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麥坡地震活斷層遺址
山東臨沂市郯城縣的地震遺址
被批複為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后,應制定全面的保護和開發規劃,使遺址在合理保護的基礎上,科學開發,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郯城麥坡地震活斷層遺址位於中國東部規模最大的斷裂帶——郯廬斷裂帶中部,公元1668年7月25日郯城8.5級地震就發生在該斷裂帶上。郯城麥坡地震活斷層遺址被中國地震局正式批准設立為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后,各級旅遊和地震部門下一步將加大對該遺址的保護性開發。
從斷裂角度分析,麥坡地震斷層位於“安丘—莒縣斷裂”,1668年郯城地震就發生在該斷裂上。此次地震形成的地震斷層南北延伸約130公里。其中,麥坡位於該地震斷層的南段,是地表出露較為清晰的地段,主要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在莒南嶺泉鎮原炸藥廠、左山村西等多處顯示了1668郯城地震斷層剖面,地質專家在附近開挖的探槽剖面中發現了多次古地震的證據;拉分斷陷盆地在莒南板泉鎮西分佈長軸近南北向的斷陷盆地中,據鑽探資料顯示第四系沉積物厚度達170餘米,說明第四紀晚期有多期活動、斷陷。
噴砂冒水的現象。在臨沭縣鄭山街道辦事處乾溝淵村附近開挖的探槽中被發現,這裡含有大量噴砂冒水的遺跡,噴砂冒水的通道最大直徑接近1米。逆斷層、逆掩斷層分別出現,在地震斷裂的中南段,有臨沭曹庄鎮岌山,郯城泉源鄉南毛,郯城街道辦事處南泉、窯上村,高峰頭鎮麥坡,紅花鎮山外岩、周圩子、孫家塘等地均有出露。
在莒南嶺泉鎮左山村西發現有山脊斷錯,郯城窯上村北的馬陵山西坡可以看到多處山脊被錯斷。此外,在莒南嶺泉鎮左山村西、郯城紅花鎮孫家塘村東的馬陵山西坡、郯城高峰頭鎮麥坡村東的馬陵山西坡等多處發現有沖溝、水系沿斷層線右旋扭錯。在郯城泉源鄉南毛、小馬庄東可以見到馬陵山體順岩層傾向的滑塌。
麥坡遺址迄今仍保留著第四紀活動斷層的地貌景觀,從裂陷觀察,呈立體疊壓狀,分界明顯。
身處麥坡遺址,這裡溝壑曲折,山林雲消霧散之時,眼前的大地呈現出來的一幕壯觀,即便是你縱有千般才情,在大地的神秘、壯美面前,也只能窺見一斑。
仔細瞧,馬陵山西坡麥坡遺址在各種內外營力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態,尺度大小不同的地貌。如果你的想象力足夠豐富,大地給你呈現出了各種形態的獸禽、人物形象。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從不同的距離、角度、高度乃至不同的季節觀察,這些造型各異的獸禽、人物形象富於驚人的變化和藝術魅力,也便可以得到不同的觀賞感受。
新奇的地貌之上,一棵棵松樹,褐色的樹榦足有碗口粗。漫步在松林之間,放眼望去,一邊是中生代紫褐色的土壤,一邊是新生代紅色的土地,一線之隔,涇渭分明,“一步億年”。又因為馬陵山西坡地處蘇魯交界處,抬抬腳更是“一步兩省”,可以使人產生巨大的時空穿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