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錮的頭腦
2013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
《被禁錮的頭腦》是波蘭詩人、作家、文學史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寫於1950年代初的非虛構文學作品。作者本人在二戰中的親身經歷、以及他在戰後初期作為波蘭政治文化精英的社會角色,都是本書的真實藍本。這本書試圖說明二戰後的中東歐知識分子群體如何掙扎於斯大林主義的思想禁錮。書籍出版之後,雖然為米沃什帶來了國際聲譽,但在當時的波蘭卻被化為禁書,就連米沃什的名字也成為敏感詞。但是廣泛的地下流傳,使得此書的智慧光芒得以一直傳續。歷史學家諾曼·戴維曾評價這本書是“驚人之作”,因為它“完全破壞了斯大林共產主義的文化和心理機制”。2013年,《被禁錮的頭腦》中文版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2013年3月在全國發售。
《被禁錮的頭腦》是198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米沃什的寫於1950年代初的經典作品,對於二戰前後波蘭以及波羅的海三國人的處境做了精彩的描述與反省。米沃什的許多真知灼見放到現今的語境下,其闡釋力度依然強勁,甚至更富潛力與空間。中文世界對本書期盼不已,中文版從波蘭文直接譯出,同時彙集了德文版、英文版的序,並請著名批評家崔衛平女士作導讀,可謂善本。
活動現場波蘭文資深翻譯家易麗君介紹說,米沃什的作品既莊重又哀婉,還常常表現出對現實發展的預言。他觀察得很深刻,卻用很淺顯的語言表達出來。他的詩歌常常以美的名義在追求與眾不同,表達了對受苦難人的同情和對強權的蔑視。不過這本書不應被看作是政治性的檄文,米沃什也說過對於自己被稱為是一個政治寫手完全是錯誤的解讀,自己從來就不是有政治傾向的作家,也在努力打破這個被強加的角色。易教授說《被禁錮的頭腦》實質上還是文學,該書的責任編輯也說此書的圖書分類屬於文學批評。易麗君教授還強調,米沃什是左派出身,對社會主義是有感情的,不是天生的反對者,而且他所批判和反對的是斯大林主義,並不是馬克思主義。
《被禁錮的頭腦》一書早在20世紀五十年代就在香港火炬社由張愛玲遺囑執行人宋琪主持翻譯出版過,八十年代台灣也出版了譯本,將書名譯作《攻心記》,大陸地區雖然一直沒有完整譯本,但零零散散地被唐曉渡、崔衛平等詩人、學者翻譯、介紹過部分章節。此次出版的中文譯本是從波蘭文直接譯出,並彙集了德文版、英文版的序言,著名學者崔衛平還撰寫了近萬字的中文導讀。
2013年3月《被禁錮的頭腦》中文版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波蘭著名詩人、散文家、文學史家。1911年出生於波蘭第一共和國的立陶宛。主要作品有詩集《冰封的日子》、《三個季節》、《冬日鐘聲》、《白晝之光》、《日出日落之處》;日記《獵人的一年》;論著《被奴役的心靈》;小說《奪權》等。1980年,由於他“以毫不妥協的敏銳洞察力,描述了人類在劇烈衝突世界中的赤裸狀態”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二戰”期間在華沙從事地下反法西斯活動。“二戰”后在波蘭外交部供職,曾在波蘭駐美國及法國使館任文化專員和一等秘書。1950年護照被吊銷,后選擇了政治流亡的道路。先在法國獲得居留權。1960年應邀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61年起定居美國。曾榮獲波蘭雅蓋沃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義大利羅馬大學等近十座世界知名學府的榮譽博士學位及各種勳章。1978年獲俗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諾斯達特國際文學獎。198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在對他的授獎詞中說:“他在自己的全部創作中,以毫不妥協的深刻性揭示了人在充滿劇烈矛盾的世界上所遇到的威脅。”2004年8月在波蘭克拉科夫逝世,享年93歲。
烏蘭
易麗君
家,北京高校名師。著有《波蘭文學》、《波蘭戰後文學史》、《易麗君選集》,譯有《火與劍》、《洪流》、《塔杜施先生》、《波蘭20世紀詩選》等作品十多部及波蘭中短篇小說五十餘篇。曾獲波蘭總統和波蘭文化、教育、外交各部部長授予的勳章、功勳章及各種榮譽稱號,並曾獲波蘭格但斯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插圖
黑格爾式的蜇傷——《被禁錮的頭腦》中文版導讀
德文版序
英文版序一
英文版序二
題詞
目 錄
前言|
第一章“穆爾提丙”藥丸|
第二章 看西方|
第三章凱特曼——偽裝|
第四章 阿爾法,道德家|
第五章 貝塔,不幸的情人|
第六章 伽瑪,歷史的奴隸|
第七章 戴爾塔,行吟詩人|
第八章 秩序的敵人——人|
第九章 波羅的海三國|
米沃什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