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直
編輯、作家
1898年生,號萍水若翁,江西萍鄉人,同盟會之健者,民初曾任軍職,參加過“討袁”、“護法”諸役,官拜陸軍少將。1922年被誣入獄,得閱描述于謙故事的《千古奇冤》深受感動。獲就出獄后受聘《太平洋午報》編輯。1928年賦閑執筆《碧血丹心大俠傳》。
文公直家學淵源深湛,五歲開始就讀經史。其母博古通今,曾注《道德經》,著《明史正誤》,她啟迪文公直說:“兒習史,當於二十四史以外求之。”文公直從此拓開了史學眼界,接觸野史、歷史小說,走上了寫歷史章回小說的創作道路。文公直十三歲時離開家鄉北上,考入軍校,有機會縱覽歐洲及日本名著以及世界史。軍校畢業后,在軍中任職。一九一六至一九一七年間,參加了討袁、護法戰爭。後來直升至少將,足跡遍及東北和西南各省。一九二一年,在湘軍中任職。一九二二年,在湘鄂軍閥戰爭中,被系軍獄,在獄中讀到寫于謙事迹的《千古奇冤》手抄殘本,深受啟發。一年後出獄,重返舊部,因軍事失利,隻身赴上海。受《太平洋午報》之聘,任編輯。從此,潛心寫作。文公直共著武俠小說七部,其中以《碧血丹心》三部曲最為出色。
1928年賦閑執筆的《碧血丹心大俠傳》,於1930年出版,至1933年,又相繼出版《碧血丹心於公傳》、《碧血丹心平藩傳》。計劃中尚有《碧血丹心衛國傳》未能完成。《碧血丹心大俠傳》,原擬名《碧血丹心》,其友姜俠魂讀過初稿后,提議書名題為“忠俠傳”,並闡說道:“‘忠’者孫中山《三民主義講演》中所解釋之義也;‘俠’者,太史公《遊俠傳》所昌明之義也。”但是,作者考慮書中人物,未可盡以“忠俠”概括之,於是題為“大俠傳”。這樣,突出了主要人物匡扶正義、愛國救民的思想。書成之後,作者的好友洞庭秦來甫(復元)、吳縣沈碩生(異塵)及姜俠魂為之批、校、評點;作者的兄長文公毅為之標點;古堇袁秀堂、南通陳飛南為之繡像,杭縣王振麟為之逐筆繪圖。書前有于右任寫於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的序,肯定了這部小說“敘述忠肅故事,體雖演義,而文則詳於正史”,而且說“信夫揚先烈之光,作民族之氣,小說之力,較正史為大。忠肅死,而淪浹血氣,耿耿忠烈之精神則不死.然則兩君(指文公直和《精忠傳》的作者褚人獲)之力亦偉矣哉!”崇揚這部小說與《精忠傳》具有同樣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又得民國元老柳亞子為之題詞,從來武俠小說之刊行,無此鄭重其事者。《碧血丹心》三部曲是作者的代表作品。此後又有《女俠秦良玉演義》、《江湖異俠傳》、《劍俠奇緣》、《赤膽忠心》、《關山遊俠傳》等作品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