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界河的結果 展開
界河
同名小說
《界河》是希臘作家安東尼斯·薩馬拉基斯寫的一部小說,其題目含義的表層是指兩軍對壘,中間相隔的軍事分界線,深層含義是指戰爭時期,人與人之間心靈的冷漠與隔絕。
界河——安東尼斯·薩馬拉基斯,希臘
命令很明確:禁止下河洗澡!同時規定沿岸二百米內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約3周之前,他們來到河岸這邊就停頓下來,對岸就是敵軍——通常被稱之為“那邊的人”。
河兩岸的縱深處儘是茂密的叢林,林子里駐紮著敵對雙方的部隊。
據情報,那邊有兩個營,但他們並未發動攻勢。誰知道眼下他們正打著什麼鬼算盤。與此同時,雙方都派出哨兵隱蔽在兩岸的密林里,戒備著隨時可能出現的情況。
記得他們初抵此地時,還是春寒料峭。然而幾天前卻突然放晴,現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個潛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當他爬回此岸時,肋下已中了兩彈,後來只活了幾個小時。
翌日,又是兩個士兵下去了。沒有再能見到他們,只聽到幾陣機槍的掃射,然後,便是一片沉寂。
此後,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條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誘惑力。聽到潺潺的水聲,渴望便從他們心底油然而生。兩年半的野戰生活已使他們變得蓬頭垢面,邋裡邋遢。在這兩年半里他們享受不到一絲的快樂。而此時他們卻邂逅了這條河……
“這該死的命令!”那天夜裡他忿忿地詛咒道。
這一夜,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遠處,滔滔流水聲依稀可聞,令他難以安適。
對,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讓那禁令見鬼去吧!
士兵們都在酣睡,最後,他也漸入夢鄉。夢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條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著他。他站在岸邊,脫光了衣服,正欲躍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條河竟然變成了他的戀人——一個胴體黝黑、年輕健美的姑娘。他裸露在她面前,她正待他奔來——突然,一隻無形的手卻緊緊攫住了他的後頸!
這是一場噩夢。醒來時已精疲力竭,幸好天還未放亮……
他終於站到河邊。他注視著這條河,它的確存在著!一連幾個小時他都在擔心這只是一種想像,抑或只是士兵們的一種普遍的幻覺。
天氣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槍靠放在樹榦旁,縱身跳入水中,承受了兩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還留有兩道彈痕的軀體,頓時化作了另一個人。無形中,彷彿有一隻拿著海綿的手撫過他的全身,為他抹去這兩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記。
他時而仰泳,時而俯泳。他順流漂浮,又長時間地潛入水中……當兵的他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孩子——他畢竟只有23歲。
左右兩岸,鳥群在自由飛翔,有時它們盤旋在他的頭頂,和他親昵地打招呼。
少頃,順流漂下的一根樹榦出現在他的前方。他一個長潛試圖抓住樹榦。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剎那間,他發現約在30公尺開外的前方有一個腦袋。
他停下來,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個游泳者也停了下來。他們彼此默默注視著。
他立刻回過神來,恢復到原來的自己——一個經歷過兩年半炮火洗禮、榮獲過十字勳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對面的傢伙是自己人還是那邊的人。他怎麼認得出來呢?只憑一個腦袋?
幾分鐘的時間兩人在水中一動不動。一個響亮的噴嚏打破了死一樣的寂靜,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樣大聲咒罵了一句。那個人掉轉身去很快游向對岸。他亦飛速向岸邊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樹下,一把抓起槍。還好,那邊的人剛剛爬出水面。
他舉起槍,瞄準。要擊中對面那人的腦袋實在太簡單了。20米開外奔跑著的一絲不掛的人體,是一個很容易擊中的靶子。
突然,他覺得自己無法扣動扳機。對方那人在彼岸,赤條條的像剛從娘胎里出來時一般。而自己端槍在岸的這邊,同樣也赤條條的。
他無論如何開不了槍。兩個人都赤裸著!兩個赤裸的人,脫掉了國籍,脫掉了姓名,脫掉了卡其布的軍裝。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他實在無法扣動扳機,他覺得此刻這條戀人般的河未能把他們隔開;相反,卻把他們聯合在一起了……
隨著彼岸的一聲槍響,他只是瞥見鳥群被驚起。他應聲倒下,先是膝蓋跪下,隨後平撲在地。
①從表面上看,界河真實的反應出戰爭雙方對立的現實。
②透過界河的對立,體現了作者對戰爭等破壞美好,破壞和平,戕害人性等問題的思考。
③透過界河所發生的悲劇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反對戕害,呼喚人性的情感願望。
希臘作家安東尼斯·薩馬拉基斯的微型小說《界河》並不是一篇傳統意義上的小說,如果在教學或鑒賞中用傳統的“小說三要素”或“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來分析這篇小說,那隻能是隔靴搔癢,因為它不僅沒有所謂的“典型環境”,就連一般小說必備的環境背景也交代有限,讀者只知故事的背景是戰爭,至於交戰雙方的國籍、戰爭發生地、戰爭性質都一概語言不詳;同時它不僅沒有鮮明的人物性格,就是人物形象也很模糊,全文依次出現的人物是“中“他們”士”“士兵”這些概括性的泛稱,就連本文的主人公也是用“他”來指稱,至於塑造人物形象必需的肖像、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也一概空白,面對這樣的一個主人公,去分析“典型性格”豈非緣木求魚。同樣,本文也弱化了作為小說核心要素的“情節”的意義,本文的情節甚為簡單明了:他違法禁令下河洗澡,在發現敵人並搶佔先機的情況下,因良心發現而猶豫不決,反被對方射殺。
雖然沒有明確深廣的環境背景,沒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但這並不妨礙《界河》成為一篇令人回味無窮的優秀小說,那麼本文的魅力來自何處呢?答案就是題目“界河”。可以說,全文就是圍繞“界河”來展開它高超的敘述技巧和縝密的行文順序,“界河”在本文中建構起了一個意義豐富,內涵深刻的意象,試析如下:
第一,它是一條“死亡之河”,文章開頭就是一條令人觸目驚心的“軍令”——“禁止下河洗澡!同時規定沿岸兩百米內任何人不得擅入”。這條軍令把一條普通的自然之河界定為“軍事分界線”,而這條軍令又來自於此前兩次的下河洗澡導致被殺事件,先是“中士”,後來是“兩個士兵”,界河向讀者展示了它殘酷的一面,因為“雙方都派出哨兵隱蔽在兩岸的密林里”,顯然,界河的這一意義源於戰爭賦予它的軍事屬性。
第二,它是一條“誘惑之河”,界河成為死亡之河,源於它“不可抗拒的誘惑力”—一是“兩年半的野戰生活已使他們變得蓬頭垢面,邋裡邋遢。在這兩年半里他們享受不到一絲的快樂”。戰爭生活的殘酷剝奪了人所應享有的一切快樂,當這條不期而遇的河顯然能為他們提供可能的快樂時,誰能做到心如止水。二是“現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春天是生命勃發,萬物復甦的季節,士兵們塵封已久的肉體也同樣需要在鶯飛草長的春天得到重新洗禮。這樣,主客觀條件的結合,無疑強化了這條河的誘惑力。顯然,界河之“界”與“河”,本身就體現了“危險”與“誘惑”的矛盾屬性,這種不可調和的內在矛盾也強化了文本內容的張力,並貫穿文本始終。
第三,它是一條“慾望之河”,對於主人公“他”來說,這更是一條充滿慾望令他遐想、令“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河”的河,在夢中,“那條河竟然變成了他的戀人——一個胴體黝黑、年輕健美的姑娘”。顯然,戰爭背景下的性壓抑是每個戰士必須直面的問題,潛伏在殘酷戰爭大幕後的人性本能仍然頑強生存。不可避免,他同樣需要在一條久違的河裡尋找偎依在戀人懷裡的感覺,“柔情似水”,中外皆然。而主人公“他”的這一“願望達成”,既間接地解釋了此前的兩次士兵死亡事件的內在誘因,又為下文主人公人性的升華做了合理鋪墊,體現了作者行文的縝密。而夢中“一隻無形的手卻緊緊攫住了他的後頸”也預示了主人公的這種人性本能訴求必然被扼殺的命運。
第四,它是一條“快樂之河”,“他終於站到河邊”“縱身跳入水中,承受了兩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還留有兩道彈痕的軀體,頓時化作了另一個人”,這“另一個人”顯然是對軍人屬性的疏離,而回歸到普通人享有的快樂的生命狀態,這是界河帶給他愜意享受后產生的幻覺,此時,“河水彷彿有一隻拿著海綿的手撫過他的全身,為他抹去這兩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跡。”河水洗去了戰爭帶來的一切殘酷印記,既撫慰了他傷痕纍纍的肉體,又慰藉了他充滿慾望的心靈,他無拘無束地享受著心靈的安適,“他時而仰泳,時而蛙泳。他順流漂浮,又長時間地潛入水中……”作者在這裡恰到好處地插鳥群在自由飛“左右兩岸,翔,有時它們盤旋在他的頭頂,和他親昵地打招呼。”真是心隨鳥俱飛,意與水共遠。此時,界河展示了它溫情脈脈的一面,主人公也進入了忘我無憂的境界,他在夢境中的“願望達成”終於轉化成現實的快樂洗禮。
第五,它是一條“人性之河”,在河水的洗禮下,這個“經歷過兩年半炮火洗禮、榮獲過十字勳章的士兵”幾乎忘記了軍人的使命,然而在發現同在河裡洗澡的敵人後,他“立刻回過神來,恢復到原來的自己”,軍人的身份意識再次複位后,軍事素質過硬的他率先登岸,搶佔先機,並把槍對準了敵人————“一個很容易擊中的靶子”。然而,“他覺得自己無法扣動扳機”,因為他面對的敵人是“赤條條的像剛從娘胎里出來時一般”,而他自己“同樣也赤條條的”,這是多麼一幅寓庄於諧,令人忍俊不禁的畫面啊————一個赤裸的人舉著槍對準另一個赤裸的人,是河水解除了標誌他們的國籍和身份的軍裝,是河水把他們變為兩個互相袒露身體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經驗中,還有什麼比毫不掩飾地相互袒露身體更能體現親密無間的關係,更能體現真誠、善良、信任的美好人性呢?界河在解除了他軍人屬性的同時又恢復了他普通人的善良本性,軍人的殺人使命最終屈服於他那被河水洗禮后的聖潔人性,所以主人公“覺得此刻這條戀人般的河未能把他們隔開;相反,卻把他們聯合在一起了……”是啊,他們曾懷著共同的願望共同沐浴這條界河裡,現在又將身體共同袒露在藍天麗日之下,這是多麼奇妙而又無法否認的聯繫啊。然而戰爭的殘酷本性最終要扼殺善良的人性。“隨著彼岸一聲槍響”“他應聲倒下”,故事的結局似乎又回到了文本的開頭,這種看似回到原點的結局無疑升華了讀者對文本主題的認識:它絕不是在講一個簡單的士兵之死的故事,而是圍繞這條波瀾不驚的界河,上演著人性的美好可貴與脆弱無奈。
小說至此戛然而止,然而卻讓讀者久久回味。總之,“界河”是一條魅力之河,它蘊藏的豐富內涵引發我們深深思考諸如戰爭與人性、慾望與紀律、理性與情感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