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1條詞條名為張志偉的結果 展開

張志偉

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張徠志偉,1956年12月生於北京,哲學院教授,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秘書長(之一),北京市哲學會副會長(之一)。

人物經歷


人民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張志偉
人民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張志偉
北京人,1956年生,哲學博士。任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哲學系宗教學系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兼任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研究方向為近代西方哲學、德國哲學。曾榮獲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稱號。

教學方式


以哲學問題為核心,賦予歷史上的思想以活生生的現實生命力,通過啟髮式的教學方法,以生動的語言敘述晦澀深奧的哲學思想,引導學生進入哲學思考的維度。

主講課程


1、北京市精品課程:西方哲學智慧。
徠2、國家級精品課程:西方哲學智慧。
3、北京市教學團隊:外國哲學教學團隊。
4、國家級教學團隊:外國哲學教學團隊。

研究方向


西方哲學的歷史演變;形而上學的起源、形成和歷史;康德的道德世界觀;康德與現象學海德格爾的存在哲學等。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1、《西方哲學中的形而上學問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998年,結項。
2、《語言哲學視野中的二十世紀西方形而上學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博士點項目,2001年,結項。
3、《政治哲學史》(中西政治哲學研究·第一期),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重大基礎研究計劃,2011年。

學術論文

1、《說不盡的康德哲學--兼論哲學史研究的幾個方法論問題》,2004年9月1日,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9月。
2、《全球化、後現代與哲學的文化多元性--簡論中國哲學面臨的困境與機遇》,2004年10月1日,《現代哲學》,2004年第5期。
3、《<純粹理性批判>中的本體概念》,2005年11月15日,《中山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
4、《向終結存在--<存在與時間>關於死亡的生存論分析》,2005年12月1日,《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第七輯。
5、《世界性視野中的“中國模式”——現代中國學之政治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2006年5月16日,《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年第三期。
6、“Chinese Philosophy”or“Chinese Thought”?--More on the Legitimacy Crisis of Chinese Philosophy》,2006年1月1日,載《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WINTER 2005-6/Vol.37 No.2。
7、《“斷裂”與“兼容”:儒學復興面臨的困境》,2007年1月16日,《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一期。
8、《國學熱背後的冷思考》,2007年4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內刊》,2007年第二期。
9、《跨文化的哲學對話如何可能——關於比較哲學的幾個理論問題》,2008年5月1日,《學術月刊》,2008年第5期,《新華文摘》2008年第16期全文轉載。
10、《啟蒙的合法性危機——當代中國啟蒙面臨的困境》,2009年1月16日,《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一期。
11、《<純粹理性批判>對形而上學的貢獻》,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年。
12、《<純粹理性批判>中的“內在形而上學”》,哲學動態2011年第5期。
13、《黑格爾哲學與古典形而上學的完成》,河南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14、《康德的道德世界觀》《生與死》。
主編《西方哲學智慧》《西方哲學問題研究》《西方哲學史》等。

獲獎記錄


1、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1999、2000)。
2、2002年獲第四屆吳玉章優秀教學獎。
3、2003年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獎。
4、2004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5、北京市高等院校精品教材獎(2004):《西方哲學十五講》。
6、2005年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人文素質課程建設:西方哲學智慧。
7、2006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人文素質課程建設:西方哲學智慧。
8、2007年北京市精品課程:西方哲學智慧。
9、2008年國家級精品課程:西方哲學智慧。
10、2008年北京市教學團隊:外國哲學教學團隊。
11、2008年國家級教學團隊:外國哲學教學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