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1條詞條名為張志偉的結果 展開

張志偉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

張志偉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主要是:高性能微處理器體系結構研究、高性能微處理器設計與實現技術研究,抗輻照加固微處理器設計研究。獲得專利十餘項,擔任7個重大課題研究副總設計師。

基本信息


姓名 張志偉
性別 男
職稱 研究員
職務:國家工程中心副主任

研究方向


高性能微處理器體系結構研究、高性能微處理器設計與實現技術研究,抗輻照加固微處理器設計研究

教育經歷


1999.09-2003.07 北京交通大學 學士 自動化
2003.09-2008.07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碩士/博士 計算機應用技術
2016.06-2016.12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2008.07-2010.09 中科院自動化所國家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助理研究員
2010.10-2015.09 中科院自動化所國家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副研究員
2015.10- 中科院自動化所國家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研究員
2016.04- 中科院自動化所國家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副主任
2016.01- 中科院自動化所國家集成電路設計中心青島分中心 主任

工作情況


作為總師/副總師,承擔或參與了多款高性能數字信號處理器的研製工作,經費金額總計超過2億元。帶領團隊刻苦攻關,突破多項微處理器設計核心關鍵技術,並建立完善的技術體系。目前,部分產品已在我國多種重要裝備中成功應用,對打破國外在高性能數字信號處理器方面的壟斷,保障核心器件自主可控,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成績如下:
(1)建立高性能低功耗微處理器物理設計流程和平台,工藝覆蓋180nm到16nm,規模達2億門;
(2)攻克多項高性能設計核心技術;
(3)建立完整的抗輻照設計技術體系;
(4)建立完整的低功耗設計技術體系;
(5)負責或作為核心骨幹完成多款微處理器的體系結構設計;
(6)負責完成所有晶元的物理設計和流片;
(7)參與發表多篇專利和論文。

承擔課題


(1)1201數字信號處理器:國家重大項目,65nm工藝,項目經費為1995萬,本人擔任總設計師,負責該項目的整個研製過程;
(2)代數處理器:中科院先導專項重大創新項目,40nm工藝,項目經費5000萬,本人擔任副總設計師和項目協調人,主要負責各類報告/預算編寫、項目協調,高性能部件的設計和全晶元的物理設計和流片;
(3)0901數字信號處理器:國家重大項目,65nm工藝,項目經費3500萬,本人在該項目中擔任第一副總設計師,負責該項目的設計方案制定、全晶元前後端設計和流片;
(4)0902數字信號處理器:國家重大項目,基於65nm工藝,項目經費為5490萬,本人在該項目中擔任副總設計師,主要負責全晶元後端物理設計和流片;
(5)1401數字信號處理器:國家重大項目,基於28nm 工藝,經費4000萬,本人在該項目中擔任副總設計師;
(6)0801數字信號處理器:國家重大項目,基於90nm工藝,經費2000萬,本人在該項目中擔任副總設計師;
(7)0501數字信號處理器:國家重大項目,基於130nm工藝,經費2800萬,本人在該項目中擔任副總設計師。

專利介紹


PCT專利

(1)“多粒度并行存儲系統”,王東琳,劉子君,薛曉軍,張星,張志偉,謝少林
(2)“多粒度并行存儲系統與存儲器”,王東琳,謝少林,薛曉軍,劉子君,張志偉

國內專利

(1)“并行向量處理引擎結構”,王東琳,謝少林,尹志剛,林嘯,張志偉,閆寒,薛曉軍
(2)“支持連續/離散地址多數據并行訪問的可配置存儲器結構”,王東琳,薛曉軍,尹志剛,林嘯,謝少林,張志偉,閆寒
(3)“具有可重構低功耗數據交織網路的數字信號處理器”,王東琳,林嘯,尹志剛,謝少林,張志偉,閆寒,薛曉軍
(4)“在高性能計算系統中生成向量處理指令集結構的方法”,王東琳,謝少林,尹志剛,林嘯,張志偉,閆寒,薛曉軍
(5)“一種支持定浮點可重構的橫向求和網路結構”,王東琳,閆寒,尹志剛,林嘯,謝少林,張志偉,薛曉軍
(6)“支持複數運算和子字并行的64位定浮點乘法器”,王東琳,張志偉,尹志剛,林嘯,謝少林,閆寒,薛曉軍
(7)“一種向量浮點運算裝置及方法”,王東琳,王惠娟,張志偉
(8)“一種採用多級流水線結構的高速浮點運算器”,王東琳,張志偉,王惠娟
(9)“一種有限脈衝響應濾波器”,王東琳,尹磊祖,謝少林,汪濤,張志偉

論文介紹


D.Wang, S. Xie, Z. Zhang, X. Du, L.Wang, Z.Liu etc. “MaPU: A Novel Mathematical Computing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