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路支族

俾路支族

俾路支族是巴基斯坦的一個少數民族,多居住在俾路支省,也有一些居住在信德省。俾路支人也是伊朗人和突厥人的混血種,主要從事畜牧業。俾路支族是伊朗人的一支,人口大約五百萬。居住在廣大的地區,包括巴基斯坦的西南部、阿富汗斯坦以及伊朗東南部的高原。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位於巴基斯坦西部,是巴基斯坦四個省份之一,人口佔全國的百分之四。俾路支語是伊朗西北部的一種伊朗語方言。俾路支人是遜尼派穆斯林,不過許多人同時信奉蘇菲派的教義。俾路支人中間只有很少的基督徒,俾路支人對基督教和上帝的救贖福音充滿敵意。

民族矛盾


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斯坦省有兩大民族,一個是俾路支族,一個是普什圖族(也是阿富汗斯坦的主體民族),其人口各占該省總人口的40%多一點,部落制度是俾路支斯坦社會形態的重要特徵,根據兩大民族的分佈在該省形成了兩大部落群。俾路支族部落佔據34萬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經濟社會發展比較落後,一些部落仍屬於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階段,領主制度(當地人稱薩達爾制度)普遍施行,蓄奴現象比比皆是。而普什圖族部落人口雖眾,卻只佔據該省面積的五分之一,其經濟社會相對發達,其部落頭人與部落民眾之間的關係相對緩和。所不同的是,普什圖部落伊斯蘭宗教色彩重,巴基斯坦多數宗教極端勢力都來自這裡。而俾路支部落則受四種混雜的意識形態支配,既接受民族解放運動思想和俄國十月革命思想,也吸納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偶爾還受伊斯蘭教“聖戰”思想的影響,他們政治主張是自治甚至獨立,這是巴基斯坦聯邦政府所不能容忍的。

俾路支斯坦


伊朗也有個俾路支斯坦,無獨有偶,在伊朗與巴基斯坦交界地帶,也有一個俾路支斯坦,但其名字與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斯坦不同,叫錫斯坦-俾路支斯坦,該省位於伊朗東南部,與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接壤。這裡生存環境極為惡劣,除了少數幾處綠洲,便是大片的沙漠和荒山。當地居民以遜尼派俾路支人為主,以放養駱駝和從事農業為生。長期以來,這裡也是販運毒品的重要通道。近年來,毒品販子常和盜匪等勾結在一起,除販毒外,還進行綁架、勒索、搶劫甚至殺人等犯罪活動,其猖獗的犯罪活動使邊境地區居民深受其害,社會治安非常混亂。今年3月,有22名伊朗俾路支族遜尼派教徒被殺害,據說都與一個與“基地”組織有著密切聯繫的“真主戰士”恐怖活動小組有關。2004年6月,該組織在伊朗境內的活動逐漸增多,與多宗綁架、暗殺案有關。去年12月15日,伊朗總統內賈德的車隊就在該省遭遇伏擊。內賈德本人躲過一劫,但他的司機和一名保鏢在襲擊中喪生。今年3月17日凌晨1時多,伊朗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地方官員的一支車隊從伊朗扎博爾返回扎黑丹市途中遭到武裝分子伏擊,整個襲擊過程持續了15至20分鐘,造成23名政府官員死亡,7人被扣為人質,其中包括一名高級安全官員。

與南亞關係


巴基斯坦人多是混血的。按地域和歷史傳統劃分,巴基斯坦是多民族國家,主要有旁遮普族信德族、普什圖族和俾路支族。旁遮普人是巴基斯坦的主體民族,屬雅利安人種拉其普特人,為淺棕色皮膚,也有白色皮膚的,高鼻子,黑眼睛,黑頭髮。典型的旁遮普人一般身材魁梧,膚色比印度人稍白,略帶褐色.信德人屬雅利安人種,有阿拉伯人血統,俾路支人屬伊朗族系。
印度素有“人種博物館”之稱。既有高大的白種人;也有頭髮捲曲的黑種人;還有黃種人和混血兒。如果單從外貌和體型看,很難辨認哪一個是印度人,哪一個不是。印度北部的居民是中亞雅利安人的後裔,從人種學上說屬於白種人,南部的原始居民的後裔屬於黑色人種. 後來又有蒙古人種的人進入印度,於是出現不同種族的通婚,形成了混血人種。因此,有的人臉型像歐洲人,但膚色較黑,其中當然也受到自然氣候影響,如南印度的雅利安人要比北印度的雅利安人黑。教科書的正確考試答案是白色人種,但皮膚黝黑。
孟加拉人是南亞次大陸古老民族,孟加拉全國82%為孟加拉族.孟加拉地區的最早居民是亞澳人。後有蒙古人從東北部進來,再后又有混血的雅利安人遷入。這幾部分人經過長期融合,逐漸形成今天的孟加拉人,與印度人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信仰伊斯蘭教,多為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