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三分三的結果 展開
- 管狀花目茄科植物
- 中藥
三分三
管狀花目茄科植物
三分三,別名:三分七、野箊,拉丁學名:Anisodus acutangulus C. Y. Wu et C. Chen, ex C. Chen et C. L. Chen.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主根粗大,根皮黃褐色,葉片紙質或近膜質,卵形或橢圓形,花萼漏斗狀鐘形,花冠漏斗狀鐘形,淡黃綠色,花后花萼伸長。蒴果近球狀,花果期6-11月。三分三根入葯,用於骨折,跌打損傷,風濕骨痛、腸胃疼痛,內服或泡酒外擦。有大毒,內服慎用,生葯最大劑量不得超過三分三錢,否則易引起中毒,故有三分三之稱。
該種根、莖、葉均含莨菪烷類生物鹼,根主要含莨菪鹼、山莨菪鹼、樟柳鹼、有的測定還含紅古豆鹼。是提取這些生物鹼的重要資源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1-1.5米,全株無毛;主根粗大,有少數肥大的側根,根皮黃褐色,斷面淺黃色。葉片紙質或近膜質,卵形或橢圓形,長8-15厘米,寬3-6厘米,生於下部者更大更長,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微下延,全緣或呈微波狀;葉柄長5-10(-15)毫米。花梗長1-3厘米;花萼漏斗狀鐘形,長3-4厘米,萼齒4-5,狹三角形,不整齊,其中有2(-3)枚極長且較大;花冠漏斗狀鐘形,淡黃綠色,初時僅檐部露出萼筒,以後伸出花萼約1倍,長2.5-3(-4)厘米,裂片半圓形,頂端圓形,基部近耳形,邊緣常具不規則的細齒,花冠筒裡面被柔毛,近基部具5對紫斑;花后花萼伸長。蒴果近球狀,果萼長為果的1倍左右,長3.5-4.5厘米,緊包果,脈隆起;果梗長5-7厘米,下彎。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長於海拔2750-3000米的山坡、田埂上或林中路旁。
產自雲南(西北部)。
三分七(雲南)(變種)三分三(雲南);野箊(四川)
該變種與前者的主要區別是,葉緣具1-2 (-3)對粗齒,花萼外面有時被疏柔毛,通常僅花冠檐部露出萼外,花冠裂片帶淺紫色,花梗長約2厘米,果時達5厘米。花期6-7月,果期9月以後。
產雲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生於海拔2890-3100米的林緣灌木草叢中、荒地或田邊石堆中。用途與三分三同,據說藥效略差,用量需略增,故有三分七之稱。
該變種除與前者相近外,又與麗山莨菪A. luridus Link et Otto var. fischerianus(Pascher) C. Y. Wu et C. Chen et C. Chen et C. L. Chen, 很接近,但除萼外,全株無毛,萼上脈不彎曲,可以區別。
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春季選用上年採收的種子,形溝條播,溝距15~20cm,溝內先施腐殖質土加少量餅肥,作底肥,用經充分腐熟的堆肥工廄肥亦可。播后覆土2cm,蓋薄層草,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待子葉出土后逐漸揭去蓋草,另用竹竿拾起高20cm的棚架,上蓋草或篾笆,了止曝晒。約2星期左右出苗。每1h㎡用種量300g,可育苗30000~3700株。苗高5~8cm,時移栽,行株距50cm×40cm。
生長期注意鬆土和鋤草。在麗江地區,根據紅壤貧瘠的特點,主要以施有機肥為主,用糞水充分漚熟的油餅粕,以1份肥兌6份清水施於根部,於定植后20~25d后追施,第2次追肥是在8月中旬,可施複合顆粒肥,每1h㎡150~225kg。2~3年生植株,第1次追肥在5月中旬,第2次在7月。入冬前應注意培土防寒防凍,培土厚10cm左右。
病害有霜霉病,6~9月發生,為害葉部。發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40%霜疫靈300倍液噴灑,10~14d1次,連續2~3次,同時雨後注意排水;蟲家有八字地老虎、小地老虎、金龜子、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為害。防治方法主要採用人工捕殺、毒餌誘殺法。
藥用價值
三分三
【藥材來源】為茄科植物三分三的根、葉或種子。
【採收儲藏】:栽培3~5年收穫。根挖出后,洗去泥沙,表皮晾乾后趁天晴迅速切片,片厚1~2cm,置於陽光下曝晒,或曬至3~4成干后烘烤。但切忌新鮮切片直接烘烤,以防表面變黑影響質量。莖、葉、種子於秋季採收后,陰乾或曬乾。
性味歸經:《雲南中草藥》:“苦澀麻,溫,劇毒。”入脾、胃、腎三經。
功效主治
麻醉鎮痛。治胃痛、骨折、風濕痛、跌打損傷。祛風除濕。用於骨折,跌打損傷,關節疼痛,胃痛以及膽、腎、腸絞痛。
①《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作鎮痛、鎮靜葯。
②《雲南中草藥》:麻醉止痛,除濕祛瘀。
用法用量
內服:用量1~3分,水煎服,或研粉溫開水送服;也可撒於膏藥上貼患處或配伍其它葯應用。骨折整復麻醉止痛,每用根或葉研粉,3~5分,酒調外敷患處,3~5分鐘后可進行骨折整復。
用藥忌宜
心臟病、心臟衰弱者忌服。有大毒。內服一次極量不可超過三分三厘,故名三分三。青光眼患者忌用。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豆類、及牛、羊肉。中毒癥狀及解救方法可參考曼陀羅的中毒及解救方法。
實用附方
①治胃痛,風濕痛,跌打損傷:三分三根或葉三分,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②整復麻醉止痛:用三分三根、葉研末,酒調外敷患處,3~6分鐘后,即可進行骨折整復。(《雲南中草藥》)
三分三
顯微鑒別:根橫切面:木栓層較厚。韌皮部狹窄。木質部佔大部分,導管2~8成群,放射狀排列,有木間韌皮部。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
理化鑒別:取本品粉末1g,置帶寒錐形瓶中,用氨水濕潤,15min后加氯信20mL,冷浸過夜,濾過。取濾液5mL放入蒸發皿中,置沸水浴上蒸干,加入發煙硝酸數滴,蒸干后殘潭呈共同色,加無水乙醇1~2滴及氫氧化鉀1小粒,即顯紫堇色。(檢查托品類生物鹼—)。
生藥材鑒定:乾燥根多切成片狀,灰白色,圓形或卵圓形,直徑7~12厘米,厚約5毫米,有顯著的年輪和放射狀的維管束。易折碎,折碎時有粉塵飛出。味苦。以片大而薄者為佳。顯微鑒定:根橫切面:木栓層較厚,韌皮部狹窄,木質部寬,占根的大部,導管2~8成群,放射狀稀疏排列;有木間韌皮部;射線寬7~18細胞。木品有多數砂晶細胞散在。
三分三
三分三的莖含總生物鹼0.72%,其中山莨菪鹼(anisodamine)0.38%,莨菪鹼(scopolamine)0.22%和莨菪鹼(hyoscyamine)0.12%。葉含總生物鹼0.72%,其中莨菪鹼0.27%,東莨菪鹼0.24%,山莨菪鹼0.215;果實含總生物鹼1.15%,其中莨菪鹼為0.96%,東莨菪鹼為0.19%;以及微量托品鹼(tropine)。種子含總鹼1.06%,其中莨菪鹼為0.88%,東莨菪鹼為0.17%以及微量托品鹼。
三分三的根含生物鹼1%以上,絕大部分是天仙子胺(即莨菪鹼)及天仙子鹼(即東莨菪鹼)、紅古豆鹼等多種生物鹼。
根含莨菪鹼及紅古豆鹼等多種生物鹼,前者的作用與阿托品相似。三分三流浸膏有使瞳孔擴大、唾液分泌減少、解除平滑肌痙攣等作用,無中樞鎮靜作用。紅古豆鹼沒有生理活性,過去一直未加以利用,最近製成紅古豆苦杏仁酸酯(即701),亦有三分三流浸膏樣作用,狗或貓肌肉注射10mg/公斤呈降壓作用,家兔經注射后耳血管明顯擴張。現已試用於臨床,成人每次肌肉注射50mg。
毒性701的小鼠半數致死量(mg、kg):靜脈注射為62,腹腔注射為300~400,灌胃約為3000。家兔皮下注射830mg/kg,可出現昏迷、站立不穩、瞳孔散大等中毒現象。劑量增加至1400mg/kg,10分鐘內可致死,死時呼吸先於心跳停止。貓皮下注射300mg/kg可出現中毒,500mg/kg可致死。麻醉狗肌肉注射30mg/kg,心電圖無變化。
出自《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
①《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三分三,用作製造阿托品的原料。”“當地使用,認為劑量不可超過三分三厘,否則可能中毒,故名。
② 《雲南經濟植物》服藥過量后發生口乾舌燥、面頰潮紅、心跳加快、瞳孔散大、昏迷等中毒癥狀,嚴重者可致死亡,中毒后須早期洗胃,灌服黃土澄清液或冷稀粥,同時注射毛果芸香鹼、輸液及其它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