庠生
庠生
庠生拼音xiáng shēng,指古代學校稱庠,故學生稱庠生,為明清科舉制度中府、州、縣學生員的別稱。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庠序即學校,明清時期叫州縣學為“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或叫“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時自稱庠生、生員等。
目錄
歲試是學政到任之年舉行,科試於準備鄉試之年[子午卯酉]前行之。凡生員要鄉試的要先行科試,考一二三等者才准送鄉試。
歲試前由縣府二級進行予試過關的稱“童生”,再歲試過關者稱“秀才”。秀才進入縣、儒學讀書後稱"生員",因學校又叫庠故又稱"庠生"。
生員又有分廩膳生員、增廣生員、附學生員、廩生,增生有名額限制,凡初入者皆是附學生員。凡生員經科試后,均可參加省城三年一次鄉試,中式者稱"舉人"。舉人[辰戍丑未]第二年可進京參加會試與殿試,中式了就進士。
貢生有歲貢、恩貢、拔貢、副貢、優貢等五種。1.每隔一年把食稟較久的生員選一,二入國子監的稱"歲貢。2.歲貢之年遇皇帝或國家喜事,入貢的叫恩貢。3.每十二年一次在生員中選拔出學行兼優叫拔貢,經廷試複試取一二等者,即可任七品小京官、知縣、教職。4.鄉試正榜之外,另取副榜若干人稱副貢與拔貢同等待遇。5.每三年由省學政考後,會同巡撫保送的優秀生員,每省可2一6人,叫"拔貢",再經朝考後,一等任知縣二等任教諭三等任訓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