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葉薯

五葉薯

五葉薯徠,中藥名。為薯蕷科薯蕷屬植物五葉薯蕷Dioscorea pentaphylla L.的塊莖。植物五葉薯蕷,分佈於江西南部、福建南部、台灣、湖南南部、廣東、廣西、雲南、西藏墨脫,亞洲和非洲其他地區也有分佈。具有補脾益腎,利濕消腫之功效。主治脾腎徐虛弱,浮腫,泄瀉,產後瘦弱,缺乳,無名腫毒。

別名


毛狗苕(《萬縣中草藥》),玉蓯蓉(《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硃砂蓮(《貴州中草藥名錄》),毛糰子、蓑衣包(《雲南中藥資源名錄》)。

性味


味徠甘,性平。

配伍


1、治脾虛腹瀉,毛狗苕、高粱米各30g。水煎服。(《萬縣中草藥》)
2、治缺乳,腎虛,毛狗苕120g。燉豬肉服。(《萬縣中草藥》)
3、治無名腫毒,毛狗苕適量。搗爛外敷。(《萬縣中草藥》)

使用注意


忌吃酸、辣食物。

炮製


採集加工:7~10月,切片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纏繞草質藤本。塊莖形狀不規則,通常為長卵形,外皮有多數細長鬚根,斷面剛切開時白色,不久變棕色。莖疏生短柔毛,后變無毛,有皮刺。掌狀複葉有3~7小葉;小葉片常為倒卵狀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橢圓形,最外側的小葉片通常為斜卵狀橢圓形,長6.5~24厘米,寬2.5~9厘米,頂端短漸尖或凸尖,全緣,表面疏生貼伏短柔毛至近無毛,背面疏生短柔毛。葉腋內有珠芽。雄花無梗或梗極短,穗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長可達50厘米,花序軸密生棕褐色短柔毛;小苞片2,近半圓形,稍有短柔毛;發育雄蕊3枚。雌花序為穗狀花序,單一或分枝;花序軸和子房密生棕褐色短柔毛;小苞片和花被外面有短柔毛。蒴果三棱狀長橢圓形,薄革質,長2~2.5厘米,寬1~1.3厘米,成熟時黑色,疏生短柔毛;種子通常兩兩著生於每室中軸頂部,種翅向蒴果基部延伸。花期8~10月,果期11月至翌年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米以下的林邊或灌叢中。分佈於我國江西南部、福建南部、台灣、湖南南部、廣東、廣西、雲南、西藏墨脫,亞洲和非洲其他地區也有分佈。

論述


《廣西民族葯簡編》:“水煎服治貧血,浮腫。水煎沖米醋服治痢疾。與豬瘦肉蒸服治產婦乾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