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圖

明代杜瓊創作紙本設色畫

《山水圖》是明代杜瓊創作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山峰聳峙。層巒迭嶂,彎曲的河流將畫面中下部的山峰隔為兩段,畫面右下山谷林木間有山莊草亭,一文士正在草亭中讀書,橋上有一拄杖文士攜童子朝山莊走來。

畫作內容


山水圖[明代杜瓊創作紙本設色畫]
山水圖[明代杜瓊創作紙本設色畫]
此畫從構圖來看可分遠景、中景、近景三段式。遠景為群山立,層迭嶂,懸崖峭壁,山巔雜木、衰草,幽深險絕。中景為山腰,山姿多變,樹木從生,色彩艷麗。近景為大山腳下,坡岸亂石,雜樹茂密。在林泉旁畫有一板橋,從樹下有屋宇茅舍,有一位長者端坐其間,臨窗讀書,有友來訪,策杖過橋,童子攜琴隨後。
在畫面右上角自題:“於嘗寫此境為有趣,適陳孟賢、鄭德輝二公相訪見之,孟賢日此幅可,鄭公盍求諸。德輝略無健羨之色,孟賢強之,乃啟言於不敢新也。德輝廉靜寡慾,於物無所嗜好,使王維、吳道玄復生,亦無所愛,此其所以能養其德也。夫以心之玩好乃學者之病,觀於德輝,則有以警於人人哉。景泰五年甲戌(1454)歲上元日,杜瓊書。”
右上方自題下,鈴有“杜用嘉氏”、“東原耕者”、“持敬觀理”等印。右上方自題為友人鄭德輝作,款“景泰五年甲成上元日杜瓊書”。

創作背景


根據圖上自題,此圖作於景泰五年(1454),杜氏59歲,為中晚年之作。

藝術鑒賞


《山水圖》局部
《山水圖》局部
該圖構圖繁密,密而不塞,丘壑深邃,自近景至遠景,層層深遠,直推向高遠,不覺重疊堆砌,富有真實的靈氣。山石多用披麻皴,近似元王蒙畫法。山頭為打點、若點。溪水用線勾出,筆力稍嫌薄弱。但平心而談,此畫具有心平氣和、秀拔遒麗的風格。全畫筆墨酒脫自然,設色濃淡得宜,線條運轉有致。無論是長者還是童子的衣紋及山石、樹木的刻畫,都能詳略得當,工寫兼施,恰到好處,賦色清雅和諧,淡而不薄,略而不單,對烘托畫家筆下的景物明爽宜人的氣氛起了很好的作用。

名家點評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中旭:該幅構圖飽滿,山石用圓潤細密的披麻皴,濃墨點苔,系畫家仿元王蒙風格而出新意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簡介


杜瓊(1396~1474),字用嘉,號鹿冠老人,世稱東原先生,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出身明賢之家,從五經博陳繼學經,后開門授徒,趙同魯、沈貞吉、沈周都是他的門生。曾先後受薦參修《成祖實錄》和《宣宗實錄》,並與鄉紳同撰地方志。其為人清高,終身不仕。善畫山水,遠師董巨,近習元四家,筆墨蘊藉含蓄,早年風格細潤秀逸,晚年蒼茫荒率,得吳鎮筆意。其畫風和繪畫理論對吳門畫派具有深遠的影響。有《東原集》、《耕余雜錄》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