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國家聯盟

加勒比地區25個國家等

1994年7月24日,加勒比地區25個國家和12個未獨立地區的總統、政府首腦或外長在哥倫比亞的卡塔赫納簽署了加勒比國家聯盟成立紀要,加勒比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Caribbean States-ACS)正式成立。

聯盟簡介


1990年舉行的加勒比共同市場協調委員會會議提出了建立加勒比國家聯盟的倡議。1992年召開的加勒比共同體首腦會議又提出了建立聯盟的設想。
1993年6月,在巴哈馬舉行的加勒比共同體第14屆首腦會議一致決定,以加勒比共同體為核心,建立加勒比國家聯盟。
1998年10月被聯合國接納為觀察員。總部設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
聯盟是政府間的協調、協商和合作機構,其主要目的是加強各成員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社會等各個領域的合作,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維護本地區在國際經濟貿易組織中的利益,實現地區經濟一體化,最終建立一個廣大的自由貿易區。其核心是加勒比共同體。
2001年12月,第三屆首腦會議在委內瑞拉的瑪格麗塔島舉行。25個環加勒比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結束時發表了《瑪格麗塔聲明》,決定將加強在貿易、旅遊、運輸和對付自然災害方面的合作。

成立經過


加勒比國家聯盟
加勒比國家聯盟
1994年7月24日,加勒比地區25個國家和12個未獨立地區的總統、政府首腦或外長在哥倫比亞的海濱城市卡塔赫納簽署加勒比國家聯盟成立紀要,加勒比國家聯盟(簡稱加國聯)正式誕生。1998年10月被聯合國接納為觀察員。
加勒比國家聯盟成立於1994年7月24日,成員共37個,包括加勒比地區所有國家和未獨立的島嶼,總面積達五百多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億,年國民生產總值達5000億美元,對外貿易額1800億美元。
加勒比國家聯盟的宗旨是:加強各成員之間的合作,維護它們在國際社會中的利益,促進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地區經濟一體化,最終建立一個廣大的自由貿易區。
加勒比國家聯盟成立一年多以後,於1995年8月17日、18日在千里達托貝哥首都西班牙港召開第一屆聯盟首腦會議,就實現其宗旨應遵循的原則和今後將要採取的具體行動進行了討論,並簽署了《原則聲明》和《行動計劃》兩個文件,為今後成員國之間更好地開展合作,推進地區一體化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聯盟成員


25個(2001年12月):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多米尼克、多米尼加、薩爾瓦多、墨西哥、格林納 達、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牙買加、尼加拉瓜、巴拿馬、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蘇利南、千里達托貝哥、委內瑞拉。
准成員3個:法國(代表法屬蓋亞那瓜德羅普和馬提尼克)、荷屬安的列斯和阿魯巴
觀察員16個: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智利、厄瓜多、埃及、印度、義大利、韓國、荷蘭、摩洛哥、秘魯、俄羅斯、西班牙、英國、土耳其。

原則聲明


加勒比國家聯盟會議通過的《原則聲明》指出,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貿易自由化以及對資金和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向加勒比國家提出挑戰,加勒比國家之間進行合作是應付這種挑戰的最好方式。加勒比地區國家全部為發展中國家,其中許多是面積小、國力弱的小國和窮國。
世界經濟區域化、集團化趨勢給它們,特別是那些小國和窮國造成巨大壓力。它們聯合起來,組成加勒比國家聯盟,目的就在於加強合作,共求生存和發展。
《原則聲明》中規定,推進地區一體化進程“必須尊重成員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它們的人民的自主權,尊重法制,尊重民主權利,尊重人權,和平解決爭端”。這一重要而且有針對性的規定,不但是指導加勒比聯盟成員國合作和走向一體化的根本原則,也是從側面說給鄰近的美國聽的。
美國一向把拉美和加勒比當作自己的後院,動輒就對不聽它指揮的國家實施封鎖甚至動用武力。加勒比聯盟成員之一的古巴只因自主選擇了自己的發展道路,就受到美國長達三十多年的封鎖,凡與古巴有貿易關係的國家也受到美國的制裁和恐嚇。
加勒比國家聯盟吸收古巴入盟實際上就是對美國霸權主義行徑的間接抗議和反對。加勒比聯盟在《聲明》中強調國家主權原則的用意之一就是提醒美國在今後建立西半球自由貿易區的過程中,不要搞霸權主義,要尊重他國的意願。
加勒比國家聯盟把旅遊、貿易、交通確定為本地區最初加強合作、優先發展的項目,並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這是加勒比各國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做出的選擇。旅遊、貿易、交通是加勒比各國相輔相成的基本經濟部門,這3個部門的發展將帶動其他經濟部門的發展,並為本地區各國今後發展其他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礎。加勒比國家聯盟的成立,使加勒比地區開始了一個發展的新紀元。

聯盟宗旨


加強各成員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磋商、合作和協調行動,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維護本地區在國際經濟貿易組織中的利益,實現地區經濟一體化,最終建立一個廣大的自由貿易區。

聯盟領導


現任秘書長瓊·蘇莫爾(June Soomer,聖露西亞人),2016年6月就任,任期至2020年。
前任秘書長諾曼·格文(Norman Girvan,牙買加人)。
部長理事會主席(2002年)吉列爾莫·奧古斯托·佩雷斯(Guillermo Augusto Perez, 宏都拉斯外長)。

聯盟總部


秘書處設在千里達托貝哥首都西班牙港。

組織機構


部長理事會是主要的決策機構。下設六個專門委員會:
1. 貿易發展和對外經濟關係委員會;
2. 環境和加勒比海保護及自然資源委員會;
3. 科學、技術、衛生、教育和文化委員會;
4. 預算和行政委員會;
5. 可持續旅遊委員會;
6. 運輸委員會。
部長理事會是主要的決策機構,每年舉行一次會議。下設貿易發展和對外經濟關係、預算和行政、可持續旅遊和發展、交通、減災五個專門委員會。

與中國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下文簡稱為中國)自立國以來,除了向蘇聯實行“一面倒”的外交政策外,還主力向包括拉丁美洲在內的第三世界國家建交,但由於拉丁美洲在美國的嚴密觀察下,尤其加勒比海諸國因地理上更相當接近美國,中國在拉丁美洲的“立足第三世界”策略一直未能實行。古巴因於1959年卡斯特羅建立共產政權后,與中國有了共同的政治體系,在1960年9月28日與中華民國斷交后,於同年12月28日與中國建交,為首個與中國建交的加勒比海聯盟成員國,以致是整個美洲地區的國家。自1971年中美關係轉好后,美國已有跡象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此後,加勒比國家聯盟成員中的墨西哥、蓋亞那、委內瑞拉、牙買加、千里達托貝哥、蘇利南和巴貝多於1970年代開始與中國建交,皆早於美國與中國建交;1980年代,安地卡及巴布達、格瑞那達、尼加拉瓜和貝里斯與中國建交;1990年代,巴哈馬和聖露西亞與中國建交;2000年代,多米尼克、哥斯大黎加與中國建交。
雖然自中美之間外交關係建立后,之後不少加勒比海國家都跟著改變立場,向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但仍有一些加勒比國家聯盟的國家依然只承認中華民國才是合法政權而與之繼續保持外交關係,包括海地、宏都拉斯、瓜地馬拉、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和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共六國;貝里斯和聖露西亞立國初期已與台灣建交,但之後也一度與大陸建交而向台灣斷交,但後來因政黨的改變而再一次轉於台灣建交;至今,除了上述提及的十個國家沒有與中國建交外,其它都有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主要活動


截至2001年底,加勒比國家聯盟舉行了三屆首腦會議和六屆部長理事會會議。
1995年8月17日至18日,加國聯第一屆首腦會議在千里達托貝哥舉行。25個國家和11個地區的共500名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一致通過了《原則聲明》和《行動計劃》兩個文件。
1999年4月16日至17日,加國聯第二屆特別首腦會議於在多米尼加首都聖多明各舉行。成員國13位總統、9位總理和法國等五國的部長出席了會議。會議通過了《聖多明各聲明》和《關於建立加勒比可持續性旅遊區的聲明》。會議討論了本地區政治、經貿、文化、交通、抗災、反毒等問題。
2001年12月11至12日,加國聯第三屆首腦會議在委內瑞拉的瑪格麗塔島召開。會議重點討論了9.11事件后地區可持續旅遊業發展等問題,並簽署了"瑪格麗塔宣言和行動計劃"和"建立加勒比可持續發展旅遊區協議"。會議還決定建立"大加勒比合作區",在可持續發展旅遊、貿易、交通運輸和自然災害防治等方面加強合作。會議支持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目標,但強調美洲自由貿易區應給發展中國家和小國以特殊待遇。
1995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加國聯第一屆部長理事會會議在瓜地馬拉城召開。代表們重申決心加強合作,成為一個貿易集團。
1996年12月12日至13日,加國聯第二屆部長理事會會議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召開。24個國家以及地區和有關國際組織的代表與會。會議決定設立“特別基金”,發展各國合作。決定接納阿根廷、巴西、厄瓜多、印度、義大利、西班牙為觀察員。
1997年11月27日至28日,加國聯第三屆部長理事會會議在哥倫比亞的卡塔赫納舉行。重申致力於民主、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加強一體化進程。會議接納俄羅斯、智利、埃及、秘魯、摩洛哥、阿魯巴和荷蘭為觀察員。
1998年12月10日至11日,加國聯第四屆部長理事會會議在巴貝多首都布里奇頓舉行。來自23個成員國、3個准成員國和地區、14個觀察員國和14個地區及國際組織的代表以及4位特邀嘉賓出席了會議。會議確定了加勒比地區21世紀社會及政治發展日程表;主張採取政治和經濟措施來幫助全球化和地區開放進程中的小國經濟;關注受自然災害侵襲地區的預防、救災和重建工作;建議國際社會承認加勒比海為可持續發展的特別地區。會議接納荷屬安的列斯和阿魯巴為準成員,韓國為觀察員。
1999年12月12日至13日,加國聯第五屆部長理事會會議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舉行。會議對加國聯秘書處官員進行了改選,選舉產生了部長理事會執委會成員。同意接納英國為加國聯觀察員。決定下屆會議將於2000年12月在宏都拉斯舉行。
2000年12月6日至8日,加國聯第六屆部長理事會會議在宏都拉斯的聖佩德羅蘇拉市舉行。會議選舉了新的部長理事會執委會成員。同意接納土耳其為觀察員。
2013年4月26日,加勒比國家聯盟第五屆政府首腦峰會於海地閉幕,墨西哥、多明尼加、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及東道國海地的國家元首出席閉幕式,古巴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兼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率團出席。會議期間,加勒比國家聯盟部長理事會明確反對美國對古巴施加的經濟、貿易與金融封鎖,並再次呼籲美國停止實施赫爾姆斯-伯頓法案。會議討論了可持續旅遊、對外經貿發展、交通、減災等議題,並將教育、文化、科技、加勒比海及加勒比國家聯盟特別基金等議題列入未來兩年行動計劃。
2014年4月30日第六屆加勒比國家聯盟首腦會議在墨西哥東部城市梅里達召開,25個聯盟成員均參加了本次會議。墨西哥總統培尼亞·涅托在開幕式上表示,墨西哥重申將致力於推進加勒比地區的繁榮與發展。他指出,加勒比海是周邊各國的共有財產,能提供豐富的生物資源和旅遊資源,但同時也是各國所面臨的許多共同挑戰的源頭所在。在應對諸如交通運輸能力欠佳、自然災害頻發等共同挑戰時,最好的途徑就是展開合作。
2015年3月10日,加國聯第20屆部長理事會會議在瓜地馬拉安提瓜城舉行。會議討論了解決委內瑞拉民主問題的措施,還一致選舉海地為2015-2016年度部長理事會輪值主席國。
2016年6月2至4日,加國聯第7屆峰會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舉行。峰會以“推動大加勒比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就發展貿易、交通、旅遊、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等進行討論,通過《哈瓦那聲明》和《2016-2018行動計劃》。
2017年3月10日,加國聯第22屆部長理事會和首屆合作會議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舉行。會議就加強內部團結、推動一體化進程、共同應對貧困、氣候變化等議題進行討論,會上接納日本、阿聯酋、巴勒斯坦為觀察員。
2018年3月14至16日,加國聯第23屆部長理事會和第二屆合作會議在委內瑞拉瑪格麗特島舉行。會議就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開展防災減災合作,促進地區發展等議題進行討論。

關聯機構


經過數年發展,加勒比國家聯盟在區域政治、反恐、抗災、民主等政治性問題上形成了區域強大的影響力的政治傾向組織,難以在區域經濟、貿易等問題上發揮靈活與創造性。為了更好的發展區域經濟,擺脫全球經融危機的影響,2014年8月,安提瓜、聖基茨等國在加勒比自由貿易協會基礎上發起成立加勒比自由貿易區,意圖通過在加勒比共同體各成員國建立專業自由貿易園區的方式來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形成覆蓋加勒比海地區的世界一流經濟特區。
加勒比自由貿易區是由加勒比自由貿易協會(CaribbeanFreeTradeAssociate,CARIFTA)發展而來的。加勒比自由貿易協會於1965年12月由安地卡及巴布達、巴貝多、蓋亞那聯合建立,旨在逐步做到取消彼此間的關稅和進口數量限制,促進勞動力自由流通。1965年至今,成員國陸續增加至15國。
加勒比自由貿易區投資有限公司是由加勒比共同體建議、安地卡及巴布達自由貿易和加工區管理委員會批准、多個加勒比共同體組織參與、國際產業園區投資企業投資的、專註於加勒比自由貿易區投資的企業。加勒比自由貿易區投資有限公司的目標是在加勒比海地區15個國家投資15個具有相應國家特色的自由貿易園區,投資總額達150億美元、總開發區域面積達30平方公里。

合作平台


為了更好促進加勒比地區經濟發展,加勒比自由貿易聯盟組加勒比自由貿易區,聯合世界各地自貿區研究機構團體及個人學者、專家共同發起成立了世界自由貿易區聯合會。旨在為聯合會會員提供全球自貿區資訊及研究的最新動態,促進各地方會員的交流,通過資源導入、全球招商等方式幫助會員實現各自的戰略目標。藉此使得各自貿區的信息溝通更加便捷,提高合作效率,促進各國/地區之間的自由貿易,最大程度發揮自貿區的作用。
世界自貿區聯合會定位於聯合國經濟社會發展組織特殊諮詢機構,是相對於政府機構的外圍組織,在官方行為過程中作為第三方,起到輔助和補充的作用。自貿區聯合會將致力於自貿區研究、創新、自貿區合作、企業培訓等領域,全面整合各種資源,成為諮詢交流平台、合作促進平台、研究平台、培訓平台、糾紛仲裁平台和投資平台。
世界自由貿易區聯合會作為國際性的非盈利組織,將充分貫徹自由貿易的精神,促進自由貿易區之間的深度合作,充分挖掘各國自由貿易區的協同效應,實現雙邊貿易、雙向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並通過對各國自由貿易區的深度研究和交流,發展成為聯合國經濟社會發展組織特殊諮詢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