通過進奏院窺伺朝廷,脅制朝廷的情況,使它成為削弱藩鎮勢力,加強朝廷對州郡直接控制的機構。
唐朝藩鎮在京師置邸,即駐京辦事處,稱為上都留後院。大曆十二年(777年),改稱上都進奏院,簡稱進奏院。唐藩鎮於京帥置上都知進奏院,掌報遞章奏,承轉詔令。宋初,各州府於京師城置進奏院,宋太守太平興國六年(981),置都進奏院管理各州府進奏官,以京朝官監領。掌承轉詔敕及朝廷各部門公文於諸路,並轉呈章奏,分送文書至朝廷各有關部門。南宋屬門下省給事中,元廢。

歷史發展


進奏院
進奏院
進奏院在唐中期出現,一般由政府設立的道(大小相當於今天的省)或節度使的藩鎮派出,費用也由地方承擔。由於唐中期以後地方節度使獨攬軍權、財權,皇帝也忌憚三分,因此其駐京辦也受到重視。那時進奏院設在皇城要地,佔地面積在1100平方米左右,鼎盛時期進奏院長官竟擁有副宰相的地位。唐後期,甚至出現地方駐京辦人員暗殺京官的情況。
到唐朝後期,這種進奏院在長安多至50多個。為了獲取中央的情報,進奏院獲得了地方提供的充足經費,甚至承擔起銀行、匯兌的職能。從唐憲宗時開始,各地在京師的商人,將售貨所得款項交付各道駐京的進奏院,由進奏院開具“文牒”或“公據”,一聯交給商人,一聯寄往本道。商人無論是由地方前往京城,還是由京城回到地方,身上都不用攜帶大量錢幣,可以輕裝趕路,到了再兌現,類似於今天的支票。
宋太祖開始,進奏院的官員改由中央委派,主要職能是向地方傳達中央的政令。宋代進奏官員最多時有一百多人,他們的主要經費是皇帝劃撥的,其中最大的一塊是鏤刻雕版的費用。這些進奏官員定期把朝廷政令刻成雕版,由驛馬送到地方,然後印成紙張文本給地方官觀看,這也是中國早期的時政類報紙。由於邸報印得太多太濫,甚至出現宮中私人生活泄露的情況,有進奏官因此受到處罰。
而進奏院也成為唐宋兩代地方官員與京官和京城名士的社交場合,宋代就出現過以懲治腐敗為名,打擊在進奏院內集會的士人的情況。由於在進奏院里激烈地議論朝政,公元1044年,北宋著名詩人蘇舜欽與其館閣同僚被北宋朝廷的官員盯上了。蘇等人把進奏院日積月累的廢紙出售,建立了一個“小金庫”,用“鬻故紙公錢”召妓飲酒,結果受到嚴厲查處,《宋史》卷422載“同時會者皆知名士,因緣得罪逐出四方者十餘人”,史稱“進奏院獄”或“邸獄”。
進奏院在元代被廢止,但地方官員進京為各種事項活動的歷史在明清兩代從未結束過。近代以來,地方政府駐京機構也得到了蓬勃發展,由於現代人口的激增,一些市、縣的人口和經濟總量,超過了古代一個省的實力,因此這些地方為了自身發展,也積極在京建立駐京機構。

進奏院狀


進奏院狀
進奏院狀是出現於中國唐代的一種原始新聞傳播媒介,是目前中國境內有確據可考的年代最早的傳播媒介,也是全世界範圍內出現的最早的報紙的雛形。由於進奏院狀的存在,中國目前是世界新聞史學術界公認的最先有報紙的國家。
這些進奏院並不受中央政府管轄,而是對地方節度使負責。其職責包括協調節度使與中央政府之間的關係、辦理需要和朝廷聯繫交涉的各項事宜,以及為地方了解、彙編和通報都城的各類政治信息。
經由進奏院傳發給各藩鎮用來介紹朝廷政事動態和各項消息的書面報告,即被稱為“進奏院狀”,是最早的官報的雛形。散見於中國唐代諸多古籍中的“狀報”、“報狀”、“上都留後狀”、“留邸狀報”,均指進奏院狀。

內容

從已徠有的材料看,進奏院狀的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皇帝的活動
皇帝的詔旨
官吏的任免
臣僚的奏章
其他重要軍事政治信息

特點

不定期由首都向地方傳發,讀者主要是各地藩鎮和諸道的長官
帶有上行公文的色彩,但不同於一般公文,其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比正式公文早得多
其傳播的信息絕大多數屬於朝廷政事活動
信息多數是由進奏官自己採集的,有的則是從他們所獲知的朝廷動態消息中篩選出來的,著重傳播的是其主官所關心和希望了解的那部分內容。
之所以認為進奏院狀是報紙的雛形,因為其已經具備了報紙的重要元素。
首先,進奏院狀以傳播信息為第一要旨;其次,在信息傳播行為發生之前,已經有必要的信息採集、編輯和篩選工作;最後,所謂“進奏官”的角色特徵和現代的新聞從業者十分相似。

敦煌進奏院狀

現存的進奏院狀只有兩份,均是於1907年前後由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和法國漢學家伯希從敦煌發現的,現在分別收藏於英國倫敦不列顛圖書館和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
據研究,這兩份進奏院狀都是唐僖宗時期由駐地在敦煌沙州的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派駐朝廷的進奏官發回沙州的。目前存放於法國的那份進奏院狀保存得相對完整,以“上都進奏院 狀上當道”開頭,以“謹狀”結尾,共47行,所報道的內容主要是乾符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乾符五年四月十一日這段時間的事情。
這兩份“敦煌進奏院狀”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年代最早的原始狀態的報紙。通過對進奏院狀的研究,可以確定唐代進奏院狀是一種從官文書向正式官報轉化過程中的原始狀態的報紙,和歐洲16世紀出現的報紙的雛形“新聞信”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