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范鎮的結果 展開
- 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轄鎮
-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 江西省瑞昌市范鎮
- 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
范鎮
江西省瑞昌市范鎮
范鎮位於瑞昌市以南,全鎮13個行政村,總面積為160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范家鎮,距市區17公里。40米寬的沿河大道路面全部水泥硬化,人行道鋪設彩色道板,商鋪林立,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信息中心。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極為便利:近靠市區,東與九江縣相連,南通德安縣。省道瑞南線穿境而過,為武寧,修水等縣通住九江必經之路。規劃集鎮:按現代集鎮建設要求,以范家鋪為中心連接港下劉、樓下曾、蔡家鋪等自然村,形成“一河兩岸”的集鎮格局。規劃出生活區、工業區、文教區、行政區。
江西瑞昌市范鎮
基礎建設日趨完善,經濟發展迅速:“以基礎建設為載體,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經濟快速發展”,鎮黨委、政府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快捷的通信、郵政服務,便捷的道路交通、日益進步的供電、供水事業為經濟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形成了商貿流通、農副產品加工、礦山資源開發、建材加工等為主導的多元產業結構。
文教衛生全面發展,社會和諧進步:全鎮建成了從小學到初中的完備的教學網點,據資料顯示,已有小學在校學生3000多人,中學在校學生1300多人,范鎮中學在全市農村中學教學工作中成績突出,中考成績連續兩年排名全市農村中學第一名。
已建成中心衛生院1座,鄉級衛生院1座,農村醫療衛生所13所,醫療設施全面改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體制完善,極大改善了人民群眾的就醫條件,生命健康得到了保障。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3119 |
男 | 12032 |
女 | 11087 |
家庭戶戶數 | 5496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2818 |
家庭戶男 | 11796 |
家庭戶女 | 11022 |
0-14歲(總) | 5930 |
0-14歲男 | 3141 |
0-14歲女 | 2789 |
15-64歲(總) | 15487 |
15-64歲男 | 8083 |
15-64歲女 | 7404 |
65歲及以上(總) | 1702 |
65歲及以上男 | 808 |
65歲及以上女 | 894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2504 |
范正村 | 樟樹村 | 陡崗村 | 八都村 |
源源村 | 長春村 | 良田村 | 北溪村 |
高泉村 | 東山村 | 紅崗村 |
瑞昌市范鎮東山小學
江西瑞昌市范鎮
瑞昌市范鎮八都民辦高級中學
瑞昌市范鎮北溪小學
瑞昌市范鎮學區
瑞昌市范鎮源源小學
瑞昌市范鎮紅崗小學
瑞昌市范鎮良田小學
瑞昌市范鎮長春小學
瑞昌市范鎮陡崗小學
瑞昌市范鎮高泉小學
2008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6億元,比2007年增長10%, 2008年財政總收入達307萬元,實現了財政收入翻番的目標。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達到3600元,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提高。
1、招商引資力度空前,民營經濟發展迅速
全鎮堅持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全鎮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強鎮、富民的戰略性措施來抓,充分依託我鎮優勢,從遠處著眼,立足“四個圍繞”,(即圍繞資源優勢、圍繞重點對象、圍繞重點地區、圍繞重點項目。)黨政主要領導始終親自抓、找門路、談項目。還先後出台了多項鼓勵、扶持項目建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優惠政策和具體措施,千方百計為投資者解決在建設、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困難,進一步優化了投資環境,呈現出了投資一批、在建一批、儲備一批的良好勢頭。同時,實施“築巢引鳳”工程,投資80餘萬元建成春源工業園區。
一年來,我鎮引資總額達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000萬元,共引進企業8家,其中工業企業5家,服務業1家,流通企業1家,種養業1家。主要有九江瑞昌天誠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屬中外合資企業,落戶瑞昌工業南園,總投資1500萬美元,註冊資金600萬美元,主要生產塑鋼型材、塗料、蜂窩板等產品;九江興達碳釺有限公司總投資1200萬元,主要生產魚竿、食品等;長春木業廠主要生產各種板材;瑞昌市泰瑞金屬有限公司總投資8000萬元,主要從事廢、舊鉛回收冶鍊;中毅船舶製造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船體外包業務;瑞昌市玉祥實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煤炭購銷業務;盛世大酒店落戶瑞昌,主要從事餐飲、住宿服務。
2、狠抓新農村示範點建設,有力帶動全鎮共奔小康
2008年初,我鎮確定16個新農村建設點,其中8個省級點,涉及539戶2308人。我們繼續按照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按照綜合治理,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逐步到位。
一年來,完成了16個點的總體編製規劃,紮實推進“三清三改”工作。拆除危舊房99間3990平方米,拆除舊欄456間,新建房13430平方米,完成進村公路11324米,村內便道2000米,新建各類活動室13個,露天活動場所12處,修建排水溝12040米整修水塘5口,清除淤泥垃圾800餘噸,清理路障50餘處,新建三格式水沖廁和沼氣式水沖廁474個,解決了539戶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安裝太陽能40戶,基本普及電話和有線電視。根據“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我鎮新村建設試點村成立了以“五老”為主要成員的建設理事會,制定了新農村建設方案,並紮實開展了“五新一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過一年的工作,示範點發生翻天履地的變化,新農村環境優美、設施完善、鄉風文明、管理民主,新農村示範點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了上級的檢查驗收,陡崗坂上蔡新村、范鎮村盛家新村、八都坳上郭新村新村獲市委市政府表彰。
3、產業結構合理調整,經濟效益有所提高
2008年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思想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圍繞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穩定糧食生產面積,突出林業開發和油料生產,狠抓四大產業,即“生豬、小龍蝦、小山竹、薄荷”,按照“綠色、特色、高質量、高效益”的要求,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培育名牌產品,延長產業鏈條,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一是農業產業化不斷推進。今年,我鎮狠抓農業產業化發展。糧食生產推行良種、良法,重點推進范鎮村、源源村、長春村、良田村等優質稻生產示範片,全年共種植水稻25800畝,總產達9500噸。油菜種植面積較往年大幅度增長,總面積達17000餘畝。小龍蝦養殖面積600畝。生豬年出欄1.87萬頭。小山竹種植面積11000畝;薄荷種植面積400畝。二是“一村一品”產業示範不斷加強。發揮傳統產業優勢,結合新興產業,重點抓好糧食、薴麻、林果業、小龍蝦、生豬、薄荷、蔬菜、山藥等“一村一品”“數村一品”產業發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產業體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范鎮是瑞昌市最大的集鎮。位於瑞昌市的東南部,西鄰橫港,東接桂林和九江湧泉,北連高豐,南界德安壙山,距瑞昌市區十五公里。
范鎮之名,因駐地范姓居多,商鋪興起,逐漸形成集鎮而得名范鎮。據《瑞昌縣地名志》記載:這裡在古代稱之“筒車港”,以產竹制水力筒車灌田而得名;明又稱“宅前市”。明永樂年間範文敏由洪嶺尹范壟遷來,人丁興旺,繁衍至清代范姓居多,遂更名“范家鋪”。當時,農貿繁榮,雙合長街鱗次櫛比,水榭涼亭沿瀼河而建,抗戰時期為日寇所毀。解放后始稱范鎮。
范鎮現轄區,在古代由歸一鄉陡岡保;歸二鄉筋竹保;清一鄉八都保、東山保;清二鄉仙姑保、坎田保、良田保、石壁保、水嶺保和清湓保的部分自然村組成。
范鎮解放前夕屬南二區。
范鎮解放初屬下南區,一九五八年成立範鎮人民公社;一九六八年擴社並隊,合良田、九源、洪嶺公社,及莫家公社的長春大隊,組建范鎮人民公社;一九七二年社隊規模調整,九源、洪嶺兩公社分出恢復原設置,范鎮人民公社更名為范鎮鄉,規模至二00五年未變;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設鎮,范鎮鄉更名為范鎮。二00六年原九源鄉併入范鎮管理。
范鎮地域寬廣,轄十五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和二百 多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三 萬三千,勞力一萬八千,地域總面積一百六十平方公里。
范鎮區位獨特,道路縱橫,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塞,扼去九江、瑞昌、德安、武寧四縣之咽喉,在遠古時期就有瑞邑通往豫章之捷徑“老鴉尖古道”,現有瑞南省道幹線東西橫貫鎮境十餘公路;另有兩條“丫”形縣界公路經九源直通九江湧泉和經高泉直通德安塘山,村村水泥鄉道與三條主幹公路互連成網,交通十分便捷。
范鎮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溪河密布,從橫港大坳村羅漢洞發脈的古湓水流到這裡與高泉河、九源河相匯而更名為“瀼河”,經洪嶺注入湓城大壙滿頭林與烏石河匯為古“瀼溪”,今“長河”之源頭,再經九江西北注入長江。境內小一型水庫一座,小二型水庫十座,大小山塘五百餘座。良田畈,東山畈,源源畈、八都畈五個二千畝以上的地片良田,而以“三萬”(萬畝優質稻、萬畝薴麻、萬畝香樟)大鎮享譽贛西北;豐富的松杉竹木和有煙煤資源在長江中下游小有名氣;農特水產中的綠色稻米、鮮活龍蝦、茶葉、柑桔、薪炭遠近聞名。日產一千噸的自來水廠和180KW的 變電設施,為集鎮的快速發展和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范鎮文化底蘊厚重,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的古人類居住遺址——良田寺遺址的挖掘,揭示了長江流域的遠古文明。范鎮中學,早在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初期就因教學質量出類拔萃,曾榮獲江西省政府和省長的通令嘉獎,眾多范鎮學子從這裡走向全國各地院校深造和創業。
范鎮醫療設施齊全,現已建成中心衛生院一座,鄉級衛生院一座,農村醫療衛生所十五所,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體制完善,極大的改善了人民群眾的就醫條件,廣大鎮民的生命健康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一個嶄新的范鎮,將依古老的“筒車港”為中心, 集生活區、工業區、文教區、行政區為一體,南聯北接港下劉、樓下曾、蔡家鋪等自然村,以“一河兩岸”的格局矗立在瀼河之濱。
古老的筒車港,繁華的范家鋪,新興的范鎮,願天下客商前來投資興業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