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原鎮

豐原鎮

豐原鎮隸屬於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位於秦嶺北麓,渭河之南,西臨沋河川,東與華縣相依,屬龍尾坡之上,長稔塬(長壽塬)之首鎮。境內三面均為台原地帶,總面積43.47平方千米,轄24個行政村,11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468人(2020年),耕地面積4.32萬畝。

全鎮有初中1所、小學12所。境內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王忠嗣墓(木張村東北)、劉村古冢(劉村西北)。截至2020年6月,豐原鎮下轄15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豐原鎮地處秦嶺北麓、臨渭區南部的崇凝塬(又叫長稔塬)上,東與華縣高塘鎮接壤,南與崇凝鎮相鄰,西與閻村鎮相連,北與向陽街道毗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1千米,總面積43.4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豐原鎮地處西塬北部,地勢較為平坦。境內大部為山前台塬,最高點海拔550米,最低點海拔500米。

氣候特徵

豐原鎮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冷、暖、干、濕四季分明,冬夏較長,春秋較短,日照充足,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3.5℃,1月平均氣溫-0.8℃,極端最低氣溫-15.8℃(1969年1月12日);7月平均氣溫30.5℃,極端最高氣溫42.2℃(1966年6月21日)。生長期年平均255天,無霜期年平均210天,最長達245天,最短為19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76.4小時,年總輻射118.6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06天(一般為2月16日—12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555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4—10月,9—10月最多。

自然災害

豐原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大風、低溫、霜凍、雷擊、冰雹等。旱澇災害年均發生3.4次,主要發生在4—10月;風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主要發生在6—9月;冰雹災害年均發生0.6次,主要發生在4—8月。

歷史沿革


明代時,此地素有“長稔塬”(又名豐塬)之稱,故得名豐原鎮。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中源縣治此。
明清隸神川鄉西南里。
民國十一年(1922年),隸豐原鄉。
1949年5月,設豐原鄉屬豐原區,轄24個村。
1956年2月,隸崇凝區。
1957年,撤區隸渭南縣。
1958年9月,屬長豐原公社。
1959年1月,稱豐原管理區屬崇凝公社,轄24個生產大隊。
1961年5月,稱豐原公社屬崇凝區。
1983年5月,改設鄉,轄2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13個村民小組。
1998年3月,改為鎮。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豐原鎮轄區總人口2727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61人,城鎮化率9.0%。另有流動人口650人。總人口中,男性13646人,佔50.0%;女性13632人,佔50.0%;18歲以下6179人,佔22.6%;18—35歲6272人,佔23.0%;35—60歲10407人,佔38.2%;60歲以上4420人,佔16.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7276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27.1人。
截至2018年,豐原鎮戶籍人口26384人。
2021年7月,臨渭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豐原鎮人口數為18468人。

交通運輸


豐原鎮境內有1條縣級過境公路,境內長3.6千米,通往渭南市區、橋南鎮,站為北雷、豐原和三聯;有鄉(鎮)級通村公路8條,總長68千米,實現公路村村通。截至2011年末,豐原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2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4.9米;道路鋪裝面積7.2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27.3平方米。截至2011年末,豐原鎮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1條,年客運量40.5萬人次。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豐原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村文化活動中心10個,7個村成立了鑼鼓隊或秧歌隊。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豐原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720人,專任教師35人;小學5所,在校生730人,專任教師6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5%;初中1所,在校生780人,專任教師6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渭南市臨渭區豐原初級中學等。2011年,豐原鎮教育經費達1446.8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446.8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446.8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446.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2.7%、22.8%、25.6%、25.6%。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豐原鎮有鄉級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24個,病床78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8張,固定資產總值7萬元。專業衛生人員9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豐原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5萬人,參合率98%;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75.6歲,其中男牲73.4歲,女性77.1歲。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豐原鎮轄豐原、北雷、灌芝、勝利、高家、西伍、西關、黨家、蘆王、流村、東蘆、西堯、三聯、閆家、呂家、三孝、郭堡、定王、明星、三星、吳田、閔家、阿桿、木張24個行政村;下設113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豐原鎮下轄15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豐原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502113200121豐原村
610502113201220北雷村
610502113202220伍星村
610502113203220勝利村
610502113204121灌芝村
610502113205220西關村
610502113206220閆呂村
610502113207220阿桿村
610502113208220流村村
610502113209220閔家村
610502113210220西堯村
610502113211220三聯村
610502113212220三孝村
610502113213220明星村
610502113214220吳田村

自然資源


農業資源豐富,良好的自然環境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全市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平原綠化達標鎮。蘋果面積1.6萬畝,早實核桃4500畝,獼猴桃面積5000餘畝,肉鴿養殖年存欄6.5萬對上,生豬出欄5萬頭上,沼氣2000眼,境內基礎設施健全,通村水泥路里程達到89公里上。全鎮有耕地43286畝,屬陝西省節水灌溉示範區,有效灌溉面積萬餘畝,主產小麥、玉米、油料及豆、薯類等農作物。從二十世紀末開始,該鎮按“穩糧、興牧、優果”的布局,在三聯、黨家、豐原等村利用節水灌溉工程的有利條件,建成千畝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帶動起全鎮優質小麥種植萬餘畝。在定王、明星、西關、東蘆、灌芝等村建立養殖基地,百頭以上的牛、豬、羊養殖場7個,使全鎮家畜、家禽穩步發展。

經濟建設


2005年,全鎮有秦川牛2000多頭、豬8000多頭、羊4000多隻、雞15萬隻。在阿干、三孝、郭堡、北雷、木張等村建成優質果木基地,借“退耕還林、再造山川秀美”的契機,在周邊坡塬地帶建成蘋果、獼猴桃、杏、柿子、花椒林帶萬餘畝。該鎮柿子、紅薯已成為當地拳頭產品。阿桿、閔家村已被渭南天斗蛋業公司定為無公害雞蛋生產基地。全鎮有各類企業及個體戶260多家,企業年產值在4750萬元左右,佔總產值60%,從業人員近5000人。至2005年底,全鎮工農業總產值819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89.8元。

文化發展


在全鎮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豐原鎮經濟建設步伐加快,社會民生明顯改善,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民眾素質不斷提高,文明創建實現了新的突破。連續多年被區委、區政府授予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先進單位、“一村一品”工程先進單位,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後進村整建先進黨委、基層黨建工作先進黨委、民政工作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創建先進村鎮、綜治、維穩先進單位;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信訪穩定“三無”鄉鎮、綜治工作先進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