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狀蠕蟲

管狀蠕蟲

管狀蠕蟲又名管蠕蟲、管棲蠕蟲,是一種大型動物,身長能達到1~2米,直徑約數厘米。它們上端是一片紅色的肉頭,下端是一根直直的白色礦物質管子,管狀蠕蟲因此得名,這也讓它們看起來很像白莖紅花的巨型花朵。管狀蠕蟲很有可能是最長壽的動物——科學家估計有些個體可能已經活到了250歲。

簡介


海底玫瑰

管狀蠕蟲的底部緊緊地粘在海底底層岩石上,紅色肉頭部分可以活動。紅色的肉頭有許多片狀觸手沿著一條中軸線緊密堆積起來,觸手上生長著更小的羽狀絨毛,看上去像一根美麗的羽毛。平時蠕蟲的“羽毛”喜歡伸出管外,在海水裡盡量舒展,但是當螃蟹或是科考的機械手不小心觸碰了它們的時候,就會整個兒縮進白色硬管,躲著不出來了。管狀蠕蟲有性別,有心臟,但沒有嘴和消化系統,在管狀蠕蟲的體內聚集著數以億萬計的共生菌,正是在這些細菌的“供養”下,管狀蠕蟲才得以生存。

奇特的生命

神奇生命管狀蠕蟲
神奇生命管狀蠕蟲
管狀蠕蟲體內的共生菌從熱液中獲取硫離子,又從海中獲得氧氣,合成管狀蠕蟲生存所必須的有機物。所以 管狀蠕蟲必須生活在能同時接觸到海水和熱液的區域,它們將身體白色的管狀部分固定在熱液附近以獲取硫化物,而將紅色的肉頭部分漂浮在海水中,與海水充分接觸以獲取氧氣。這樣,管狀蠕蟲底部處於20℃左右的熱液附近,上部卻接近2℃的海水中,身體跨越十幾度的溫度梯度,這在其他生物中是極為罕見的。
生活在陽光完全照射不到的深海的管狀蠕蟲,居然有著和哺乳動物一樣鮮紅的血液。蠕蟲的血液中充滿飽和鐵質血紅蛋白,這也是它肉頭部分有著美麗鮮紅色的原因。
管狀蠕蟲生活的海底熱液區高溫高壓,還充滿著氫氣和硫化氫,對於任何一種我們熟悉的生物來說,只要攝入微量硫化物,就會使血液中的一種酶失活,生物就會因為無法呼吸而立刻死亡,因此硫化物對於生物來講是劇毒的。但管棲蠕蟲的血液中有一種特殊的血紅蛋白,它們能與硫化氫結合,然後將後者運往共生菌聚集的地方。既防止了有毒氣體與酶結合,又避免了中毒。

異域生命


管狀蠕蟲
管狀蠕蟲
管狀蠕蟲
管狀蠕蟲
科學家日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沿海岸發現了兩種新的原始蠕蟲,與人類之前發現的深海類蠕蟲不同這兩種蠕蟲以鯨魚骨頭為食。科學家將其稱為“食骨類”蠕蟲,並且在生物分類中為它們設置了一個新屬,命名為Osedax,其拉丁語詞源的意思是“吞吃骨頭的”。科學家說,這種蠕蟲並沒有“胃”,但它身上的寄生細菌卻能夠幫它從鯨魚骨中吸取營養,並把營養儲存到它的根狀器官中。海洋學家格雷格·盧斯等人首先在加州蒙特里灣280米深的海水中首先發現了一種雌性管狀蠕蟲,這類蠕蟲如同人的食指大小。它當時正吸附在一具灰鯨的腐屍上。他們起初很吃驚,因為只能找到雌性蠕蟲。“但隨後我們在它的體內找到了雄性蠕蟲,雄性蠕蟲剛進入成蟲期,已可以看到體內的精子。”科學家說,這類蠕蟲的生活方式表明,在缺乏營養物質的海底環境中,死去的鯨可以成為巨大的能量來源,成為深海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環節。人類對鯨進行濫捕濫殺,可能會損害深海的生物多樣性。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有報告說,新型蠕蟲是在太平洋底部一副鯨的骨架上發現的,該區域水深約3200米。這些蠕蟲既沒有嘴,也沒有消化器官,它們通過附肢里共生的細菌攝取營養。附肢的形態像樹根,可用於在鯨骨髓里“挖掘”,細菌將骨中的脂肪轉化成糖,蠕蟲就靠這些糖生活。人們曾經認為,深海海底是生命的荒原,因為那裡黑暗而且營養物質匱乏。但自1977年以來,在海底噴出熱水和礦物質的熱液噴口附近,發現了多種蠕蟲和細菌。有的蠕蟲與細菌共生,靠細菌分解硫等無機物生活。DNA分析表明,新發現的靠鯨骨生活的蠕蟲,與海底熱液噴口的蠕蟲親緣關係很近。

分佈情況


全球熱液生物群落的分佈地點(紅點)
全球熱液生物群落的分佈地點(紅點)
管狀蠕蟲是深海海底熱液區的代表性物種。
目前已探知的海底熱液地區有:Mohna海嶺、南大西洋海嶺、卡爾斯伯格海嶺、巴布亞紐幾內亞的Ambitle島以及加拉帕戈斯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