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秀墓

杜文秀墓

地理位置:

杜文秀墓。

杜文秀墓側面為長方形,正面近正方形,南北向,,墓碑高約0.4米,寬約0.3米,墓頂為石雕屋頂式墓蓋,兩側為大理麻布石制。

簡介


紀念價值:為杜文秀女婿張志勛所建。1856年,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推動下,滇西爆發了回、漢、白、彝各族人民的反清大起義,回族杜文秀被推選為“總統兵馬大元帥”。起義軍攻下了滇西、滇南的53座城池,所到之處,“殺官安民”,軍紀嚴明,大展生產,減輕稅賦,重視民族團結,深受群眾的擁護。但在太平天國失敗后,清廷集中兵力進攻,大理政權日見危急。杜文秀為了力挽狂瀾,親率10萬大軍東征昆明。由於指揮不當,圍城一年多還未攻下,清軍援兵漸至,只好退守大理。1872年11月26日,杜文秀在重兵圍城之下,為救城中數萬百姓免遭屠殺,在全家服毒后吞下孔雀膽,穿上大禮服,令人始至清軍大營而死,年僅49歲。堅持達18年之久的滇西農民大起義逐告失敗。

構造特點


1956年,大理縣人民政府重修杜文秀墓,改立墓碑,正中直書“杜文秀之墓”5個大字,旁有兩行小字:“原命生於道光癸未年十月初八日;大限卒於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廿六日。”
由此可知,杜文秀生於公元1823年,卒於1872年,犧牲時年僅49歲。1984年~1985年重修時,將原墓罩在方10米、高1.5米的麻布石墓內,其上再以青石砌成呈伊斯蘭式歇三頂墓體,全墓高5.7米。墓碑書“總統兵馬大元帥杜文秀墓”,墓尾為阿拉伯文碑,墓前立白壽彝先生序文及重修碑記。南、東、西三面為正門及圍牆,佔地面積1400平方米。杜文秀1983年1月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