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道士

單道士

徠《單道士》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原文


韓公子,邑世家。有單道士,工作劇,公子愛其術,以為座上客。單與人行坐,輒忽不見。公子欲傳其法,單不肯。公子固懇之。單曰:“我 非吝吾術,恐壞吾道也。所傳而君子則可;不然,有藉此以行竊者矣。公 子固無慮此,然或出見美麗而悅,隱身入人閨闥,是濟惡而宣淫也。不敢 從命。”公子不能強,而心怒之,陰與仆輩謀撻辱之。恐其遁匿,因以細灰 布麥場上:思左道能隱形,而履處必有印跡,可隨印處急擊之。於是誘單 往,使人執牛鞭立撻之。單忽不見,灰上果有履跡,左右亂擊,頃刻已迷
。公子歸,單亦至。謂諸仆曰:“吾不可復居矣!向勞服役,今且別,當 有以報。”袖中出旨酒一盛,又探得餚一簋,並陳几上。陳已,復探;凡十餘探,案上已滿。遂邀眾飲,俱醉;一一仍內袖中。韓聞其異,使 復作劇。單於壁上畫一城,以手推撾,城門頓辟。因將囊衣篋物,悉擲門內,乃拱別曰:“我去矣!”躍身入城,城門遂合,道士頓杳。后聞在青州市上,教兒童畫墨圈於掌,逢人戲拋之,隨所拋處,或面或衣,圈輒脫去,落印其 上。又聞其善房中術,能令下部吸燒酒,盡一器。公子嘗面試之。

註釋


韓公子,邑世家:淄川韓氏,自明代韓源以來,仕宦相繼。王士《貞 烈韓孺人傳》稱:“韓為淄川著姓,自嘉靖以來,冠蓋相望。”
工作劇:指擅長幻術。
道:與“術”對舉,指施此幻術應遵守的原則。
濟惡而宣淫:助長作惡,而張大淫邪的行為。濟,助。宣,發揚張大。
左道:邪門歪道。舊時多指未經官府認可的巫蠱、方術等。
牛鞭:耕作時趕牛用的一種鞭柄極短,鞭身特別粗長的皮鞭。
迷:謂不知所往。
一盛(chéng 成):猶言一器。盛,客器。
簋(guǐ軌):古盛器名,形近盂而有雙耳。
探:掏取。
房中術:見本卷《伏狐》篇注。

譯文


韓公子,是淄川縣官宦人家的子弟。有個姓單的道士,精通變戲法。韓公子很喜歡他的法術,把他待為座上賓。單道士跟人走路或坐在一起時,常常忽然不見了。韓公子想跟他學這種隱身法,道士不肯。公子再三懇求,單道士說:“我並不是吝嗇我的法術,是恐怕傳出去后壞了我的名聲。如果我教給的是君子倒還罷了,傳給小人就不行了,會有人藉此隱身法去行竊。公子當然不會去行竊,但你出去后,若發現誰家的姑娘媳婦漂亮,一喜歡上,就用隱身術偷進閨房,我豈不是助紂為虐,成了淫徒的幫凶了嗎?所以不敢從命!”韓公子不能強迫道士,可懷恨在心,暗地裡和僕人們商量痛打道士一頓,羞辱他一番。恐怕打他時他又使隱身法跑了,就用細灰灑在麥場上,心想,他即使用隱形術,但走過的地方必定在灰上留下痕迹,這樣就可以追著他的足跡痛打了。一切布置停當,韓公子便把單道士騙到場上,命僕人手持牛鞭快打。單道士忽然不見了,但灰上果然有鞋子走過的痕迹。僕人們四下里一頓亂打,剎那間灰土飛揚,再也找不到道士的蹤影了,韓公子只得悻悻地回家了。
過了會兒,單道士也回來了,跟伺候自已的僕人說:“我不能在這裡住了!一向有勞你們,現在要分別了,我要報答你們!”說完,從衣袖中掏出一壺美酒,又拿出一盤佳肴,都放在桌子上。擺完,又掏,共掏了十幾次,桌上的菜肴已擺滿了。於是。單道士邀請大家入座喝酒。眾人都開懷痛飲。吃喝完,單道士仍把酒壺、菜盤一一放回袖子里。
韓公子聽說這件奇異的事後,便讓道士再變個戲法看看。單道士便在牆壁上畫了座城,畫完,用手推推城門,門竟一下子開了。單道士將衣服行李全都扔進城門裡,又向韓公子拱拱手說:“告辭了!”說完,縱身跳入城內,門立即又關上了,單道士便消失不見了。
後來,聽說有人在青州的街市上又見到單道士,見他教兒童在手掌上畫墨圈,然後逢人把手一揚,墨圈就會拋落下來,印到行人的臉上或衣服上。又聽說單道士善房中術,能讓下部吸一壺燒酒。這件事韓公子曾當面檢驗過。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