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舜欽

北宋詩人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書法家,字子美,祖籍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時遷至開封(今屬河南)。

北宋景佑元年舉進士,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等職位。因支持范仲淹慶曆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閑居蘇州。後來復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與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合稱“蘇梅”。有《蘇學士文集》詩文集,《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生平經歷


古文運動

蘇舜欽於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生於開封(今河南開封),祖籍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祖父蘇易簡,宋太宗時參知政事。父蘇耆,官至工部郎中、河東轉運使。蘇舜欽年輕時即不顧流俗恥笑,和穆修一起提倡古文,比尹洙、歐陽修等開始提倡的古文運動都早。
22歲時,因父親官職而得以補太廟齋郎、滎陽(今屬河南)縣尉,景祐元年(1034)進士。歷任蒙城(今屬安徽)、長垣(今屬河南)縣令。

推進改革

蘇舜欽在政治上傾向於以范仲淹為首的改革派。
慶曆四年(1044)范仲淹、杜衍富弼等人延攬人才,準備實行新法。蘇舜欽是杜衍的女婿,被范仲淹推薦為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反對政治改革。時值進奏院祀神,蘇舜欽按照慣例,用所拆奏封的廢紙換錢置酒飲宴。王拱辰誣奏蘇舜欽以監主自盜,藉以打擊范、杜。蘇舜欽被削籍為民,與會的名士十餘人同時被貶逐。被廢后離開開封,於蘇州修建滄浪亭,隱居不仕。
慶曆八年(1048)復官為湖州長史,未及赴任即病逝。卒時年僅四十一。

主要成就


文學

蘇舜欽青年時期,就以文章知名。他不受當時浮艷文風的束縛,與穆修等致力於古文和詩歌的寫作,在詩文革新方面,對同時的許多作家有過積極影響。歐陽修《蘇學士文集序》說"子美之齒少於予,而予學古文反在其後",高度推崇他在詩文革新運動中的地位。蘇舜欽文學思想的基本觀點是"原於古,致於用"(《石曼卿詩集敘》),強調繼承儒家文藝思想中的現實精神,文學要反映現實。他對散文創作的主張,見於《上三司副使段公書》:"嘗謂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言也者,必歸於道義;道與義,澤於物而後已。至是,則斯為不朽矣。故每屬文,不敢雕琢以害正。"這和韓愈的文論一脈相承。他對詩歌創作的主張,主要見於《石曼卿詩集敘》:"詩之作,與人生偕者也。人函愉樂悲鬱之氣,必舒於言","古之有天下者,欲知風教之感,氣俗之變,乃設官采掇而監聽之,由是弛張其務,以足其所思",因此,"弊亂無由而生。厥後官廢,詩不傳,在上者不復知民志之所向,故政化煩悖,治道亡矣。"這與白居易的詩論精神相一致。
蘇舜欽傳記
蘇舜欽傳記
蘇舜欽的文學創作,可以進奏院事件為界,分為前後兩期。
在前期,其文學活動與政治活動緊密聯繫。許多上皇帝書和上執政大臣書,打破了駢四儷六的束縛,文筆犀利,議論激烈,抨擊弊政,要求改革,多是有戰鬥性的政論文。詩歌的突出特點也是具有政論性和戰鬥性,往往就當時的政治事件和現實問題直抒己見。如《感興》第3首,就林姓書生上書獲罪的事件對統治者堵塞言路的殘暴手段進行揭露和抨擊。《慶州敗》就一次喪師辱國的戰役,對主將的怯懦無能和執政者的用人不當作了尖銳的指斥。《己卯冬大寒有感》、《城南感懷呈永叔》、《吳越大旱》等五言長篇,深刻反映了天災人禍交加、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織的社會現象,對廣大人民的苦難傾注了同情。《送李冀州詩》、《寄富彥國》、《送杜密學赴并州》、《送安素處士高文悅》一類詩,極力描述外患嚴重,鼓勵友人們效命疆場。《吾聞》抒發了他夢寐不忘保衛邊疆的壯志,詩中寫道:"予生雖儒家,氣欲吞逆羯。斯時不見用,感嘆腸胃熱。晝卧書冊中,夢過玉關闕。"象這種抒寫英雄抱負的主題,在宋詩里最早見於蘇舜欽的作品。
在後期,隱居生活局限了他的視野,反映重大政治事件和社會問題的作品減少,寄情山水的作品增加。散文《滄浪亭記》描寫了滄浪亭的幽美風景,抒發逃避現實、沖曠自得的生活情趣。《初晴游滄浪亭》、《淮中晚泊犢頭》、《夏意》等小詩,也寫得新鮮恬淡。但他並沒有真正忘懷於世事,象散文《答韓持國書》和詩歌《遣悶》、《淮中風浪》、《夏熱晝寢感詠》等,都暴露了世態的炎涼和政治的黑暗,抒發了蒙冤受害、壯志難酬的悲憤。
蘇舜欽是慷慨、豪邁、積極要求改變現實的詩人,他的詩歌也熱情奔放,有別於梅堯臣詩的微婉古淡、含蓄深遠。歐陽修評他的詩"筆力豪雋"、"超邁橫絕"(《六一詩話》),《宋史·蘇舜欽傳》也說他"時發憤懣於歌詩,其體豪放,往往驚人"。例如"老松偃蹇若傲世,飛泉噴薄如避人"(《越州雲門寺》);"況時風怒尚未息,直恐涇渭遭吹翻"(《大風》),想象奇特,藉助自然景物形象抒寫憤世嫉俗、勃鬱不平的情懷,最能體現他的詩歌風格特點。但他的詩大多缺乏含蘊和韻味,語言也往往失之粗糙與生硬。
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理論

在對詩歌的政治作用的認識上,蘇舜欽與梅堯臣是一致的。他在《石曼卿詩集序》中說:“詩之於時,蓋亦大物。”所謂“大物”,即是指詩可以反映“風教之感,氣俗之變”,若統治者有“采詩”制度,就可以據以“弛張其務”,達到“長治久安”。因此,他批評“以藻麗為勝”的文學風氣,而大力讚揚穆修等人“任以古道”,石曼卿的詩能“警時鼓眾”。而且如前所言,他還提出過“文之生也害道德”的頗為極端的意見。其實蘇氏為人性格偏於豪放開張,並無道學家的氣息,他的這些主張與他在仕途上積極進取的慾望有重要的關係。其詩“犬彘咋其骨,烏鳶啄其皮。”並以“高位厭粱肉,坐論攙雲霓”與之相對照,直斥權勢者的無能與無恥。

主要作品


詩作

淮中晚泊犢頭
水調歌頭
初晴游滄浪亭
夏意
慶州敗
城南感懷呈永叔

軼事典故


讀書佐酒

蘇舜欽石刻像
蘇舜欽石刻像
蘇舜欽為人豪放不受約束,喜歡飲酒。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裡時,每天黃昏的時候讀書,並邊讀邊飲酒,動輒一斗。岳父對此深感疑惑,就派人去偷偷觀察他。當時他在讀《漢書·張良傳》,當他讀到張良與刺客行刺秦始皇拋出的大鐵椎只砸在秦始皇的隨從車上時,他拍案嘆息道:“真可惜呀!沒有打中。”於是滿滿喝了一大杯酒。又讀到張良說:“自從我在下邳起義后,與皇上在陳留相遇,這是天意讓我遇見陛下呀。”他又拍案嘆道:“君臣相遇,如此艱難!”又喝下一大杯酒。杜祁公聽說后,大笑說:“有這樣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原文出自元·陸友仁《研北雜誌》)
蘇舜欽以書為下酒物,其豪放直率可愛的書生風采如今仍躍躍出現在我們眼前,讓人真正知道讀書之樂樂如此,其讀書佐酒的事迹傳為美談。

修滄浪亭

“滄浪亭”始為五代時吳越國廣陵王錢元璙近戚中吳軍節度使孫承祐的池館。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下廢園,進行修築,傍水造亭,因感於“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題名“滄浪亭”,自號滄浪翁,並作《滄浪亭記》。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

家族成員


祖父蘇易簡,宋太宗時參知政事
父親蘇耆,工部郎中、河東轉運使
夫人京兆杜氏,宰相杜衍之女

後世紀念


銅山三蘇

德陽《名人園》濱河公園位於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市內,峨眉山北路沿河景觀公園走廊地帶(濱河景觀東大橋至黃河大橋沿線段),《名人園》內共有雕塑組雕、圓雕、浮雕14組,全部使用德陽本地的紅、黃兩種砂岩雕刻而成,運用多種雕塑藝術形式表現了德陽市歷史上的眾多歷史文化名人。其中就有中
蘇舜欽碑
蘇舜欽碑
江三蘇:《文魁銅山,懿筆新彩》(蘇易簡、蘇舜欽、蘇舜元)。
德陽《名人園》內的“銅山三蘇”,作者羅平
德陽《名人園》內的“銅山三蘇”,作者羅平
《名人園》中的“三蘇”組雕,作者羅平
《名人園》中的“三蘇”組雕,作者羅平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時間電視劇飾演者
2020年清平樂鄭皓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