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庄鎮

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下轄鎮

沂南縣張庄鎮地處沂南縣西南部,共轄39個行政村,49561人(2017),總面積116平方公里,是全國計劃生育協會工作先進典型—-和庄村所在地。

歷史沿革


張庄鎮
張庄鎮
張庄鎮現境原屬沂水縣轄。1939年建人民政權,屬沂水縣十區。1941年6月原沂水縣十區劃屬臨費沂邊聯縣。1943年10月,和庄區劃回沂南縣。1944年6月成立沂臨縣,張庄區劃入沂臨縣。1945年10月沂臨縣撤銷,張庄區併入沂南縣。1958年2月撤區建鄉時成立,1958年10月成立張庄公社,11月沂南縣撤消,張庄公社划屬沂水縣。1961年秋,沂南縣恢復,張庄公社復歸沂南縣,改稱張庄區。1968年4月成立張庄區革命委員會。1968年8月,張庄區改稱張庄公社,革命委員會駐地張庄,1981年12月選舉產生了本屆公社管委會,駐地張庄。1984年6月,張庄公社黨委改建張庄區委。1951年5月,張庄區改稱第九區,1952年1月十區(土山)撤消后,該區轄張庄、金廠、松山、宅子、和庄、沿汶、黃埠、薛庄、峪子、下峪、大峪11個鄉。1955年10月,第九區以改稱張庄區。1958年2月撤區建鄉時成立張庄鄉。1958年10月成立張庄公社,11月划入沂水縣。1968年8月恢復沂南縣,張庄公社划回沂南縣。1963年5月,張庄公社改稱張庄區。1985年9月撤消張庄區委,建立張庄鎮委。

地理環境


該鎮離沂南縣城駐地12公里,距京滬、日高兩條高速公路出口6公里,省道603線穿越境內,現已通車的迎賓大道縱貫全境,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該鎮全年合同利用外資9.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3億元,2007年人均收入純收入達到3900多元。
鎮黨委、政府立足實際,充分發揮山多地廣、自然資源豐富的優勢,優化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釀酒葡萄種植業、林果業和畜牧養殖業,在畜牧業方面,狠抓了品種改良,引進利木贊牛、德國黃牛等改良品種。

自然資源


本鎮資源豐富,招商和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境內已探明礦資十餘種,有堪與世界著名的“巴西藍”相媲美的“中國藍”花崗石,儲量達280萬立方米。並擁有全省最大的石英砂礦,儲量達5000萬噸。該鎮頁岩資源豐富,現已建成投產磊鑫建材、寶星頁岩等大型頁岩磚製造企業。由青島客商投資的東方莊園葡萄酒業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5億元,現已全面開工建設,部分釀酒車間已開始生產,全鎮共有個體私營企業21家、外商投資企業18家、縣屬企業3家。
本鎮境內有明朝石碑、留田突圍遺址、維多利亞度假村、和庄三角山等觀光旅遊景點。近幾年,黨委政府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精神文明建設得到不斷加強,計劃生育、文化教育事業等都取得顯著成績,2005年12月該鎮和庄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創建精神文明工作先進村;自1996年起先後有宋平、姜春雲等中央領導到該村視察工作,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本鎮堅持高起點設計、高質量開發、高標準建設,使城鎮面貌大為改觀,高標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鎮政府將投資50萬元新建橋頭三角廣場一處,投資120萬元拓寬硬化南北大街,硬化路面1800米,同時大力實施硬化、綠化、亮化、美化“五化”工程,並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全面提升鎮駐地文明水平。

行政區劃


區劃詳情
簸箕掌村張庄四村前漢沿村大橋村北黃埠村北官莊村
新莊村潘家湖村松泉峪村張庄一村薛家埠村中輝山村
大窪村郭家峪子村周家峪子村四山子村崮崖村前輝山村
小河村杏山莊村大惠家莊村大峪村小惠家莊村張家嶺村
後漢沿村南沿汶村宅子村譚家峪子村留田村松山村
上澇坡村埠子村和庄村上峪村大岱村五聖堂村
花峪庄村杏埠子村后輝山村北唐山子村左家峪子村南官莊村
蔣家莊村北沿汶村水滸山村峪口村下峪村朱家坪村
薛家宅子村薛家圈村金廠峪村石門亭村張庄二村鈕家溝村
下澇坡村張庄三村

經濟發展


張庄鎮農業、工業全面協調發展。在農業方面,大力推廣特色農業,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桃、板栗、釀酒葡萄、黃煙等,初步形成了花虎嶺油桃園、三角山優質林果園、上峪板栗園和葡萄園等四大基地和以烤煙、桑蠶、林果、瓜菜、畜牧為主的農業五大支柱產業。共發展烤煙3000畝、桑園2000畝、林果3萬畝、瓜菜8000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3.1萬畝,花生種植面積1.6萬畝,地瓜種植面積1萬畝。在工業方面,在原有軸承製造、大理石加工、石英砂生產、焦炭製造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的基礎上,科學分析,合理引導,不斷擴展各產業領域的發展,相應帶動頁岩磚生產、葡萄酒釀造、農副產品加工等眾多產業集群發展,先後建成了東方莊園葡萄酒、青島前哨精密花崗岩、維多利亞溫泉度假村、磊鑫建材、友盟制焦、寶星頁岩磚和北晨建材等7個過千萬元的項目,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張庄鎮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全鎮民營經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億元,實現總產值6.3億元,實現利稅5600萬元,合同利用外資1.32億元。已有福建、上海、台灣、北京、加拿大等十幾家外地客商前來投資創業,共發展民營經濟50餘家,外商投資的企業20餘家。其中,投資過千萬的項目6個,投資過500萬元的項目11個,投資6000萬元的沂南縣前哨精密花崗岩石製造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的沂南縣奧邦硅砂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的沂南卧龍石材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的下峪頁岩磚項目等現已全部開工建設,即將發揮效益。年加工300萬噸石英砂的中建材石英砂加工項目已落戶香嶺工業園。已初步形成以“中國藍”板材加工、石英砂加工、軸承製造、工藝品開發、頁岩磚、焦炭等為主的六大企業群體,為全鎮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


名勝古迹

花之寺始建於唐天寶四年(745年),原址坐落在鼻子山南麓。鼻子山在張庄鎮西部,原名王坡鼻山,屬孟良崮山脈,因山形很像人的鼻子得名,主峰海拔475.1米。該寺是一座規模較大的古寺,最大時佔地20畝,寺廟建築18間,為當地一大名勝。今千年古剎已圮,舊址於1961年改建為鼻子山林場場部。寺前一株銀杏,枝葉繁茂,6株側柏,蒼勁秀美。原石碑一座,螭首龜趺,今已身首異處。碑身砌為林場場部台階,殘缺碑文,尚可辨識,石龜匍匐於兩株挺拔的女貞樹下。林場場部西山牆外,有一古井,井台高出地面一米多,不論春旱夏澇,水面常年與地面相平,成為一處奇景。
洪觀寺位於張庄鎮石門亭村北、輝山腳下。佔地5畝,為古老四合院建築,青磚灰瓦,規模宏大。內有佛爺殿、泰山奶奶殿、老爺殿、三關殿、准提殿、龍王殿、子存殿等,共有18間。其中正後方佛爺殿較大,內有三尊佛像。該寺毀於20世紀40年代,今遺址尚有站立和倒地碑各兩通,字跡清晰可辨。村西南橋下有一石碑,尚存“舊有洪觀寺,古剎也,坐山傍水,地稱名勝”等字樣。寺東汶河岸邊尚存一株直徑1.5米、高近10米的古柏,稱“將軍松”。據傳,此松為唐朝秦瓊親手所植。
法雲寺位於張庄鎮大岱村東,始建於宋代。寺院坐北朝南,兩個大門,佔地4畝,房屋14間,為磚石結構。廟宇中軸線前為南大門,北為玉皇殿,前偏西為奶奶殿,再前為準提殿,玉皇殿東為佛爺殿,西為禪堂。准提殿前曾有一棵銀杏樹,粗大而空心,可容納數人在洞內遊玩,后因年久樹枯被砍伐。大門前西面有僧林,林中有兩座石砌墓塔,分別高9層和11層。大門外東側舊有石碑多通,現僅存兩通,分別為明嘉靖九年(1530年)和清咸豐元年(1851年)重建法雲寺時所立。今該寺僅存遺址。大岱村東一石碑,為縣級保護文物,碑高3.55米,下為贔屓碑座,頭東尾西,長1.87米,寬0.95米,高0.55米;中為碑身,高2.25米,寬0.92米,厚0.27米;碑帽高0.75米,寬1.15米,厚0.27米。兩面刻有二龍戲珠浮雕,中間有“重修法雲寺記”6字。正面為明嘉靖九年(1530年)重修法雲寺碑文,背面為宗派圖和施主姓名。

戲曲之鄉

張庄鎮民間戲劇豐富多彩,北沿汶村戲班演出的弦子戲很受群眾歡迎。弦子戲是一種古老的戲曲劇種,早在清代中後期就已流傳。同治年間張庄鎮成立“北沿汶弦子戲子弟班”。“沿汶弦子”詞曲樸實易懂,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伴奏以弦子為主,協助柳葉琴、笛子、笙、琵琶、二胡等樂器。其音樂曲牌有300多支,色彩鮮明,格調新穎。其聲調分為大調和小調兩個部分。大調唱腔剛勁、直朴,具有陽剛之美,善於表現豪放、激昂、慷慨、悲壯的感情;小調則曲調華麗、婉轉、細膩,善於抒發內在含蓄、深切纏綿、多愁多緒的情感。由於該戲劇曲牌多樣,聲腔格調獨特,演出時大小劇目均宜上演,甚至三五人也可演小戲或選場。今已整理演出《雀山搬兵》《西湖游景》《玉配和》等30餘個優秀傳統劇目,並多次參加縣文藝會演,在1982年舉行的全縣文藝會演中,該村劇團榮獲“劇種保留獎”。

革命老區

張庄鎮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留田突圍”“鼻子山大捷”“一山子戰鬥”等著名戰役都發生在這裡。張庄還是為國捐軀的著名抗日將領劉震東、劉震西的故里。著名支前模範村和庄村也在張庄鎮境內。

社會事業


烤煙
烤煙
張庄鎮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鎮衛生院新門診樓即將啟用,教育、教學資源配置不斷加強,中學教學成績連續多年位居全縣第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7%,所有村莊全部實現村村通硬化路,有16個村實現村村通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65%,“五型”計生工作不斷推進,投資50萬元,對敬老院進行擴建改造,共建房屋37間,硬化路面400平方米,新擴院牆110米,新蓋廁所十間,併購置了相關日常生活用品,五保集中供養入住率可達95%以上。規劃藍圖,城建初具規模。從張庄鎮小城鎮建設的實際出發,以張南路建設為契機,堅持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高質量搞好城鎮開發建設,使城鎮面貌有大的改觀。一是堅持高起點規劃,抓好鎮駐地大街兩側配套規劃建設。堅持高標準,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鎮政府計劃投資30萬元完善橋頭三角廣場,投資120萬元拓寬硬化汶河路大街,硬化路面,鋪設彩磚,架設路燈。大力實施硬化、綠化、凈化、亮化、美化工程,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全面提升鎮駐地整體水平,切實提高我鎮檔次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