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遊樂廳的吧台
1882年愛德華·馬奈創作的油畫
《女神遊樂廳的吧台》(法文:Un bar aux Folies Bergère;英文:Young Girl on the Threshold of the Ganden at Bellevue或A Bar at the Folies-Bergeres)是法國畫家愛德華·馬奈於1882年創作的一幅布面油畫,現藏於英國倫敦大學科陶德美術學院。
該畫描繪了巴黎的夜總會女神遊樂廳的場景。畫中的大部分圖像都出現在鏡子里,女招待背後所反射的景象是歡快、喜慶的現代生活。舞廳內人頭攢動、活力四射的場景實質上象徵著當時的巴黎夜生活。但作為實像的女招待卻以悲傷、空洞的眼神望著觀眾。畫作流露出疏遠孤立之感,側面反映了19世紀法國巴黎奢華、空洞的夜生活。

女神遊樂廳的吧台
1882年,人們發明了一種全新的攝影裝置,該裝置可以拍下運動物體每個瞬間的照片。這種被稱為“連續攝影術”的技術很快就被用於教科書的製作,人們可以藉助它對物體的運動過程作精確的分析。新技術的採用也給藝術家帶來了新的靈感,並刺激著新作品的創作。
畫家馬奈有意識地回應了新興的攝影技術給繪畫帶來的挑戰。馬奈試圖通過畫面捕捉現代社會中浮泛淺薄的流光掠影,同時不流露出任何指責與批判的意味創作了《女神遊樂廳的吧台》。該畫是馬奈創作的最後一幅作品,直到馬奈彌留之際,官方沙龍才將作品展出,並授予其“榮譽團勳章”。

局部圖
這個酒吧女招待似乎站在一片向後延伸得很遠的開闊的室內景象前。實際上,她是擠在大理石吧台與一面大鏡子之間的狹窄空間里,鏡子照出了她能看見卻無法參與的一切。她本人的鏡中映像被移到右邊,在那裡,女招待正在接待一名男子,這名男子所站之處是觀看者看畫時所站的位置。在居於中央的女招待的對稱身形周圍,馬奈零零散散地擺放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物品,它們起著施加視覺分量和平衡視覺分量的作用。女招待在鏡中的高大的黑色身影、吧台上綠酒瓶旁邊的那盆橘子、女招待兩旁的酒瓶及其在鏡中的映像、背景里的吊燈和明月般的白球、把胳膊肘支在露台上的白衣女子,甚至是左上角高空鞦韆藝術家露出的那雙包著綠襪的腳——各有各的作用。用手指遮住任何一個細節,都會使畫失去了生氣,而且會使整個平衡變得不穩定。

畫作實景照片
美國作家馬克·蓋特雷恩:從形式的角度看,馬奈的《女神遊樂廳的吧台》是現代藝術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因為他在創作它時所作的改動傾向於消除一切明顯的故事痕迹以及使所畫的空間平面化——現代主義的兩個顯著特徵。

約翰·布蘭克的繪畫《酒吧》
澳大利亞畫家約翰·布蘭克的繪畫《酒吧》(1954年),模仿了《女神遊樂廳的吧台》。
1882年,《女神遊樂廳的吧台》在法國第七次印象派展覽中展出。
1910年,《女神遊樂廳的吧台》在倫敦的格雷夫頓畫廊展出。
2019年2月20日——2019年6月17日,該畫在路易威登基金會藝術中心“考陶爾德收藏展:印象派視界”中展出。
愛德華·馬奈(1832年1月23日—1883年)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受到日本浮世繪及西班牙畫風的影響,捨棄傳統繪畫的中間色調,將繪畫從追求三元次立體空間的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朝二元次的平面創作邁出革命性的一大步。他的藝術革新精神影響了莫奈、塞尚、梵高等一眾畫家,進而將繪畫帶入現代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