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
眼球壁中層的扁圓形環狀薄膜
眼球壁中層的扁圓形環狀薄膜。位於角膜和晶狀體之間,透過角膜可以看到,俗稱“黑眼球”。中央有一個小圓孔,稱瞳孔,光線由此進入眼內。虹膜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內含色素、血管、平滑肌。虹膜的顏色因含色素的多少和分佈的不同而異,一般有黑色、藍色、灰色和棕色等幾種。
虹膜內有環繞瞳孔排列的平滑肌,叫縮瞳肌(瞳孔括約肌),以及自瞳孔周圍呈放射狀排列的平滑肌,叫散瞳肌(瞳孔開大肌)。前者受副交感神經支配,後者受交感神經支配。強光照射眼睛時,瞳孔括約肌收縮,限制光亮進入;光線微弱時,瞳孔開大肌放大瞳孔,增加光線進入。正常瞳孔的大小還與年齡、屈光狀態等許多因素有關。1歲以內的乳兒瞳孔最小,以後逐漸增大,青春期以後又逐漸變小。近視眼的瞳孔大於遠視眼。人在疼痛、驚恐時,瞳孔散大,而在睡眠時,瞳孔縮小。
在眼球中膜的最前部,位於角膜和晶狀體之間,將其腔隙分隔成眼前房和後房虹膜呈圓盤狀,中央有一圓孔,稱為瞳孔(pupil)。在瞳孔周圍虹膜組織內含有兩種平滑肌纖維:一種向虹膜周邊呈放射狀排列,稱瞳孔開大肌(dila-tor pupillae),受交感神經纖維支配,收縮時使瞳孔開大,讓更多的弱光吸收;另一種環繞瞳孔周圍,稱瞳孔括約肌(sphincter pupillae),受動眼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纖維支配,收縮時使瞳孔縮小,以減少強光刺激。虹膜內層上皮細胞含有黑色素細胞,由於其數量的多少和分佈情況不同,致使人類的虹膜呈現有黑色、藍色或灰色等各種不同的顏色。
又稱虹彩。是位於眼內最前部的葡萄膜組織,由視杯前段的神經外胚葉和其前部的中胚葉組織發育而成。它的起點和睫狀體前緣相續,向中央延伸到晶狀體前面的遊離緣為止,成為將眼球前後房分開的一個重要隔膜。其中央或稍偏鼻側有一圓孔(或近似圓形)稱為瞳孔,具有適應外界光線的強弱以調節進入眼內的光亮作用。虹膜有前、后兩面,前面又分虹膜瞳孔部和虹膜睫狀部。虹膜的根部附著在睫狀體前面的中央,構成前房角後壁之一部分,因此虹膜根部位置的前後移動,將直接影響房角的寬窄。虹膜的厚薄不一,根部較薄(故常因眼部挫傷而發生虹膜根部斷裂),向內逐漸增厚,至虹膜小環為虹膜的最厚部,約0.5毫米(是由於瞳孔括約肌的存在之故),再向內達瞳孔緣則又變薄。虹膜的顏色主要取決於虹膜實質層中色素的多少而不同,且與種族有關,歐美人的虹膜實質中缺乏色素細胞,而虹膜後方的色素上皮細胞的色素正常,其虹膜呈藍色。白化病人的虹膜實質及色素上皮層均缺乏色素細胞,呈粉紅色,是由於眼底反射映襯的結果。我國人的虹膜富有色素,而呈棕褐色。組織學上,虹膜由前向後可分為六層:內皮細胞層、前界膜、實質層、肌肉層、色素上皮層和內界膜層。從胚胎學角度可見:虹膜前層為葡萄膜部,起源於中胚葉組織,包括內皮細胞層、前界膜層和血管層(前葉和後葉);虹膜后層為網膜部,起源於神經外胚葉組織,包括肌層(括約肌和擴大肌)、色素上皮層和內界膜層(有人認為此層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