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棠
林秀棠
林秀棠夫婦
他知人善任,主張“凡能者舉之”,對於無能者拒之於門外。曾有不合條件的親友要求進銀號工作,他婉言地說:“你做生意不夠本錢,儘管開聲,但要求入恆生做事就難了”。多年來,在恆生任高級職務的不下數十人,卻沒有一個是靠他徇私情提拔上去的。他去世後接替董事長要職的,不是親屬而是摯友何善衡。他為善不求名,有一友人因缺捐資辦學的資金而愁眉苦臉,他知道后說:“錢還是要捐的,再窮也要辦學校,你做一個計劃,看要多少錢,我來幫你。”事後還叮囑那位朋友不要告訴別人“錢是我捐的”。
他關心社會福利事業。在30~40年代本縣多次遭受水災時,他都向災民施粥分米、贈醫施藥。抗日戰爭時,資助在港的清遠同鄉疏散回內地。清遠師範、清遠中學、清遠方便醫院、香港東華醫院、澳門鏡湖醫院等的興建或擴建,都曾得到他的巨款捐贈。在家鄉田寮村他出資建有東興小學,教學設備完善,當地孩子入校讀書免收學費,免費發給學生文具用品,教師在校用膳亦免費。建興仁小學時,他捐資1000元白銀。在興仁墟、石龍頭村、東村,他捐資建了3座鋼筋水泥橋。修建石泉坑水庫,他捐助白銀3000元。
民國34年,曾先後擔任香港清遠同鄉會、清遠公會名譽顧問。民國36年2月,因心臟病突發辭世,時年56歲。送葬之日,香港的花圈被購一空,護棺送葬的人群長達一公里之多。
林炳炎曾幫助過在粵、港、澳一帶活動的中國共產黨人,但在文革期間,其在家鄉的祖先墳墓和房產被破壞和沒收。文革結束后,當地政府曾一度修復其祖先墳墓。至今,其故鄉人感其事迹,時時念之。其故鄉人一直認為,其眾多妻子中番禺的何氏與何善衡在林炳炎死後謀奪了其家業,后林炳炎眾子特別是長子之遭遇亦與此兩人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