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荊溝鎮

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下轄鎮

黃荊溝鎮,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轄鎮,屬威遠縣工礦重鎮,位於縣城北22公里處,距成渝高速公路34公里,幅員面積56.28平方千米,轄13個行政村,4個社區居委會,269個村(居)小組,全境南北低,東西高,丘陵和山地地貌各一半,耕地面積14500餘畝,森林覆蓋率42.9%,總人口13436人(2017)。

2019年12月4日根據(川府民政[2019]11號)《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內江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撤銷黃荊溝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山王鎮管轄。

歷史沿革


1954年,建勝利鎮。
1958年,更名黃荊溝鎮。
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與鞏固、土店、坭河3鄉合併為黃荊溝鎮。
2019年12月5日,撤銷黃荊溝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山王鎮管轄。
黃荊溝鎮地處威遠縣北部,東臨資中縣新橋鎮,南連高石鎮,西界高石鎮,北靠觀英灘鎮。轄區總面積56.28平方千米。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黃荊溝鎮地勢北高、東南低。地形分為低山、丘陵。

氣候

黃荊溝鎮屬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夏熱秋涼、冬干春旱、無霜期長、日照較少,雨熱基本同步。多年平均氣溫17.9℃,1月平均氣溫7.5℃,極端最低氣溫-3.2℃(1970年1月7日);7月平均氣溫26.6℃,極端最高氣溫40.8℃(2006年8月12日)。最低月均氣溫4.5℃(2011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30.9℃(2006年8月)。平均氣溫年較差為19.4℃,最大日較差為17.4℃(1978年4月29日)。全年均為生長期,無霜期年平均天數為330天,最長達363天,最短為27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123.2小時,年總輻值為39.2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924.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45天,最多天數為173天(1988年),最少天數為123天(1998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500.1毫米(1962年),極端年最少雨量519.4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7月,7月最多。

水文

黃荊溝鎮境內河道屬沱江水系。河道由西北向東南,境內長5千米。

自然災害

黃荊溝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霜雪、風雹、雷電等。旱澇出現概率58%,一般各為四年一遇,大旱、大澇年各為十年一遇。洪災主要集中在7—9月。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鎮境內蘊藏著豐富的煤、石灰石石英砂等礦產資源,其中煤炭以低磷、低硫的優質原煤而聞名於全國。境內山巒重疊,全年氣候濕潤,四季分明,冬暖夏涼,是避暑地好地方,其旅遊資源豐富,建有菜子溝、長沙壩水庫,而長沙壩條石拱壩曾創世界記錄。
庫區湖光山色,自然風光優美宜人,東漢真覺寺、鳳凰寺等千年年古剎急待開發。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黃荊溝鎮轄勝利街、一井、老明槽、橋灣4個居民委員會,工農、聯盟、唐家山、紅豐、堤河、硯台、長沙、白香、土店、太陽、太平、鳳凰、秀峰1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99個居民小組,16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9年10月,黃荊溝鎮下轄4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勝利街41號。
黃荊溝鎮下轄村
工農村聯盟村長沙村唐家山村白香村土店村太陽村太平村鳳皇寺村秀峰村坭河村紅豐村硯台村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黃荊溝鎮轄區總人口2809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352人,城鎮化率47.5%。另有流動人口6728人。總人口中,男性16520人,佔58%;女性11576人,佔42%。2011年,人口出生率10.4‰,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長率3.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99人。
截至2017年末,黃荊溝鎮常住人口13436人。
截至2018年末,黃荊溝鎮戶籍人口24156人。
該鎮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4338
18002
16336
家庭戶戶數9729
家庭戶總人口(總)31076
家庭戶男16011
家庭戶女15065
0-14歲(總)6847
0-14歲男3502
0-14歲女3345
15-64歲(總)23804
15-64歲男12682
15-64歲女11122
65歲及以上(總)3687
65歲及以上男1818
65歲及以上女186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9195

政治


黨的建設

鎮黨徠委始終堅持“舉旗幟、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的總體思路,切實加強和改進了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狠抓了思想建設。充分利用黨委中心組學習、鎮幹部集中學習、黨員上黨課等形式,組織黨員幹部學習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市場經濟、法律法規和農業技術等知識,同時,積極組織鎮村幹部參加縣以上的培訓學習,兩次組織鎮機關幹部到外地參觀學習。認真開展了“重振雄風、富民升位”和“三個建設”大討論,增強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是狠抓了制度建設。認真開展鎮創“六好”、村創“五好”活動,堅持每年定期召開一次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完善了黨委十項制度、首問責任制度、民情日記制度、幹部駐村雙向選擇制度、重大事故報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落實領導幹部“雙聯”制度,每名領導聯繫村和企業各一個;堅持鎮機關幹部駐村制度。完善了鎮村幹部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積極送培幹部,堅持幹部談話交心制度。
三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每年舉行一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堅持“十六字”方針和三會一課制度,加強黨員日常管理。
四是按照“班長抓班子,班子帶隊伍,隊伍促發展”的要求,狠抓了基層組織和幹部隊伍建設。以“三村”建設為載體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向縱深推進,繼續抓好後進村的整頓工作。調整充實了鎮、村領導班子,加大了鎮機關中層幹部的交流力度,實行了中層幹部競爭上崗。進一步加強了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黨建工作,新建了長田坎煤礦私營企業黨支部。每年春節和“七一”都走訪慰問貧困黨員。
五是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做到廉潔從政。完善了鎮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小組,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建立黨風廉政建設特邀監察員制度。認真組織學習黨內兩個《條例》,在鎮機關幹部中開展四大紀律八項要求教育活動,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黨政班子成員無一人因違法違紀受到處理。成功承辦了全縣黨風廉政建設總結會和《清風伴征程》廉政文化匯演。“三嚴禁”和“十一條高壓線”政策落實較好,部門和行業無不正之風。鎮黨委被縣委評為“四好班子”和黨風廉政建設先進集體。

經濟


綜述

近年來加大了公路的維修整治,保證了道路暢通;擴大了光纖電視和手機、電話通訊網路;建成了天然氣供氣配氣站;加強了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力度,整治維修塘庫堰32口,其中新建12口;完成了硯台農民新村建設;實施了長沙、唐家山、土店村扶貧工程;建成了黃荊溝鎮客運汽車站。
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堅持“無農不穩,促農增收”的指導思想,在大力推廣應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提高糧食產量,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以畜牧業發展為重點,通過政府引導,科技示範,大戶帶動,優化服務等措施,加快了結構調整步伐,特別是畜牧業發展呈良好態勢。中央的各項惠民政策都一一落實到農民手中。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和護林防火工作都落到了實處。
2011年,黃荊溝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556元。財政總收入173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61.6萬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8萬元,增值稅1612萬元,企業所得稅34.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616元,比上年增長12%。
截至2018年末,黃荊溝鎮有工業企業4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第一產業

2011年,黃荊溝鎮農業總產值1.1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1.5%。
黃荊溝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7874噸,其中小麥4500噸,玉米3374噸。主要經濟作物是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0450畝,產量2.1萬噸,主要品種有大蔥、西紅柿、韭菜等,其中韭菜0.8萬噸,大蔥0.7萬噸,西紅柿0.6萬噸。
黃荊溝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2萬頭,年末存欄3萬頭;家禽年飼養量20.6萬羽。

第二產業

黃荊溝鎮工業以生產煤炭、水泥等為主。2011年,工業企業5家,職工3600人;工業總產值11.8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2億元,比上年增46.7%,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18.9%。

第三產業

商業
2011年末,黃荊溝鎮有商業網點63個,職工120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7.8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3.2億元。
金融業
2011年末,黃荊溝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500萬元,比上年增長8%;各項貸款餘額7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
郵電業
2011年,黃荊溝鎮郵政業務總量49.4萬元,其中純收入6.4萬元。電信業務收入300萬元。

交通


2011年,黃荊溝鎮有縣道涼黃路境內長22千米。鎮區道路總長度1千米。鎮區客運站1個,日發客運汽車50班次,日均客運量1500人次。

社會


進一步繁榮。堅持“科教興鎮”戰略,嚴格執行“兩免一補”,突出了教育優先發展地位。計劃生育工作得到加強,計劃生育繼續保持低生育水平。鞏固文明單位創建成果。保持縣最佳文明單位5個,縣級文明單位3個,縣級文明村1個,創文明行業2個。進一步加強了社會保障工作,實現了應保盡保。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實施了大中型水庫移民補助計劃。維護社會和政治穩定工作水平得到提高。進一步加強了農村公共衛生建設,提高了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黃荊溝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7個;各類圖書室17個,藏書25.5萬餘冊。
2011年末,黃荊溝鎮有體育場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3%。本地體育健兒取得奧運會金牌1枚。
1994年6月黃荊溝鎮建有線電視站,后成立網路公司。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9000戶,入戶率78.3%。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黃荊溝鎮有幼兒園(所)2所,在園幼兒265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2所,在校生552人,專任教師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45人,專任教師5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805萬元,比上年增長12%0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0%,比上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黃荊溝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病床92張。專業衛生人員45人,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6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80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黃荊溝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22戶,人數1417人,支出278.9萬元,月人均164元,比上年增長8%;城市醫療救助12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17人次,共支出15.6萬元,比上年增長3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9戶,人數584人,支出38.5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月人均55元,比上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7.1萬元,比上年增長16%。社會福利費180萬,比上年增長15%;敬老院1所,床位30張,收養農村五保26人。社區服務設施4個,其中社區服務站2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0萬元,使485人(次)困難群眾受益。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65萬,比上年增長20%;基金支出合計165萬元,比上年增長20%。年末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7100人,參保率65%。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黃荊溝鎮有郵政局1個,代辦所2個,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1.3萬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萬門,固定電話用戶20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50%;行動電話用戶5000戶;寬頻接入用戶3000戶。

發展思路

今後鎮黨委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強工富鎮”目標,堅持工業強鎮,夯實農業基礎,改善發展環境,促進社會和諧,全面推進黃荊溝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依據上述指導思想和《黃荊溝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的要求,今後五年該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2750萬元,年均增長9%,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0%,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9.2%;規模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58%;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期末總人口控制在3.5萬人以內。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城鎮就業崗位持續增加,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居住、交通、教育、文化、衛生和環境等方面的條件有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步。
黃荊溝鎮會議
黃荊溝鎮會議

文化


名稱由來

黃荊溝鎮地名因駐地漫山遍野生長黃荊樹而得名。

旅遊


鳳凰寺
鳳凰寺作於黃荊溝鎮劉家洞煤礦南部,至於一千三百年的歷史,寺廟修建之處由一老僧人傳教與此,受廣大信眾信奉而建立此寺廟。在文革時期此廟經過一次大的變革,當時廟中眾多佛像受到損毀,此情況持續到零三年初。
零三年中旬當地政府在次聯繫外地寺廟等高僧到此廟傳法,隨後將此廟修復。
寺廟修在山之三處,第一處是山腳,第二處是一個亭子,山頂是大雄寶殿。山腳進門是彌勒佛,彌勒佛右側有大門一道,大門進去有老式二層小樓一棟,一層中間是僧堂,進去有上山的石梯,石梯旁邊是廚房。上到中間有一座亭子,二十來個平方,亭子裡面有六尊佛像。在進去直通山頂,山頂有四處建築,下面一處在山進門左邊,是僧人修行念經之處。進去有一處是陰間十二殿。而中間是通向山頂之路,在山頂中間是大熊寶殿殿中供著一尊高十米左右的千手觀音,進門左邊是地藏王菩薩,進門右邊是如來尊者。兩邊高掛一百零八羅漢的畫像。大雄寶殿左右兩側是供著一些菩薩。
每年三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鳳凰寺都會匯聚成百上千的的人來此上香祈福,求平安,討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