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

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七言絕句

《石榴》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是作者為其愛情而寫,石榴是美麗女子與純潔愛情的象徵,詩人前兩句盛讚了婀娜的榴枝、輕盈的榴膜等物象,表現了自己的愛慕之情,后兩句又深嘆人間紅顏易逝,抒發了其感慨。全詩運用複詞重言手法,節奏迴環,詞脈婉曲。

作品原文


石榴
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
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1.石榴:一種落葉喬木或灌木,是從西域引進中原的,《博物志》載:“張騫出使西域,得安塗林安石榴以歸,名為安石榴。”
2.“榴膜”句:石榴夏季開花,尊革質,宿存,后成果實的外皮。漿果近球形,秋季成熟內部由薄膜狀心皮壁隔離為數室。外種皮肉質半透明,多汁故稱“榴子鮮”。
3.“瑤池”句:《漢武內傳》載:西王母命侍女索桃,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以五顆與武帝,帝輒收其核,欲種之。西王母曰:“此桃三干年一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瑤池碧桃指此。可羨:何羨,豈羨。
4.碧樹:傳說中長於仙山的異樹。

白話譯文

碧綠的石榴樹婀娜迎風,鮮紅的石榴像掛滿燈籠。裡面有一層透明的薄膜,白玉般的石榴子鮮美齊整。
瑤池的碧桃樹有什麼值得羨慕,哪比得上石榴樹紮根民眾。碧桃雖美結果要經千年,石榴每年都能帶來農家小院的笑聲。

創作背景


唐朝時,女皇武則天特別喜愛石榴,於是其栽培隨進入繁榮發展的時期,一度出現長安“榴花遍近郊”的盛況。當年楊貴妃在華清宮時,也特別喜歡石榴花,親手在七聖殿周圍,栽植了很多石榴樹,以觀賞石榴花的艷態美容,因此有了“貴妃花石榴”的美名。所以,石榴在李商隱生活的唐代是美麗女子與純潔愛情的象徵。《石榴》此詩亦是李商隱為愛情而寫。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石榴是美麗女子與純潔愛情的象徵,詩人盛讚了婀娜的榴枝、繁富的榴實、輕盈的榴膜、鮮麗的榴子,表現了自己的愛慕之情,然而儘管石榴比碧桃還要美麗嬌艷,卻也無法紅顏“一千年”。《石榴》既是生命的輓歌也是愛情的悼亡詩。“榴”字凡四疊,分別寫其枝、實、膜、子,突出了石榴的美艷,讀來春風撲面,不獨上下句復辭,聯內亦復辭。“碧桃”聯袂而出,深嘆人間紅顏易逝,唯有深藏於心底的真誠與美好的情感才真的可以“碧桃紅頰一千年”。
在藝術特色上,此詩運用了複詞重言的手法,從而使節奏迴環,詞脈婉曲。李商隱寫過許多這樣的詩。有同步往複的,如“一弦一柱思華年”,“此花此葉長相映”。有同句雙步往複的,如“一夕南風一葉危”,“半留相送半迎歸”。這種同句不同音步的重疊往複,又可以組成對仗的一聯,如“昨夜星辰昨夜風,畫堂西畔桂堂東”;“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還有同聯內前後一次單復的,“只知解道春來瘦,不道春來獨自多”;“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還有同聯前後蟬聯的,如“巴江可惜柳,柳色綠侵江”;“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也有同一聯前後句首尾銜顧,使迴環增大,涵蓋全聯的,如“春風為開了,卻擬笑春風”;“迴腸九回后,猶有剩迴腸”。惟獨這《石榴》一首詩內多次連環回復,大小迴環相套,讀來意韻連綿,回味無窮,繞樑三日,揮之不去。

名家點評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房日晰《論詩說稗》:前兩句輕快活潑,字圓玉潤,有迴環往複之妙,后兩句宕開一筆而風神搖曳,產生一種特殊的情韻,引起讀者的讚歎。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二年(837)進士及第。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被人排擠,潦倒終身。詩歌成就很高,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過多,意旨隱晦之病。有《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
李商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