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烜

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

張烜,男,北京協和醫院科研處長,風濕免疫科常務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后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首批“萬人計劃”入選者,衛生部突貢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對風濕免疫性疾病,尤其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免疫性間質性肺炎的臨床診治、發病機制等進行了系列研究。

個人簡介


姓名:張烜
職務:北京協和醫院科研處長,風濕免疫科常務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后導師

人物經歷


1994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畢業后20多年一直在北京協和醫院從事臨床一線工作。2001年-2003年,美國NIH研究員訪問學者。
近20多年來從事對風濕免疫性疾病,重點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免疫性間質性肺炎的臨床診治、發病機制等進行系列研究。先後主持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基金近20項,負責的課題先後10次獲得亞太抗風濕病聯盟、國際免疫學大會等國際學術大會學術獎勵。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0餘篇,在《Sci Transl Med》《Nat Med》《Ann Rheum Dis》《Arthritis & Rheum》等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近百篇,總影響因子近400分,研究成果得到《Nat Clin Pract Rheum》、《Arthritis Res Ther》、《J Rheumatol》、《J Clin Rheum》等國外SCI期刊6次專論的較高評價。主編和參編風濕免疫科診療專著12部,申請/獲得國家專利2項。
學術兼職: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專科分會常委總幹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委員,國際免疫聯盟(IUIS)臨床免疫委員會委員,亞太抗風濕病聯盟(APLAR)科學委員會委員。《Rheumatology》等5種SCI期刊編委。
2021年1月,張烜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周德敏教授團隊聯合,開發了基於自身抗原肽的可控、通用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技術,用於自身免疫病的治療,並在國際上首次將光控“開關”分子應用於CAR-T中,實現CAR-T的精確調控以減少不良反應。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風濕病學年鑒》和《細胞·化學生物學》。
2021年3月,張烜教授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和重點項目、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創新工程等多個基金的支持下,近8年潛心研究尋找類風濕關節炎有效診斷標誌物,收集了上千例標本,在國際上首次報道:抗PTX3和抗DUSP11自身抗體可作為ACPA陰性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標誌物。

專業成就


1、2001年-2003年,在美國國立衛生院NIAMS自身免疫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
2、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等9項科研基金;
3、對風濕免疫性疾病的臨床 和基礎進行廣泛和深入的研究;

職務信息


1、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常委;
2、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專科分會常委總幹事;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首都發展基金、衛生部科技項目同類評審專家擔任;
4、國際免疫聯盟(IUIS)臨床免疫委員會委員;
5、亞太抗風濕病聯盟(APLAR)科學委員會委員;
6、《Rheumatology》等5種SCI學術期刊編委;
7、擔任《中華風濕病學雜誌》、《中華微生物和免疫學雜誌》等9種核心期刊編委。

學術成就


1、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0餘篇,在《Sci Transl Med 》《Nat Med 》《Ann Rheum Dis 》《Arthritis & Rheum》等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近百篇,總影響因子近400分
2、先後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教育部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獎勵;

最新成果

2020年12月,張烜團隊在美國風濕病學會官方雜誌《關節炎與風濕病》發表封面論文(論文第一作者陳蓓迪)提出,與正常人相比,未經治療的系統性紅斑狼瘡(以下簡稱狼瘡)患者的腸道菌群具有促炎和致自身免疫的特徵性改變,富集的菌種部分來自於口腔,並且兩種細菌多肽可通過分子模擬機制觸發自身免疫應答,可能與狼瘡發病相關。
“這表明狼瘡患者腸道菌群的改變與患者免疫異常密切相關。未來,我們可以通過調控腸道菌群輔助治療狼瘡。”張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