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山禹王廟會
塗山禹王廟會
塗山禹王廟會是融民間藝術、宗教信仰、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農曆3月28日,是大禹治水成功,捉住水怪,會諸侯的會期,也是塗山淮河流域民眾自唐代起,自發起來舉辦塗山朝禹廟會的會期。廟會日,沿淮民眾十萬餘人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從數十里或數百裡外湧向塗山,參加祭祀大禹的盛會。
塗山禹王廟會
塗山禹王廟會集祭祀、歌舞、民俗活動於一體,傳承了大禹治水無私奉獻的民族精神,增強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傳承了大禹文化、淮河文化,推動了傳統藝術花鼓燈的繁榮與發展;同時,也拓展了淮河流域道教文化以及其它民俗技藝的生存空間。
塗山禹王廟會
塗山和塗山禹王廟會與大禹治水緊密聯繫在一起。
塗山,“古淮南道名山也”,為古塗山氏國所在地,位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城東南的淮河東岸。“雙峰峻聳,瞰淮矗立”,與荊山夾淮並峙為勝。
在堯舜時代,中原大地發生了大洪水,那時“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尚書·堯典》)。洪水包圍了大山,淹沒了丘陵。《孟子》云:“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五穀不登,禽獸逼人。”面對猖獗的洪水,禹受命於危難之際,改“堵”為“疏”,黃河流域的洪水得以治理之後,又來到淮河中游的塗山。“塗荊二山本相聯屬,淮水繞荊山之背”(《圖經》),沿淮一片汪洋,人畜葬身洪水,隨波逐流。為根治淮河水患,大禹上至桐柏,下至東海,“左準繩,右規矩”,“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藉助與塗山氏國的聯姻,在塗山劈山導淮,大會諸侯,留下了“斬防風”、“斗支祁”、“新婚三日而別”、“七年聞樂不聽”、“十三年之久,三過家門而不入”等千古佳話。
《尚書·皋陶謨》載:“禹日:‘予娶於塗山’。”《左傳·哀公七年》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史記·夏本紀》載:禹“予娶塗山(氏),辛壬癸甲,生啟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
大禹治水會諸侯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最重大、最有影響的歷史事件之一,此後,先民們自夏朝開始,就有祭祀大禹的活動。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等歷代皆把祭祀大禹作為祭祀祖先的隆重祭祀活動,並載人典籍。大禹無私奉獻的精神,成為華夏兒女的民族精神。大禹治水會諸侯的塗山,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山。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過塗山,命立啟廟,以鎮荊山,立禹廟,以鎮塗山。”塗山禹王廟至今已有2200餘年歷史。
清嘉慶《懷遠縣誌·祠祭志》載:宋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宋·蘇軾過塗山,作《上巳日與二子迨過游塗山荊山記所見》,描述了禹王廟會的盛況。“淮南人謂禹六月六日生。是日,數萬人會山上,雖傳記不載,然相傳如此。”蘇軾所言塗山禹王廟會日數萬人會山上的時間,與唐末天祐四年僅隔188年,至今天已有914年,可見塗山淮河流域民眾祭祀大禹的塗山禹王廟會由來已久。另據清嘉慶《懷遠縣誌·祠祭志》載:“南渡后,(宋)寧宗慶元初(公元1195年),州守劉仲光刻石竭日:有夏皇祖之廟(塗山禹王廟)。明定祀典,有司以六月六日致祭。”這是地方官明定塗山禹王廟官祭活動的記載。至於志書沒有記載的官祭活動,年代就更久遠了。
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塗山禹王廟會不僅是民眾祭祀和官府祭祀大禹的盛會,也是沿淮官民一年三祭大禹的盛大廟會。據清嘉慶《懷遠縣誌·祠祭志》載:“明萬曆年增祭禹王廟碑記略曰:‘塗山禹王廟者,因禹會諸侯之處而建立,以崇德報功也,按《縣誌》,唐宋歷有之,至我朝定祀典,命有司以六月六日祭,相傳為禹誕期。”’又云:“直指督鹺謝公(正蒙)按部巡守是疆,顧瞻禹跡,慨然下令捐贖鍰、謀修繕、置祭田,增春秋二祭並夏之祭為三。”故,從明萬曆年間始,歷史悠久的懷遠塗山禹王廟祭祀大禹的廟會由農曆六月六日一次增加到三次(二個大廟會一個小廟會):
一是新增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的朝禹大會,又名驚蛟盛會,是紀念大禹治水成功,捉住水怪無支祁,大會諸侯於塗山的紀念盛會。每逢會期,沿淮地區的民眾扶老攜幼,像潮水一樣湧上山來。廟會人頭攢動,宮燈高照,香火繚繞,鐘聲陣陣,鞭炮響聲不絕於耳。會期三天,即農曆三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其中二十八正會日登山者最多,達10萬餘人。
二是原有的農曆六月六日大禹生日的祭祀大會,會期一天,地方官(州、府或縣)及縣衙各司人員均來祭拜。祭品有豬頭(生)、雞(光雞隻留尾巴三根毛)、鮮魚(唐代鯉魚除外)、鮮果(二種)、乾果(二種)等。六月五日做好準備,六月六日早晨開祭。開祭時焚香燭、點紙炮,鐘鼓齊鳴,鐵炮三響,笙吹細樂,唱禮三叩首。縣官(或州府官)親叩拜並致祭文,異常隆重。六月六日祭祀廟會的開支由禹王廟祭祀田收入支付。
三是新增的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小廟會,塗山周圍民眾登高懷古,頌揚禹德,喜慶豐收,會期一天。
雖然農曆六月六日塗山禹王廟官祭大禹活動的廟會因戰亂等多種因素已中斷半個多世紀,但是民祭大禹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日塗山禹王廟會和農曆九月九日的登高懷古廟會,除日寇侵華期間中斷七年外,其餘時間均未中斷。故塗山禹王廟會成了淮河流域史料記載最早、規模最大、人數最多、最能傳承民族精神和民俗文化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