紇那曲

紇那曲

紇那曲,詞牌名,唐聲詩名,本為五言絕句,《尊前集》收作詞調,以劉禹錫《紇那曲·楊柳郁青青》為正體,單調二十字,四句三平韻,另有劉禹錫《紇那曲·踏曲興無窮》等代表作品。

詞牌沿革


唐聲詩名。本為五言絕句,《尊前集》收作詞調,《詞律》、《欽定詞譜》皆列此調。胡震亨《唐音癸簽》考其為唐天寶中,崔成甫翻《得體歌》,有“得體紇那也,紇囊得體那”之句,此即“紇那”之名所本;並謂唐人於舟中唱《得體歌》,有號頭,即和聲,“紇那”者或曲之和聲也。據此,此調在盛唐時已有。今所傳始見唐德宗貞元間劉禹錫所作,中有“楊柳”、“竹枝”,可見此調與《楊柳枝》、《竹枝》相近。據《尊前集》所錄此調“踏曲興無窮”語意,又可知為女子踏舞時所歌。《詞律》卷一、《欽定詞譜》卷一皆列劉禹錫所作,前者為“踏曲興無窮”,後者為“楊柳郁青青”,傳辭如五絕,首句仄起,單調,二十字,四句三平韻。劉禹錫《竹枝詞》:“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蘿。”楊慎《詞品》卷一云:“劉禹錫詩言翻南調為北曲也”,“紇那皆葉平聲,此又隨方音而轉也。”蓋指《紇那曲》為北歌,北客思歸,巴人作北歌相送。“紇那”二字亦見於《得體歌》之和聲,蜀音皆平聲。

格律說明


定格:單調二十字,四句三平韻,以劉禹錫《紇那曲·楊柳郁青青》為代表。此即唐平韻五言絕句。按《尊前集》劉禹錫詞別首第一句“踏曲興無窮”,“踏”字仄聲。第三句“願郎千萬壽”,“願”字仄聲,“千”字平聲,“萬”字仄聲。

格律對照


定格
對照例詞:《紇那曲·楊柳郁青青》
中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 平。中平中中仄,平仄仄平 平。
楊柳郁青青,竹枝無限情。同郎一回顧,聽唱紇那聲。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詞作


唐代詩人劉禹錫《紇那曲·楊柳郁青青》
唐代詩人劉禹錫《紇那曲·踏曲興無窮》
現代浙江工商大學教授劉新民《紇那曲·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