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竹根姜的結果 展開

竹根姜

竹根姜

竹根姜是山東省青州市和昌邑市的地方品種。株高一般在70厘米左右,葉色綠。根莖為不規則掌狀,山東省青州市開發區大姜協會是竹根姜的主要提純育種機構!

形態特徵


嫩姜表皮鱗芽紫紅色,老薑表皮淺黃色,肉質細嫩,纖維少,品質佳。一般單株根莖重250~500克。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選擇PH5.3‑PH7的微酸性、地勢較高、土質疏鬆肥沃、土層深厚、能排能灌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整地程序為:拖拉機翻地深度達40厘米,然後施加底肥,底肥用量為畝施農家肥(豬糞、雞糞、鴨糞)1000千克,油枯300千克,施加底肥同時,以每平米加50克硫磺粉量土壤消毒,畝施硫磺粉約33千克硫磺粉,硫磺粉與細土混勻后均勻撒在土壤之中;拖拉機旋耕、耙平,反覆旋耕,直到土壤勻細為止;土地平整后開箱、箱面寬6米,排水溝深50厘米,寬40厘米;觀察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達60%時用起壟機起壟,反覆起壟2次,起壟後用農具加深壟溝,拍緊邊沿,然後在溝中畝施加硫酸鉀25千克,複合肥100千克,鈣、鎂、磷肥100千克,松溝、待一定時間后在溝中澆水、在生薑栽培之前澆水,使土壤含水量達60%;
2)催芽在地面上鋪一層河沙約1cm,在河沙之上鋪上約3厘米厚樹葉,在樹葉之上鋪上約2厘米厚稻草,稻草上多放有機質、腐熟土;將分級、消毒生薑姜頭向上依次排放,姜種鋪放好后鋪放2cm的河沙,在河沙之上鋪上約2厘米厚樹葉后,開始催芽,催芽前期溫度控制在28℃,中後期控制在25℃,幼芽長0.2cm~0.5cm后即可種植;
3)定植在生薑栽培之前,在姜溝中澆水,使土壤含水量達60%,用小鋤頭打窩,深度為10厘米,將出芽姜塊放在窩中,用土覆蓋,畝定植7000株,定植完后澆透定根水
4)遮陽定植后,拱棚盒閉遮陽網,進入6月後散開遮陽網,8月底后盒閉遮陽網,採集陽光利於生薑膨大,老化;
5)中耕除草栽培一月以後,使用有效成份10.8%的蓋草能稀釋1000倍去除和本科雜草及闊葉雜草,其它雜草人工去除;定植2個月後,進行第一次追肥,畝施25公斤複合肥,距植株約10厘米;追肥後進行培土,培土高度約5厘米,原則是覆蓋追肥、利於寬行疏水;
6)肥料管理生薑生長過程需大量有機肥,有機肥結合整地施到土壤中,畝施農家肥(豬糞、雞糞、鴨糞)400千克,油枯150千克,硫酸鉀15千克,複合肥50千克,結合植株長勢情況進行追肥,結合培土每畝施複合肥20‑25千克,硫酸鉀20‑25千克,硫酸鎂3‑5千克,硫酸鋅1‑2千克,棚酸0.5‑1千克;
7)水分管理竹根姜根系短,遇春旱時應每間隔3‑5天澆小水一次,夏季乾旱時應每隔3‑5天澆大水一次,塊莖形成和膨大期土壤濕度應保持70‑80%,此外生薑怕澇,因此大雨、暴雨過後應注意田間排水,防治形成內澇;
8)培土待栽培60天後,進入5月中旬,生薑二苗出土,出土率達75%後進行第一次培土,培土高度約3厘米,將二苗基部覆蓋即可,進入6月中下旬以後,生薑三苗出土,帶出土率達70%以後進行第二次培土,放平乾子,結合培土,進行施肥,畝施25公斤複合肥,將複合肥放在寬行,距姜苗約10厘米;進入7月以後進行第三次大培土;
9)病蟲害防治危害竹根姜的主要蟲害有根莖線蟲、根蛆、地下害蟲、鑽心蟲,因此生薑田間管理時,應每間隔10‑20天用毒死蜱、高鉀維、阿維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對生薑進行蟲害防治,生薑還受假單胞菌、歐文氏菌、沙雷氏桿菌、腐黴菌等細菌及真菌性病害;田間管理時應每間隔10‑20天用中生菌素、春雷黴素、農用鏈黴素對生薑進行病害防治;
10)收穫成熟后即可採收,生薑地上莖段不耐低溫,溫度低於15度一下後會自然枯黃、倒伏,立冬以前務必將原原種生薑採收完全,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