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

漢語詞語

蜉蝣,漢語詞語,拼音是fúyóu,意思是比喻微小的生命。

引證解釋


亦作“蜉蝤”。
1.蟲名。幼蟲生活在水中,成蟲褐綠色,有四翅,生存期極短。
《詩·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毛傳:“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
《漢書·王褒傳》:“蟋蟀俟秋唫,蜉蝤出以陰。”顏師古註:“蝤音由,字亦作蝣。”
晉郭璞《遊仙詩》:“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
柯靈《香雪海·給人物以生命》:“否則只好朝生而暮死,與蜉蝣同壽。”
2.比喻微小的生命。
明許自昌《水滸記·聚義》:“雲天誼,詎可量,匡救蜉蝣離虎狼,復垂憐閫內荊釵,使夫妻團圓無恙。”
3.比喻淺薄狂妄的人或文辭。
袁枚隨園詩話》卷一:“今人未窺韓柳門戶,而先掃六朝;未得李杜皮毛,而已輕溫李:何蜉蝣之多也。”
何啟胡禮垣《曾論書後》:“此而羣喙猶未息也,吾請質諸聖訓以掃俗學之蜉蝣,稽諸聖言以靖偽儒之簧鼓。”
4.猶浮蟻。浮於酒面上的泡沫。
五代譚用之《貽費道人》詩:“碧玉蜉蝣迎客酒,黃金轂轆釣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