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新景鄉的結果 展開
- 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轄鄉
- 甘肅通渭縣轄鄉
新景鄉
甘肅通渭縣轄鄉
新景鄉,隸屬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地處通渭縣東部,東與靜寧縣毗鄰,南與秦安縣接壤,西與雞川鎮相接,北與隴山鄉相鄰,行政區域面積105.42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新景鄉有戶籍人口11746人;截至2020年6月,新景鄉下轄1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大寨子村。
2018年,新景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新景鄉總面積10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3624畝,其中洋芋種植面積達3萬畝以上,為通渭縣洋芋種植大鄉;2003年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3000畝,荒山造林9000畝,實現了“生態化”鄉建設;至2005年底新景鄉共有梯田面積58991畝,實現了“梯田化”達標鄉建設,牧草留床面積15226畝。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7—8℃,年降雨量480㎜左右,無霜期135天。地勢溝壑交錯,梁峁縱橫,植被保護較好,氣候較陰濕。
新景鄉
新景鄉共轄13個行政村,80個村民小組,2892戶,總人口14322人。鄉村從業人口7775人,其中男4673人,女3102人,勞務輸出3320人,其中組織輸出650人。境內雷劉公路橫穿而過,村社通農路,村村通電、通郵。新景鄉有衛生院1所,醫生14名,床位15張。有中小學13所,其中獨立初中1所,九年制學校1所,鄉中心小學1所,村級小學10所,教學點7個,教師140人,在校學生3026人,其中初中生917人,小學生2109人。新景鄉2005年糧食總產量6684.5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558元,國民生產總值2231.37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2萬元。新景鄉已形成以“洋芋、牧草、果樹”為特色的三大支柱產業。
1949年以前,屬麻溝鎮。
1949年,屬雞川區。
1958年8月,成立新景公社。
1983年9月,改新景鄉。
截至2020年6月,新景鄉下轄13個行政村:大寨村、路岔村、舊庄村、半岔村、王灣村、油府村、張山村、張河村、姚河村、料灘村、馬灣村、白楊村、小溝村。
通渭縣新景鄉把鞏固和擴大林草植被放在首位,新景鄉林草覆蓋率達到18%,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農業開始向良性循環轉變。
通渭縣新景鄉
山生態建設促進了農業結構的合理調整,新景鄉洋芋、藥材、林果、草畜等支柱產業實現產值800餘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26元。
通渭縣新景鄉結合新景鄉實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措施。發展新農村經濟。大寨、路岔兩村轄19個社,有419戶農戶、2220人。2007年農作物播種面積9170畝,其中馬鈴薯3500畝,佔38.2%,較2005年、2006年分別增12和4.4個百分數;冬小麥3100畝,佔33.8%,較2005年、2006年分別減13.3和0.8個百分數;玉米1550畝,佔16.9%,較2005年、2006年分別增12.9和7.7個百分數;胡麻等其它作物1010畝,佔11%,較2005年、2006年分別減29.3和39.3 個百分數;秋作物5550畝,佔60.5%,較2005年、2006年分別增20.2和10.2個百分數。
新景鄉以山地梯田為主,海拔較高,屬二陰溫冷區,土層深厚,晝夜溫差大,在生產上種植以馬鈴薯為主的地下塊莖類作物具有得天獨厚的先決優勢。一直以來,把擴大馬鈴薯面積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經濟作物來抓。外地客商多,銷售渠道暢,商品鮮薯主要銷往甘谷、秦安、安定、通渭等縣區。同時,大多數農戶有在地里挖坑貯藏種薯、商品薯的習慣,既減少了運輸成本,又避免了病害傳播,也為均衡上市,反季節銷售創出了一條新路子。新景鄉每年對馬鈴薯種植大戶進行獎勵和補貼,並大力宣傳典型人和典型事,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植馬鈴薯和地膜玉米積極性。路岔村率先垂範落實結構調整政策,每年種植馬鈴薯10畝以上,年收入1萬多元,群眾看在眼裡,熱在心上。馬鈴薯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並湧現出50多個種植大戶和一家販運大戶,使馬鈴薯真正成為支柱產業,馬鈴薯年收入80多萬元,戶均在4000元以上。
路岔、大寨兩村被鄉政府列為2007年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示範區,鄉村兩級幹部多次召開群眾大會,採取算帳對比的方式,耐心地給村民講解分析種植馬鈴薯、地膜玉米等作物帶來的利益和好處,使群眾看到的心裡踏實,學會的心裡明白。特別是在種植作物選擇和連片種植規劃上,政府並不一味地進行行政手段干預,片面地追求“連片化和大規模化”等形式,而是採取群眾易於接受的“大連小不連”形式,以擴大面積為主、集中連片為輔,片帶內也可種植地膜玉米,還可種植其它秋田作物,既解決了群眾輪作到茬及良種肥源不足等實際困難,又充分調動了農戶生產積極性,使結構調整措施變為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真正落到實處。
新景鄉
新景鄉
位置境域
新景鄉地處通渭縣東部,東與靜寧縣毗鄰,南與秦安縣接壤,西與雞川鎮相接,北與隴山鄉相鄰,距縣城52千米,行政區域面積105.4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新景鄉境內地處黃土高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山峰連綿、溝壑縱橫,境內最高點位於高廟山,海拔2027米;最低點位於牛羊峽口,海拔1700米。
氣候
新景鄉境內屬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7.5,1月平均氣溫-18℃,7月平均氣溫28℃,生長期年平均200天左右,無霜期年平均135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135小時,年降水量450毫米。
水文
新景鄉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有多條溪流起源或流經本區,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安逸河,流經大寨子、油府、舊庄、撂韁灘、張家河、姚家河6村,長5.9千米,流域面積42平方千米,年徑流量160萬立方米。
2011年末,新景鄉轄區總人口1337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26人,城鎮化率3.2%,另有流動人口1857人,總人口中,男性6875人,佔51.4%;女性6501人佔48.6%;14歲以下2116人,佔15.8%;15—64歲9924人,佔74.2%;65歲以上1336人,佔1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佔99.7%;有回、土、藏3個少數民族,其中回族6人,土族1人,藏族1人,人口出生率7.7‰,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長率3.2‰。
截至2018年末,新景鄉有戶籍人口11746人。
2011年,新景鄉財政總收入15萬元,比上年增長25%,年末各類存款餘額310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2000萬元。
2011年,新景鄉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6.4萬畝,人均4.9畝,農業總產值44564.5萬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生產糧食16745噸,人均1293千克,其中小麥224噸,玉米14049噸,馬鈴薯2429噸。
2011年末,新景鄉有商業網點75個,職工126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25萬元;集貿市場1個,年交易額達675萬元。
2018年,新景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新景鄉有小學11所,在校生1162人,專任教師8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九年制學校1所,在校生433人,專任教師34人;初中1所,在校生45人,專任教師3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2%,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8%,主要學校有新景初級中學。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新景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室13個,藏書2.5萬冊;村級戲台8座,每年演出8場次。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新景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5個,其中鄉衛生院1個,病床15張,專業衛生人員2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3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017人次,住院手術195台次,出院病人586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1940人,參合率92%。
社會保障
2011年,新景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戶,人數32人,支出6.9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69戶,人數2229人,支出299萬元,比上年增長53.9%;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13人,支出27.6萬元,比上年增長65.6%;農村醫療救助13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3人次,共支出55.54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8人次,支出2.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重點優撫對象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3萬元,比上年增長10.2%,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940人,參保率92%。
新景鄉有劉(家埂)新(景)公路過境、境內長12千米;2011年,新景鄉客運總量6220人次,貨運總量14.9萬噸全鄉有通達工程7條30.6千米,通暢公路2條7.6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