餞行

餞行

送別親友遠行的一種禮儀。交際風俗,即在親友出遠門上路前,以酒食送行,表示惜別和祝福。源起於上古之時。《詩經·大雅·韓奕》:“韓侯出祖,出宿於屠。顯父餞之,清酒百壺。其餚維何,炰鱉鮮魚。其蔌維何,維筍及蒲。

餞行原是指祭路神,也就是祭祖(“祖”取“艱難險阻”之意),后衍生為親朋好友欲遠行,置辦酒席,為其送行,以示祝福和惜別。

詞語


餞行

拼音


jiàn xíng

注音


ㄐㄧㄢˋ ㄒㄧ

解釋


亦稱“餞別”,宴飲禮儀。親朋好友欲遠行,置辦酒席,為其送行,以示祝福和惜別。

出處與詳解


設酒送行。
1、唐 楊炯 《<送并州旻上人詩>序》:“雞山法眾,餞行於素滻之濱;麟閣良朋,祖送於青門之外。”
2、明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庄)賈年少,素驕貴,恃景公寵幸,看穰苴全不在眼。況且自為監軍,只道權尊勢敵,緩急自由。是日親戚賓客,俱設酒餞行,賈留連歡飲,使者連催,坦然不以為意。”
3、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四回:“姜氏曰:‘知公子有四方之志,特具一杯餞行耳。’”
4、《老殘遊記》第二回:“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當晚設酒餞行。”
5、夏衍《秋瑾傳》第一幕:“真的要去留學,也得給此地的幾個朋友們知道,揀個日子,我給您餞行,好嗎?”
6、小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5課《黃鶴樓送別》第一自然段:“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濛,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造句】: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孟浩然餞行。
詞語原意
餞行原是指祭路神,也就是祭祖(“祖”取“艱難險阻”之意),但是飯菜祭完路神后被人們都吃掉了,久而久之,餞行就成為為親朋好友置辦筵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