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塘鎮

貴州省石阡縣龍塘鎮

龍塘鎮位於石阡縣西北部,處於東經108°09′32″ ,北緯27°36′47″,距石阡縣城21公里。東與湯山鎮、大沙壩鄉相接,南與龍井鄉相鄰,西與思南縣瓮溪鎮、三道水鄉交界,北與思南縣塘頭鎮、板橋鎮接壤。全鎮總面積103.13平方公里,轄24個村,206個村民組,9478多戶,居住著仡佬、侗、苗等少數民族。是全縣接邊較多較長且交通閉塞的典型山區農業鎮。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龍塘鎮常住人口為22663人。

歷史沿革


據《府志》、《縣誌》記載,龍塘鎮駐地有迎仙峰,峰下有泉,泉水湧出就地成塘,龍塘以此而得名。龍塘歷史文化悠久,明代時設石阡府苗民司,1914年置龍塘鄉,1950年建區,駐地龍硐,1953年區政府遷龍塘,1984年經省政府批准的龍塘公社為龍塘鎮,1992年“撤併建”后組成現行的新型龍塘鎮。

行政區域


艾家坪村大園子村丁場屯村席家山村神仙廟村白泥塘村老黃屯村先鋒村江鋒村旗鋒村鄢家箐村香花寺村核桃灣村金家山村朱家壩村關門岩村楠木窩村甘溪槽村川岩壩村馬槽溪村老林村涼風阡村官莊村三得才村

地理環境


龍塘鎮[貴州省石阡縣龍塘鎮]
龍塘鎮[貴州省石阡縣龍塘鎮]
龍塘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適應各種農作物生長,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花生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石膏、硫磺等。溶洞多,且奇特壯觀,主要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三佛洞,現保存有李元渡親自撰寫的忠義碑和記載當時清軍圍剿紅軍的大量石碑,還有大洞、下洞、獅子洞、涼風洞、陀寨洞、三佛洞等,洞內有地下河、地下湖、石鐘乳、石筍、石幔、石獅子等,造型奇特,絢麗多彩,具有極大的旅遊開發價值。境內山脈十二山,海拔平均800米以上,綿延15公里。

民俗文化


龍塘鎮
龍塘鎮
龍塘鎮素有“文化之鄉”的美稱,歷史悠久,人傑地靈,1934年,紅六軍團十八師五十二團為掩護紅軍主力突圍,一百多名紅軍在川岩壩困牛山集體跳崖,在龍塘厚重的文化史上,譜寫了悲壯、輝偉的一章;地方文化川岩壩花燈劇在曾赴北京彙報演出;當代農民書法家龔紹朴的真跡還被國外博物館珍藏。

發展目標


龍塘政通人和,各項事業蒸蒸日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有序開展,困牛山紅軍紀念碑及附屬建築正在施工之中,銀鋒煤礦即將投產,龍塘鎮的交通區位正在得到積極改善,計劃年內可完成萬畝茶園建設目標任務。圍繞縣“四個三”戰略目標,龍塘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三萬六千多人民群眾,為建設好龍塘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根據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龍塘鎮制定了“十二五”規劃,明確了經濟社會發展新目標,即把龍塘建設成為“全省茶葉名鎮、全區經濟強鎮、全縣文化大鎮”。為了完成新的“三鎮”建設目標任務,該鎮必須凝心聚力,真抓實幹,全面落實“12345”發展思路,即:
龍塘鎮[貴州省石阡縣龍塘鎮]
龍塘鎮[貴州省石阡縣龍塘鎮]
一是全力推進一個核心工程——“139示範工程”。緊抓石阡苔茶獲全省三大名茶第二名的優勢,在縣委政府的領導和指揮下,以茶產業推動,高標準、高質量全力打造龍塘鎮大屯“139”工程示範區。最終實現集“旅遊、茶園觀光、茶葉加工、茶葉技術培訓、品茶休閑農家樂”為一體的生態茶園綠色農莊。
二是全力建設兩大產業示範帶——以大屯為中心的生態茶產業示範帶、以十二山樑子為中心的優質山地煙產業示範帶。
三是全力打好三張牌——忠義石材加工、銀鋒煤礦開發、困牛山紅色旅遊;
四是全力建好四條路——萬畝苔茶示範園區現代農業觀光旅遊的產業路、大修改造長沖槽至集鎮的城鄉連結路、油化集鎮至銀鋒的工業路、油化三台坡至川岩壩的紅色旅遊路。
五是全力推進小城鎮建設“五個一”工程——新建一條街、一座橋、一所敬老院、一個文化中心、一個垃圾填埋場。

人口數據


總人口28705
14745
13960
家庭戶戶數8259
家庭戶總人口(總)28675
家庭戶男14725
家庭戶女13950
0-14歲(總)9029
0-14歲男5032
0-14歲女3997
15-64歲(總)18006
15-64歲男8928
15-64歲女9078
65歲及以上(總)1670
65歲及以上男785
65歲及以上女88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8601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
常住人口2266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