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月城鎮的結果 展開

月城鎮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轄鎮

月城鎮位於江陰市城南片區,東臨徐霞客鎮,南靠青陽鎮,西接武進區芙蓉鎮,北以秦望山與南閘鎮為鄰,面積38.54平方公里,人口4.3萬。下轄沿山、月城、下塘、戴庄、秦皇、黃橋、蔡庄、卧龍和雙涇9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月城歷史悠久,地形屬太湖水網平原,境內主要河流有環山河、團結河、漕港河等,錫澄運河南北向縱貫全鎮。秦望山是境內唯一的山脈。月城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小鎮,水域面積佔全鎮30%以上。獨特的水鄉環境孕育了獨特的水鄉文化,是全國民間藝術(小戲)之鄉。近年來,月城鎮以“水韻月城”生態旅遊節為平台,先後組織了“中華龍舟大賽”、“雙涇螺螄”美食烹飪大賽等活動,先後獲得“中國螺螄美食名鎮”、“中國龍舟休閑體育基地”等稱號。2012全年完成工貿開票銷售收入205億元。

2019年1月9日,月城鎮憑藉錫劇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歷史沿革


1949年設月城鎮及夏城、黃橋2鄉,后又為秦南鄉。
1951年分為月城、夏城、秦南、黃橋四鄉。
1955年合併為月城、黃橋兩鄉,旋又並為月城鄉。
1958年9月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1年5月撤鄉建月城鎮。
1996年,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4.3萬人,轄沿塘、日照、花塘、戴庄、馮涇、月城、上塘、三河、雙橋、沿山、白馬、黃港、西湖、河岸、三塘、元涇、雙涇、姚涇、下塘、胥林、蔡庄、黃橋、北兆23個行政村和月城鎮1個居委會。
2007年,月城鎮東接霞客鎮,南鄰青陽鎮,西至常州武進區,北靠南閘鎮。面積40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積6.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4.242萬人。鎮政府駐地在人民路28號,在市政府駐地西南向13千米千米處。

地理環境


月城位於江陰市西南部。東接徐霞客鎮,南鄰青陽鎮,西至常州市武進區,北靠南閘街道。面積38平方千米,人口4.27萬人(2011年)。轄月城1個社區和月城、戴庄、雙涇、秦皇、卧龍、下塘、黃橋、
月城鎮
月城鎮
蔡庄、沿山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月城人民路86號。

地理位置

轄月城、沿山、雙涇、戴庄、下塘、秦皇、馬圩、黃橋、上塘、卧龍、元涇、北兆、蔡庄、西湖、白馬15個村和月城1個社區。
1949年設月城鎮及夏城、黃橋2鄉,后又為秦南鄉,1951年分為月城、夏城、秦南、黃橋4小鄉,1955年合併為月城、黃橋兩鄉,旋又合為月城一鄉,1958年9月以此為基礎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鄉,1991年5月撤鄉建月城鎮。

自然資源


區位優勢

月城地處長三角經濟圈中心地帶,距上海、南京兩大大都市都在1個半小時的車程內,境內有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新長鐵路在鎮域東部經過,設有新長鐵路月城客貨站,是江陰市境內唯有的兩個客貨站之一。沿江高速公路在鎮域南部通過,青陽道口至月城境內只有200米車程,省道錫澄公路、戚月公路穿境而過。7級內
月城鎮
月城鎮
河航道錫澄運河縱貫全鎮。我鎮是江陰市唯一集公路、鐵路、河道運輸於一體的鄉鎮。便利的交通區位優勢,為我鎮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對道口經濟發展帶來了便利。江陰市規劃的澄南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就是以我鎮的服務業集聚區為基礎發展而成的,集聚區內軟(棉紡織原材料)、硬(黑色有色金屬)兩大類原材料市場使我鎮以大物流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生態環境

我鎮地處江南水鄉,水域面積佔總面積的30%。我鎮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生態建設。關停石宕修復生態。2005年6月,我鎮根據江陰市統一部署,毅然關停了開採已40年的石宕,並著力實施了廢石宕的復墾複綠。綠化造林美化家園。我鎮積極以經濟林、生態林建設和道路綠化、四旁綠化為突破口,全面加
月城鎮
月城鎮
快生態建設,到2012年全鎮綠化率達到30%。整治河道保護水質。我鎮把整治河道作為保護水質的關鍵手段,先後實施了環山河、團結河、紅旗河、新勝河、馬圩河等河道及農村家河的清淤工程,使我鎮的水質始終保持潔凈。環保優先保護環境。我鎮積極落實環保優先措施,建造鎮污水綜合處理廠一座,鋪設生活工業污水管道12.8公里,全面實施“三廢”集中處理,有效提高了全鎮的環境質量,我鎮被國家環保總局授予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經濟


2018年,月城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億元,同比增長9.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2億元,同比增長22.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7113元,實現汽車銷售總額18.18億元。

發展產值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下轄鎮]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下轄鎮]
2006年全鎮完成GDP27.5億元,人均GDP6.54萬元,開票銷售54.6億元,財政收入1.91億元,二、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97%,協議註冊外資3480萬美元,到帳外資1232萬美元,出口商品供貨總值2.38億元。全鎮有12家企業、5個村的開票銷售超億元。全鎮已完成開票銷售41.43億元,同比增長48.21%,完成財政收入1.32億元,同比增長24.09%,其中一般預算收入5252萬元,同比增長45%,工業投入6.36億元,協議註冊外資57萬美元,到位註冊外資748萬美元,預計2007年可完成開票銷售80億元,利稅總額4億元,財政收入2.5億元,一般預算收入9000萬元。
2012全年可完成工貿開票銷售收入205億元,其中工業銷售131億元,服務業開票銷售74億元;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8億元;完成協議工商註冊外資990萬美元,到帳外資854萬美元,自營出口8678萬美元,進出口貿易達到1.45億美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21.98億元;預計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5.4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2.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980元,同比增長13%。主要發展指標繼續保持了平穩增長,各項社會事業穩步推進,提升了月城的地位。
一、經濟建設在克難奮進中保持平穩增長
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堅持農業規模化、高效化發展,建成高標準農田1527畝,新增高效農業面積2380畝,全鎮累計高效農業面積達到1.05萬畝。農業規模效益不斷提升,預計總產值達到4.8億元。堅持傳統製造業轉型提升,特鋼和機械製造、玻璃鋼製品、彩印等特色行業實現全行業增長,預計全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3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105億元,同比增長4%。堅持服務業協調並進,商貿流通、房產開發、生態旅遊穩步發展,商貿流通開票達到74億元,生態旅遊接待遊客44萬人次。預計全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9.5億元,佔全鎮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0.6%。
月城鎮
月城鎮
項目投入增強後勁。堅持以有效投入促進有效增長,2012年全鎮已開工項目16個,其中重點重大工業項目7個。完成工業投入13.8億元,同比增長17%;服務業投入7.32億元,同比增長22%;農業投入0.86億元,同比增長7.5%。圍繞促轉型、增後勁工作要求,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全年簽訂超億元項目4隻,儲備在談項目8隻,確保2013年形成新的增長點。
科技創新深入推進。2012年全鎮共投入科技研發(R&D)經費8000萬元,發放科技創新獎勵資金96萬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家,獲批國家創新基金1項、省高新產品5個、省創新型農業專業合作社1家、無錫市工程技術中心1家、無錫市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引導資金項目1項、江陰市科技進步獎3項,獲批省民營科技企業10家,成立市級科研所6家;全年申報專利500件,專利授權100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0件。全鎮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12億元,同比增長10%。
二、集鎮建設在城鄉一體中保持快速推進
2012集鎮規劃優化完善。根據“兩路一河”重點工程和規劃的沿江城際鐵路建設要求,突出路網銜接、商務配套、生態保持等要點,進一步優化全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規劃,努力實現中長期建設的規劃控制全覆蓋。進一步完善生態工業集中區建設規劃,細化西部水系溝通詳規;以農夫果園、萬頃良田和生態園為核心,啟動西部山水聯動生態旅遊規劃總體設計,以規劃引領全鎮各項建設。
拆遷安置快速推進。配合“兩路一河”工程、“水韻新城”、生態工業集中區和龍舟賽道建設,全面加快拆遷安置工作,全年累計完成民房拆遷1002戶、企業拆遷65家,拆遷面積共計32萬平方米。加快安置房建設,文化小區1-3號樓小高層安置房、“水芸苑”安置房一期全面交付使用,共安置拆遷戶450戶。加強安置小區管理,引進物業隊伍,確保安置戶搬得放心,住得舒心。加快推進戴庄新苑13號樓建設,完成30萬平方米安置房項目前期工作。
基礎設施更加提升。對老鎮區、工業集中區道路、供水、用電、排污、排水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鋪設污水主管網2.5公里,雨水管網1.6公里;完成老鎮區自來水管網改造。水秀路、月前路、月馮路南段、水韻路連接線等鎮區路網建成開通,完成宏晟重工門前道路拓寬工程;實施團結路強電移建、弱電入地等工程;完善鎮區道路標線、路障等交通管理設施,在鎮區主要路口設置交通信號燈,強化交通安全管理;開始實施文化路南段延伸段、水芝路新建工程。佔地107畝的民生廣場於6月份建成開放。全年新建污水泵站5座,排灌泵站17座,建設和維修改造橋樑6座,構築硬化溝渠16000米。

工業經濟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下轄鎮]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下轄鎮]
月城工業始於手工業。明清時期,土布、醬園、糟坊、染坊、鐵鋪和竹、木器等手工業作坊較多。民國4年顧友良創辦元綸布廠,7年庄月如開設同泰碾米廠,成為境內最早的近代工業。
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視工業,積極扶持手工業生產。1952年成立月城採石互助組。1956年建立江陰採石公司秦望山採礦場。同年,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成立月城和黃橋兩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8月,江陰採石公司秦望山採石場改為月城鄉秦望山採礦場,是月城最早的鄉辦工業企業。1958年秋,在大躍進和公社化運動中,公社自力更生、土法上馬,按照“就地取材,就地生產,就地銷售”的辦廠方針,先後創辦了建材廠(磚瓦)、化工廠(土化肥、土農藥)、飴糖廠、玩具廠、農具修配廠、縫紉加工廠、耐火磚廠、陶土廠、石英廠、食品加工廠等19家企業,但大多數設備簡陋,經濟效益低下。1961年,企業實行“關、停、並、轉”,大部分下馬,僅存採礦廠、農具廠、玩具廠、糧食加工廠等4家企業。1965年,國民經濟全面恢復並發展,工業走出低谷,開始回升。70年代,突破“一圍繞、三就地”(圍繞農業辦工業,就地取材,就地生產,就地銷售)辦工業的舊理念,發展“兩頭在外”的小五金、小紡織、小化工、小塑料等加工業。公社先後創辦水泥廠、玻璃鋼船廠、五金鑄造廠等,各大隊都辦起小工廠。1978年,全公社工業產值1119.5萬元,利潤293萬元,建材工業分別佔50%和55%。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為社隊工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月城人發揚“吃盡千辛萬苦,踏遍千山萬水,走訪千門萬戶,說盡千言萬語”的“四千四萬”精神辦工業,形成老廠辦新廠,大廠帶小廠,一廠變多廠的裂變式發展態勢。建材工業快速發展。秦望山麓辦起多家採礦廠、軋石廠,社、隊辦採礦企業增至10家。公社又先後投資創辦針織廠、電梯廠、毛紡廠、金銀絲廠。1984年,新增秦望山軋鋼廠、商標印製廠等企業。鄉鎮企業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發展橫向聯合,以工貿聯合、廠廠聯合、廠校聯合等形式壯大自己。萬雲牌高純鋁線,秦望山牌水泥等3隻產品獲國家部級優質產品稱號,另有7隻產品獲江蘇省優質產品稱號。1986年,全鄉工業產值破億元大關,達10094萬元,比1978年增長9倍。1988年下半年起至1991年國民經濟“治理整頓”,月城企業經受嚴峻考驗,穩步走上健康發展道路。1991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31563萬元,形成機械、冶金、彩印、紡織、化工、建材、電子等支柱產業。1992年起,在“三有利”(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於提高社會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精神鼓舞下,月城工業進入新的快速發展時期。1994年,企業實行改組、改制、改造,推進以產權制度為核心的企業改革,發展股份合作制企業,興辦合資企業,組建企業集團公司8家,其中省級3家,市級5家,使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集結,向規模企業聚合。1995年,全鎮工業總產值20.18億元,是1991年的6.4倍,年均遞增60%。1996年後,工業經濟加快經營方式和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移,企業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1997年,國家農業部、統計局和省統計局划型認定,月城鎮鄉鎮企業有大一型企業1家、大二型企業2家、中一型企業2家、中二型企業1家。至2002年,工業經濟通過以產權制度為重點的改革,基本形成投資主體和產權結構多元化的新格局,並致力於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新興產業,構築冶金、化工、車輛配件、玻璃鋼船艇、彩色印刷包裝裝潢、機械製造等高地,走上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

商業經濟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下轄鎮]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下轄鎮]
月城商業起步較早。明嘉靖年間,月城橋已有商業街。清末民初,月城商業貿易逐漸繁榮,日寇侵佔時,橫遭摧殘,貨源枯竭,市場蕭條。抗日戰爭勝利后,又因通貨膨脹而低迷不振。解放后,政府鼓勵和保護私營商業發展,月城商業漸顯起色。1956年基本完成私營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78年後,進行了一系列商業體制改革,國營大集體商業擴大了自主權,集體商業和個體商業得到迅速發展,貿易集市悄然興起。社會生產力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使工農產品購銷日益擴大,地區、企業、城鄉間的橫向經濟聯合蓬勃發展,形成了多種經濟形式、多種流通渠道的開放的社會主義商品市場。1982年建成主要商業街卧龍大街。1992年後,又陸續建成人民路、團結路、紅旗路、卧龍北街、月城東路,路邊高樓林立,漸成商業街區。1999年新建月城農貿市場,拓建塘涇浜路,又形成新的商業區。至2002年,全鎮商業網點1021個,千人擁有商業網點24個,商品零售總額21386萬元,比1992年2837萬元增長6.5倍,年均遞增22.4%。全鎮物資經濟協作活躍,對外貿易發展迅速。玻璃鋼製品、文教用品、金屬製品、化工產品、縫紉線類家庭用品、服裝、塑料製品、高純鋁線、汽車附件等9大類產品出口美國、歐盟、日本、韓國、香港、東南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2002年外貿供貨總值28536.22萬元,自營出口額1436.65萬美元,外貿生產企業達23家。8米全封閉耐火型玻璃鋼救生艇、聚氨酯複合材料汽車內飾棚頂、H800超厚膜工業地坪塗料、高真空鍍鋁高純鋁線、160噸橡膠注壓硫化成型機等15個產品分別填補了國內或省內空白,暢銷國內外。
跨入新世紀,月城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月城人民進一步發揚“眾志成城,求實攀登”精神,在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昂首向前,闊步邁進,一座具有水鄉特色、環境優美、工貿發達的現代化城鎮,將崛起於太湖之畔、長江之濱,更令世人矚目。

外向經濟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下轄鎮]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下轄鎮]
月城作為沿海對外開放地區鄉鎮之一,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積極實施外向帶動戰略,開放型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全鎮擁有各類“三資”企業34家,涉及香港、台灣、韓國、日本、新加坡、法國、西班牙、挪威、丹麥、美國等10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吸引外資2.25億美元。三資企業的經濟總量佔到全鎮經濟總量的35%。

農業生產

我鎮是一個人多地少的鄉鎮,全鎮農業生產主要是以水稻生產為主。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我們突出“四化”抓好現代高效農業生產,一是生產的機械化。我鎮採取積極措施抓好新型農機推廣工程,切實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全鎮擁有中型拖拉機66台,水稻插秧機101台,聯合收割機30台,農業機械化作業率超過95%,居江陰市領先地位;二是生產的園區化。自2011開始,我鎮以雙涇生態園為抓手,積極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雙涇生態園一期工程已整理整治河塘320畝,種植經濟林600畝,生態林300畝,生態園已初具雛形。三是生產的特色化。按照無錫市發展“一村一品”農業生產的要求,我鎮積極探索高效農業發展新路,全鎮已形成六大農業特色區:秦皇村種植養殖區、沿山村花卉苗木綠化區、雙涇、卧龍葡萄種植區、黃橋村無公害蔬菜區、戴庄、卧龍水芹菜種植區、優質稻米區。四是生產的品牌化。2012年我鎮成功申報了2隻農產品註冊商標:雙涇葡萄、雙涇水產,藉此發揮品牌效應,提高我鎮特色農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經濟效益。

工業基礎

我鎮與所有蘇南的鄉鎮一樣,經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鄉鎮企業發展為主的蘇南模式以後,在九十年代末,開始了產權制度改革,實施了企業改制,全鎮所有的企業都是個私企業。在產權制度改革后,企業的發展潛力得到激發,企業的規模得到壯大,企業的數量迅速膨脹,到2012年7月份為止,全鎮現有工業企業430家,流通服務業企業106家,個體工商戶783家,全鎮擁有超10億元企業1家,超億元企業15家。在企業量的擴張基礎上,形成了以重化工、輕工製造為主的比較齊全的工業門類,一是以特種鋼為主的冶金工業,年產各類特種鋼、型鋼70萬噸;二是以金屬複合管為主的金屬製品業,年產各類金屬複合管5萬噸;三是以汽車內外飾件為主的車輛附件業,年產玻璃鋼內飾件50萬套,國內市場佔有率30%,外飾件50萬件,國內市場佔有率60%;四是以玻璃鋼救生艇為主的船艇業,年產各類出口救生船艇、遊艇2000艘,占我國出口量的80%;五是以酒包裝為主的彩色印刷業,年產各類多色包裝件3百萬套;六是以平絨印染為主的紡織印染業,年生產能力1000萬米;七是以EPS為主的化工業,年產可發性聚苯乙烯19萬噸;八是建材業,年產優質水泥40萬噸,混凝土28萬噸。

文化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下轄鎮]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下轄鎮]
月城文化源淵流長,深淀厚積,素稱文化禮儀之邦。唐宋時代,就有邑人描寫月城風土人情的詩詞流傳。自元代始,文人學士輩出,詩文著作繁榮。元張庸創作的《江口晚發》、《踏車謠》等詩歌,深刻反映月城圩區百姓生活,膾炙人口,流傳至今。明嚴本,官至大理寺正,著有《律疑詳解》40卷、《刑統輯義》20卷、坦庵詩文集等,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頗負盛名的律法專家。明、清時代是月城古體詩詞創作的鼎盛時期。以黃道(字吉甫)為代表的一批詩人,有數十位之多,著有《黃吉甫詩草》等傳世之作數百篇,其中入錄《江上詩抄》200餘首。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庠生丁寶義,以書法見長,有“字蓋八縣”之稱,墨跡遍布常州府群縣之庵觀廟宇。光緒三十九年,在月城橋下塘宅內創辦夢松學館,后又辦萃秀學堂,造福桑梓。著有夢松館制藝竹垞硯齋文稿、自寧詩抄等。創刊月城雜誌,開江陰縣之先河。民國時期,白話詩文流行,民間創作歌謠較多,口頭流傳甚廣。
月城民眾歷來喜愛文藝,古時已有“社日演戲,敬神娛人,相沿成俗”之說。明代詩人季科詩《夏日過黃橋》云:淺浦蘆花出蔡庄,石樑潮長木蘭輕,一番涼雨釣絲亂,何處晚風漁笛情。雲外水庄剛十里,渡頭燈火欲初更,榜人不睡算程到,自唱楚歌搖明月。由此可見,愛好文藝是月城的民風特色。清乾隆五年(1740年)建白馬廟戲樓,每年農曆7月15日必演“青苗戲”京劇3台。月城橋城隍廟、蔡庄城隍廟、雙涇尚書廟、秦望山凈渡寺等廟會日,皆有京戲演出,鄉里民眾,扶老攜幼,蜂擁而至,觀者如潮。每演出,台上台下,同氣相應,觀眾耳熟能詳,隨聲附唱。民國期間,地方戲灘簧”盛行,孕育出卜生泉、唐同慶、顧良寶、顧大南、曹寶琴、唐志文、劉海榮等一批各具表演特色的地方藝人。同時衍生出西湖、胥林、?里等“樂師班”。此外,山歌、唱春、宣卷、“小熱昏”、龍燈、高蹺、風箏等文藝活動,深得群眾喜愛,歷久不衰。
解放后,文化藝術有更大發展。文藝創作走向大眾化,表現形式亦呈多元化。50年代,反映勞動人民新生活、社會新變化的新民歌興起。60~70年代,月城文藝創作涉及詩歌、散文、小說、故事、戲曲、小品、書法、美術等領域,郭寧、周華元、楊德生等一批青年文藝創作者脫穎而出,發表或出版了小說《組織委員》、《阿立頭種瓜》、故事《淑英開票》、小戲《一擔亂柴》等多部優秀作品。80年代,月城鄉人民政府制定文藝創作、表演獎勵辦法,文藝創作進入量多質高的輝煌時期。至2002年,在各級各類刊物、出版社發表出版文藝作品126部(篇)。文化站、圖書館、影劇院、書場等都先後改建或重建,內部設施不斷更新、完善。90年代,新建歌舞廳、鎮老年文體活動中心和老幹部文化活動中心、村文化活動中心等一批現代文化設施,2000年建成全國首家鄉鎮盆景博物館,為豐富各類文化活動提供了條件。在長期濃郁的文化氛圍熏陶下,月城鎮(小鄉)文工團、月城公社文工團、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月城業餘錫劇團、秦望山藝術團、月城鎮卧龍藝術團、“小戲之鄉”—月城錫劇團以及嫦娥音舞隊、吳剛錫劇演唱組、桂花秧歌隊、小白兔少兒藝術團等業餘文藝表演團隊先後誕生。在半個世紀的歷史進程中,這些業餘演出團體,把握時代特點,緊貼生活實際,排練演出了大量經典古裝戲、現代戲、“革命樣板戲”和小品、說唱、舞蹈等節目。在參加各級各類文藝匯演或大獎賽中,先後獲江陰市(縣)獎432項,無錫市、蘇州專區獎13項,江蘇省獎7項,全國獎4項,影響深遠。同時造就了以庄鐵聲、張斌龍、劉衛星、陳金潮、袁彩鳳、徐亞萍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創作和演藝人才,其中有50餘人入選國家專職機構,從事專業文藝創作和表演藝術,各有成就,部分成為領導或著名作家、演員。1994年9月,無錫市文化局、文聯命名月城鎮為“小戲之鎮”。1996年8月,江蘇省文化廳命名月城鎮為“民間藝術之鄉”,並授“民間藝術之鄉”銅匾。2000年5月,月城鎮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小戲)”,並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小戲)”銅匾。
月城人有熱愛體育運動的優良傳統。自明清至民國,民間武術廣為流傳。解放后,貫徹“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方針,群眾體育迅速興起。籃球、乒乓球、棋類、信鴿等體育活動在群眾中日益廣泛,各村紛紛成立籃球隊。80年代初,社隊企業興辦體育事業,群眾體育運動活躍。1987年成立籃球、乒乓球、棋類協會,1988年成立信鴿協會。此後,群眾體育蓬勃發展,湧現出一批體育先進集體和優秀運動員。月城中心小學成為江蘇省乒乓球傳統學校和江陰市象棋布局學校,並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稱號。李紅英、鄭玲莉、孫婷、顧上杲、姚力、黃芳、承海鴻等運動員多次在省乃至全國各類比賽中奪冠或獲獎。1971年至2002年,在各級各類比賽活動中,獲江陰市(縣)獎115次,無錫市獎27次,江蘇省獎21次,全國獎6次。1996年,月城鎮獲“無錫市群眾體育先進集體”、“江蘇省體育示範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等稱號。1997年獲江蘇省“十大”體育名鎮稱號。

人文風貌

月城古稱“卧龍”,位於江蘇省江陰市西南部,西與常州市武進區接壤,鎮域面積38平方公里,人口4.2萬,轄9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系江陰市15個鄉鎮中少數幾個未經行政區域調整的鎮之一。境內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河道縱橫、公路密布、人傑地靈,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捷,經濟社會繁榮,文化教育發達,是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
改革開放以來,我鎮積極投入改革發展大潮,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先後獲得江蘇省百強鄉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江蘇省衛生鎮,江蘇省新型小城鎮,江蘇省十佳體育名鎮,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鄉鎮等榮譽稱號。

交通


月城鎮是江陰市境內集“三高(高速高鐵高架)、三路(公路水路鐵路)”於一體的鄉鎮,距上海、南京兩大都市均在1.5小時的車程內。

社會


科學技術

2018年,月城鎮新增省市博士后工作站2家。
截至2018年,月城鎮累計獲批省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民營科技企業25家。

文化事業

2018年,月城鎮以“水韻月城”生態旅遊節為平台,組織了“中華龍舟大賽”、“雙涇螺螄”美食烹飪大賽等文化活動。

公共設施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轄鎮]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轄鎮]
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我鎮鎮村聯動,多元投入,加快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全鎮老百姓提供最便捷、最齊全的公共服務設施,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全鎮每個行政村、自然村道路全部硬化或黑色化,每家每戶都飲上了長江自來水,每家每戶都通上了電話,看上了數字電視。擁有佔地96畝的全日制中學1所,40畝的省實驗小學1所,21畝的省實驗幼兒園1所,42.6畝的鎮中心衛生院1所,38畝的鎮康樂中心1所,建築面積4369平方米的大戲院1座,佔地50畝的明園市明廣場1個。供電、電信、郵政等涉及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公共設施一應俱全。全鎮電力總容量71440KVA,有22萬伏輸變電站1座,10萬伏輸電線路2條。全鎮固定電話用戶13700戶,寬頻用戶3000戶。我鎮屬於低洼地區,海拔2.5—4.5米,防洪排澇任務艱巨,全鎮建有大型排澇站6座,用於防洪排澇。2005年開通了農村公交線路,全鎮9個行政村都通上了公共交通,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

社會保障

我鎮積極實施“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面實施了勞動合同制、工資月薪制、養老保障制等制度,全鎮企業用工16000人,其中本地勞動力就業11000餘人,職工人均工資14000元。全鎮累計7500人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35000人參加人均210元的農村醫療保險;3895名失地農民享受基本生產保障,6720名老年農民享受每月80元的基本生活保障。全鎮478戶農戶1090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年保障金75萬元,70戶城鎮居民164人,享受城鎮保障金,年保障金19萬元,兩項合計94.5萬元。同時全鎮各級黨政幹部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共計166對。完善的社會保障使我鎮居民享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豐碩成果,老百姓安居樂業。

社會事業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下轄鎮]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下轄鎮]
文化體育享譽大江南北。以民間小戲、棋類、乒乓、籃球為主的文化體育活動普遍廣泛,全鎮向上級有關專業單位輸送文化體育人才近百人。我鎮先後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江蘇省十佳體育名鎮。醫療衛生蜚聲太湖之濱。我鎮以江蘇名中醫鄒逸天肝膽病外治為特色的中醫肝膽外治專科在國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這個專科也是江陰市鄉鎮醫院中唯一的省級專科。我鎮積極實施大衛生戰略,全面實施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全鎮321個自然村共建大三格式化糞池459隻,垃圾箱(房)634隻,新建社區衛生服務站5個。先後創建成無錫市衛生鎮、江蘇省衛生鎮,被評為江蘇省中醫名鎮。

新農村建設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下轄鎮]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下轄鎮]
按照中央“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落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自去年以來,我鎮積極開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點創建活動,2011年我們以雙涇村為示範點,通過一系列的舉措,使雙涇村的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2009年6月17日省委書記李源潮親臨雙涇村視察新農村建設,並給予高度肯定。2012年我鎮在各行政村實施了示範點建設工程,湧現了下塘中村、曾家?、花園庄等一批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這些村在新農村建設中都遵循了共建共享的原則,廣泛發動全村村民積極參與到新農村的建設管理中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享建設成果。

領導組織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下轄鎮]
月城鎮[江蘇江陰市下轄鎮]
盧建法同志: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人大、工業園區管委會、鎮投資有限公司工作。
陳泓同志: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負責財政、工業園區建設工作。分管財政所。
杭成同志:負責黨群口、精神文明建設、政法、政協、機關行政工作。分管組織、人事、紀檢、監察、宣傳、統戰、黨政辦、工會、共青團、婦聯、黨校、關工委、扶貧辦、政協工作。
劉文光同志:負責人大日常工作。分管老促會工作。
陳國新同志:負責政法、綜治、司法、信訪、村鎮規劃建設、集鎮管理、交通道路、土地管理、房地產開發工作,協助鎮長分管工業園區建設工作。分管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信訪辦、建管所、交管所、土管所、城管執法中隊、環衛所、外來人口服務中心、聯防大隊、自來水廠、公交公司。聯繫用電所、房管所。
張建平同志:負責服務業、勞動和社會養老保險、民政、老齡、教育、體育、物價、武裝、人防工作,協助招商引資工作。分管三產辦、勞動和社會養老保險所、民政辦、教育辦、中學、小學、成教、市管辦、火車站、供銷社、老齡會、敬老院、居委、安息堂。聯繫郵政支局、電信支局。
吳樹堅同志:負責工業、外經貿、安全生產、環保、科技、金融管理、招商引資、技術監督、統計、信息化工作,協助鎮長分管工業園區建設工作。分管農村經濟服務中心、外經辦、科技辦、統計辦、環保所、安監所。聯繫國稅所、地稅所、工商所、農行、中行、農村商業銀行。
吳卓平同志:負責農林、水利農機、多種經營、綠化、衛生、計劃生育工作。分管農業服務中心、水利辦、農機站、堤管會、糧管所、獸醫站、食品站、生產資料服務公司、綠化辦、屠宰辦、衛生辦、農村醫療保險辦公室、衛生院、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唐建榮同志:分管紀檢、監察工作。
吳燕萍同志:分管組織人事、人才服務、老幹部工作。
陳建國同志:分管宣傳、統戰、政協工作委員會、精神文明建設、對台、民族、宗教、工會、文化、廣電工作。分管文化服務中心、廣電中心、商會。
孫健同志:分管民兵、武裝、國防教育、人防工作。分管武裝部。
朱志法同志:分管鎮志修編工作,協助黨群口工作。
葛燕峰同志:主持外經辦工作,協助分管招商引資工作。

旅遊


芙蓉湖水利風景區

芙蓉湖水利風景區位於江陰市月城鎮,是依託原芙蓉湖淤積圍堤遺跡所建設的風景區,北依秦望山,東、西、南三面臨河含湖,中貫馬圩河,水網縱橫交錯,呈現"豐"形布局,連接周邊水網設施,承擔著對本地區排澇、區域生態調節的功能。2015年,芙蓉湖水利風景區獲批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江陰雙涇農漁文化體驗園

江陰雙涇農漁文化體驗園位於江陰市月城鎮,是江陰澄南生態文化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總佔地面積9萬平方米,由生態休閑區、農漁民族館、拓展基地三部分組成,生態休閑區設有:原生態木棧橋、草亭、草垛、牛棚、碼頭、渡口、漁船、水車等設施,可供遊客賞玩、遊憩、娛樂現場體驗;農漁民族館陳有:農耕館、漁業館、民族風情館、蠶桑館、紡織館等。

獲得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9年12月,月城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