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5重型坦克

一種多炮塔重型坦克

T-35重型坦克(英文:T-35 Heavy Tank ,俄文:ТЯЖЁЛЫЙ ТАНК Т-35 ),是20世紀30年代蘇聯研製的一種多炮塔重型坦克。

該坦克裝備一門76毫米坦克炮和兩門45毫米火炮,另配5挺7.62毫米機槍。坦克全重50噸,安裝一台368千瓦(500馬力)汽油發動機。坦克公路時速30千米,越野時速19千米,最大行程150千米。

T-35重型坦克於1932年開始研製,1936開始列裝蘇聯紅軍。作為當時製造工藝最為複雜的重型坦克,T-35坦克展示了蘇聯強大戰車生產能力。1941年全部退役。該坦克總計生產61輛。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英國維克斯獨立型多炮塔坦克
英國維克斯獨立型多炮塔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地面作戰的利器-坦克誕生了。1916年秋,英國和德國作為交戰雙方在索瑪河畔的戰場上相峙數月陷入僵局。9月15日英軍突然投入“鐵盒子”-世界第一型坦克對德軍攻擊,並取得勝利。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坦克作為一種突擊兵器得到了迅速發展。
20世紀20年代中期,為了增加坦克的戰場突擊能力和防護能力,坦克發源地英國開始研製多炮塔坦克。設計師們力求為坦克增設炮塔,以便裝備更多的火炮和機槍,增加坦克的攻擊火力。1926年11月,英國“獨立”型多炮塔坦克投入試驗。
20世紀30年代,在多炮塔坦克的研製上蘇聯後來居上,先後研製出T-28、T-32、T-35、T-100和SMK等多種型號的多炮塔坦克,其中最著名的是T-35重型坦克。

研製歷程

1930年,蘇聯人同時研製了兩種多炮塔重型坦克。其中伏羅希洛夫工廠設計的坦克代號為T-30,計劃裝2門76毫米火炮和5挺機槍;而來自德國的專家則在列寧格勒工廠設計了TG重型坦克,這種坦克裝備1門37毫米炮、1門76毫米炮和5挺機槍,基本符合蘇聯紅軍的想法和要求。1931年,TG坦克接受了測試,雖然總體性能還不錯,但造價太高。蘇聯特別委員會研究認為,TG坦克造價高達150萬盧布,而同期的BT2坦克才6萬盧布。與此同時,設計TG坦克的德國設計師也被德國政府要求回國,終止與蘇聯合作,TG坦克的後續研製被迫中止。
T-35重型坦克原型車
T-35重型坦克原型車
1932年,繼任德國專家的蘇聯設計師N.V.巴雷科夫帶領設計小組在TG坦克的基礎上,推出了兩種新型號的多炮塔坦克。其中一種是縮小版的T-28中型坦克,該坦克只有一個裝45毫米加農炮的主炮塔和兩個裝7.62毫米DT機槍的小炮塔,重量僅有16噸。另一種型號就是T-35,則是比TG坦克進一步加強和放大的重型坦克,安裝5個炮塔,其中一個主炮塔裝76.2毫米火炮、兩個小炮塔裝45毫米加農炮、另外兩個小炮塔裝7.62毫米機槍。T-35坦克戰鬥全重達50噸。
雖然巴雷科夫在設計T-35坦克時盡量採用成熟技術,減小研製難度,以盡量控制造價,避免重蹈TG坦克的覆轍。但這型坦克畢竟體量巨大,因此,最後的坦克單價仍然高達52.5萬盧布。

列裝入役

T-35A重型坦克四視線圖
T-35A重型坦克四視線圖
1933年10月25日,蘇聯政府主管部門下達命令,要求伏羅希洛夫工廠在1934年1月1日之前必須完成5輛T-35A型坦克和一輛T-35B型坦克(B型換裝M-34柴油發動機)。但後來,工廠只製造完成一輛T-35B型坦克樣車,後續研製還沒有開始,T-35B項目就被完全放棄了。
1934年5月1日,在原型車基礎上改進的第一批產品T-35A重型坦克,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行的遊行,首次公開亮相。
1936年,T-35重型坦克開始在蘇聯紅軍中列裝。
1938年底,T-35重型坦克再次進行大規模改造,所有炮塔從車身中部移至後部,懸掛裝置也得到加固;坦克正面裝甲厚度提高到70毫米,小炮塔裝甲厚度為25毫米;坦克總重量達到54噸。此時,新的重型多炮塔坦克SMK和T-100也進入試驗階段,其性能均比T-35更加優越。
1939年6月8日,蘇聯軍事委員會下令T-35停產。T-35重型坦克共生產了61輛(含兩輛原型車) 。
T-35改型SU-14自行火炮
T-35改型SU-14自行火炮
1940年6月,在莫斯科召開了一場軍事會議討論在紅軍部隊中的裝甲車輛運用問題。會中有關T-35坦克產生爭議,一些人認為所有的T-35應該被改造為重型自行火炮(改型樣車稱為SU-14自行火炮),其它人則想要把所有的T-35坦克轉給軍事學院。幾乎沒人提起將其作為第一線的作戰坦克使用。然而, 由於紅軍部隊的坦克力量的迅速重組,並且新機械化軍團的組建需要坦克裝備,最終決定“這些T-35坦克應該被用在前線”。這個決定隨後下達,所有的T-35重型坦克被編入第 8方面軍的第 34 坦克軍下屬的第 67 和第 68 坦克團。
1941年底,剩餘的T-35重型坦克全部退出現役。倖存於世的T-35重型坦克只有一輛,陳列於俄羅斯庫賓卡坦克博物館。

技術特點


總體布局

T-35重型坦克結構示意圖
T-35重型坦克結構示意圖
T-35重型坦克A型的生產型,總體布置為典型的發動機後置,包括5個炮塔的龐大戰鬥室位於車體中部,駕駛員則位於前部。
該坦克車體內部被分成多個獨立隔艙,乘員活動空間極為狹小。坦克車身主要採用焊接和鉚接工藝組裝。
該坦克車體全長9.72米,寬3.2米,高3.43米。坦克戰鬥全重50噸,最大公路速度每小時30千米的,越野最大速度則為每小時19千米。T-35重型坦克的最大行駛距離只有150千米。

防護系統

T-35A重型坦克參加紅場閱兵
T-35A重型坦克參加紅場閱兵
T-35重型坦克戰車總重達50噸,但由於炮塔佔去了太多的重量,坦克的防護性能並不算突出。生產型T-35坦克車體裝甲最厚部分只有30毫米,炮塔裝甲厚度也只有20毫米,全車裝甲最薄的地方更是只有10毫米。這個防護能力甚至還不如德軍大量裝備、重量只有20噸出頭的Ⅲ號坦克。
1936年,蘇軍也意識到T-35坦克的裝甲實在太薄弱,把車體前部的裝甲厚度增加到了50毫米,側裙板裝甲厚度也增加了10毫米。
1938年,蘇軍再次加厚裝甲,把T-35坦克車體前面的裝甲厚度增加到70毫米,炮塔裝甲也增加到25毫米。儘管這一變化仍然不足以抵擋德軍的火力,但卻使T-35的戰鬥全重增加到了54噸,與此同時帶來的是機動性的惡化。T-35坦克的裝甲此後沒有再做進一步加強。

武器系統

T-35重型坦克76.2mm主炮
T-35重型坦克76.2mm主炮
T-35重型坦克分兩層設置的5個炮塔中一共安裝了3門火炮、5挺機槍。其中主炮塔位於中央的最上層,裝一門76.2毫米火炮,車上安裝的是KT-28型榴彈炮,身管長度為16.5倍口徑,主要發射各種榴彈,用來攻擊敵人暴露目標和工事,備彈96發。主炮塔上還裝有一挺7.62毫米DT型並列機槍。主炮塔旋轉機構為電動,可以360度旋轉,主炮的射角則為-7~+23度。
T-35A重型坦克兩視線圖
T-35A重型坦克兩視線圖
該坦克的四個副炮塔比主炮塔要低一層,分佈在主炮塔的四角。其中右前方和左後方的副炮塔中各安裝一門20K型45毫米坦克炮和一挺7.62毫米DT型並列機槍,而左前方和右後方的副炮塔則各安裝一挺7.62毫米DT型機槍。由於裝45毫米火炮的炮塔與僅裝有機槍的炮塔重量相差很大,這種布置方式能夠讓坦克的整體重量分佈比較均衡。
該坦克副炮塔安裝的20K型45毫米坦克炮是30年代蘇軍最主要的坦克裝甲車用火炮,在發射穿甲彈時,100米距離上最大穿深可達94毫米,在1000米距離上也仍然有40毫米的最大穿深。在二戰初期,這個威力足以對付絕大多數坦克的正面裝甲,即使到了戰爭中後期,也能擊穿大部分坦克的側面和後方裝甲。T-35坦克的兩門45毫米炮的備彈一共226發。但由於布置方式的限制,4個副炮塔的旋轉範圍都有一定限制,只有165~235度的方向射界。

動力系統

T-35重型坦克改進型
T-35重型坦克改進型
T-35重型坦克的動力裝置為一台368千瓦(500馬力)M-17M型航空水冷汽油機。坦克的傳動裝置為機械式,發動機與六級變速箱相連。汽油機裝在坦克後部,直接暴露在外面。後來格羅特小組設計了專用發動機取代M-6,並在上面安裝了防護裝甲。
T-35重型坦克的行動裝置由履帶和誘導輪組成,採用平衡式懸掛裝置和小節距履帶,每側有8個小直徑負重輪,其中每2個負重輪為一組,共分為4組。其獨立懸吊式減震系統由多組螺旋彈簧和半充氣輪胎組成。坦克履帶的設計十分新穎,原材料經過衝壓處理,具有較強的抗爆破能力。每個負重輪都安裝有剎車裝置,以備履帶斷裂后能緊急剎車。

性能數據


T-35重型坦克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長度9.72米
寬度3.20米
高度3.43米
重量52噸
乘員數11人
最大公路速度30千米/時
最大越野速度19千米/時
最大公路行程150千米
最大越野行程70千米
爬坡性能35°
涉水深度1.2米
越障高度1.19米
越壕寬度4.6米 
動力裝置
發動機M-17M型汽油機
功率368千瓦(500馬力)
耗油量(升/千米)公路6.07升/千米,越野13升/千米
燃料載量910升
武器裝備
坦克主炮一門76.2毫米火炮,24倍(早期16倍)口徑,備彈96發;仰角-5°~+25°
坦克副炮兩門45毫米火炮(早期37毫米),備彈226發
機槍5挺7.62毫米DT型機槍(兩挺位於機槍炮塔內,改型換裝KT型機槍),備彈10000發,
裝甲防護
車體裝甲厚度正面35毫米、側面25毫米、後方20毫米、頂部11毫米
炮塔裝甲厚度11~35毫米

服役動態


紅場閱兵
T-35A重型坦克
T-35A重型坦克
1940年11月7日T-35重型坦克的改進型首次參加蘇聯紅軍的紅場閱兵式。在衛國戰爭之前,T-35重型坦克沒參加過任何軍事行動。
實戰失利
1941年夏季衛國戰爭開始之後,蘇軍第34坦克師迅速投入戰鬥,但T-35重型坦克糟糕的可靠性和機動性成為最大的困擾。在向前線行軍的途中,一輛接一輛T-35坦克因拋錨被丟棄。事後統計,第34坦克師損失的T-35重型坦克中,90%都是因為機械故障或者翻到路外動彈不得而被遺棄,這些故障中的大部分又是出在傳動系統。
德軍檢查被遺棄的T-35A重型坦克
德軍檢查被遺棄的T-35A重型坦克
T-35重型坦克作為特種裝備參加 了莫斯科戰役,其龐大的體型雖然對德國納粹軍隊是種震懾,但T-35重型坦克實際是樣子貨。戰場上的T-35重型坦克,在面對德軍進攻時,其龐大的身軀、緩慢的速度和可憐的防護能力,又使它成為德軍攻擊最好的靶子。拉瓦羅斯卡亞築壘地域阻擊戰後,蘇軍第34坦克師基本損失殆盡,僅存的幾輛T-35也被送往後方,承擔訓練任務。
重現閱兵
2018年重現閱兵式的T-35重型坦克
2018年重現閱兵式的T-35重型坦克
2018年5月9日,俄羅斯舉行勝利日閱兵。在位於葉卡捷琳堡近郊的上佩什馬舉行的一場小規模“勝利日閱兵”吸引了很多軍迷的注意。那次閱兵式上,出現了當年堪稱“蘇維埃儀仗兵”的T-35重型坦克。這輛T-35重型坦克是上佩什馬軍事裝備博物館根據原始設計圖紙和照片重新製造的坦克。

總體評價


陳列於俄羅斯庫賓卡坦克博物館的T-35重型坦克
陳列於俄羅斯庫賓卡坦克博物館的T-35重型坦克
T-35重型坦克是歷史上著名的多炮塔坦克,而且是世界上第一種投入批量生產並經歷了實戰的五炮塔坦克。T-35裝備部隊后,其機動性和靈活性方面的缺陷顯現出來了。蘇聯意識到這點,只是把T-35重型坦克作為對紅色蘇聯強大戰車生產能力的一種證明。
T-35重型坦克的設計嚴重脫離戰場實際。坦克體型過於巨大而裝甲過於薄弱(正面最大隻有35毫米),很容易就被德國坦克炮擊穿。莫斯科戰役后,T-35坦克銷聲匿跡,也意味著多炮塔坦克的沒落。T-35坦克雖然火力強大,但機動性差、防護性差的弱點也十分突出。坦克的視界非常糟糕,特別是駕駛員只能看見正前方和左邊。
T-35重型坦克
T-35重型坦克
T-35重型坦克的多炮塔設計,大大增加坦克自身重量和尺寸,從而極大地削弱了其機動性和自身防護能力。而且,車長很難在同一時刻給各個炮塔的瞄準手下達作戰指示,因此無力控制所有炮塔的射擊;況且每個炮塔進行瞄準射擊時都需要短暫的停車,駕駛員根本保障不了適合各炮塔所有瞄準射擊的條件。因此,分火射擊的設想在實戰中被證明是難以實現的。正因為如此,T-35重型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並未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而也就決定了多炮塔坦克最終退出歷史舞台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