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秦語的結果 展開

秦語

語系

秦語,屬於漢藏語系漢語族,即所謂今中原官話關中片、秦隴片、隴東片等方言的合稱,指今秦地的語言。

歷史發展


秦語的前身是屬於秦隴方言的後裔,中古全濁聲母大部分變成對應發音部位的送氣清音。
秦語是一大北方漢語語言,其主要分佈於隴中、隴東、關中中西部、南疆,甚至由於歷史移民原因,在中亞的哈薩克等國還有“東干語”的存在,各地雖有語音差異,但系統上較為統一。

聲調系統


秦語區各地單字調
調類
次濁全濁清、次濁全濁
西安3135534431354
華陰2124534421244
咸陽3124524431244
渭南2124424421244
寶雞3135535531354
安康2124534421244
平涼3124534431244
慶陽3124534431244
天水1353214133
中亞東干語13534444133
蘭州紅古話2453242
連續變調
1、陰平+陰平=陽平+陰平
2、陰上+陰上=陰平+陰上
3、陰上+陰上=陰去+陰上
聲母韻母系統
pm
fv
kxŋ/ȵ
tn/ȵ
ʧʉ-(pfʏ-)ʧʰʉ-(pfʰʏ-)ʃʉ-(fʏ-)ʒʉ-(vʏ-)
tɕʰɕ
tstsʰs/sʲz
tʂ(tçʲ、cʲ)tʂʰ(tçʰʲ、cʰʲ)ʂ(çʲ)ʐ(ɟʲ、ʝʲ)
l
ɑɔɛiʊyɯɿʅʉ-(ʏ)æ
ɒueiyoɤuuoʅɛ
iɤuueiiɒu
æ̃(ã)ɔ̃(ɑɣ̃)əɣ̃ʊ̃
iæ̃ (iã)
uæ̃
(uã)
yæ̃
(yã)
iẽuẽyẽ
iɔ̃
(iɑɣ̃)
uɔ̃
(uɑɣ̃)
iəɣ̃iʊ̃

秦語現狀


以西安為例,由於歷史原因,移民比周邊多,所以從元代開始,西安話就比周邊的方言不純粹,到了上世紀河南發生飢荒,逃難的河南移民講東部的中原官話帶入西安,使得西安的音系開始紊亂,到了上世紀末,西安音系全盤瓦解,丟失準繩,在恢復高考後,80后開始學習普通話,至今使得在沒有準音下的80 90 00后的西安年輕人的關中音系徹底摧毀,之後則用普通話拼接方言殘片,再借用西安經濟地位自我標榜為標準陝西話,其實西安話的正在消失,普通話的大力推廣和方言生存空間的萎縮,導致西安人的母語能力近乎退化。

白讀系統


古全濁聲母塞音、塞擦音不分平仄一律今讀送氣清音
關中全濁仄聲送氣律排行地區比率
1華陰、洛川、銅川、大荔95%
2韓城94%
3合陽93%
4澄城91%
5黃陵90%
6華縣、白水、宜川、岐山、富縣、蒲城、丹鳳80%~89%
7渭南、旬邑、麟游70%~79%
8寶雞、千陽、富平60%~69%
9淳化40%
10三原、涇陽、耀縣20%~39%
11西安、戶縣、涇陽、周至、臨潼、咸陽、藍田、禮泉、乾縣<20%
麻韻三等開口字
切韻ȵʑiasiatɕʰiajiajiajiajiatsiadziasia
秦語ʐɑsʲiɑtʂʰɑtsiɑtsʰiɑsʲiɑ
客語ŋiasiatʃʰajiajiajiajiatsiatsiasia
切韻ziasiatɕiaɕiaɕiatɕʰiaɕiaɕiatsiasia
秦語sʲiɑsʲiɑtʂɑʂɑʂɑtʂʰɑʂɑʂɑʦiɑsʲiɑ
客語siasiatʃaʃatʃatʃʰaʃaʃatsiasia
中古tɕiatɕiaɕiaziasiatɕiatsʰiaɕiaʑia
秦語tʂɑtʂʅɛtʂʰɑsʲiɑsʲiɑtʂʅɛʦʰiɛʂʅɛʂʅɛ
客語tʃatʃʰasiatsʰiatʃatsʰiaʃaʃa
宕攝舒聲入聲字一律混入果攝
不論在關中還是秦隴和晉南,宕攝字鼻音韻尾-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一般弱化路徑如下,括弧內是處於該階段的此時
ɑŋ→ɑɣ̃(西安等多數市縣)→ɑ̃(寶雞)→ɒ̃(太原)→ɔ̃(西寧)→o(大荔)→ɤ(韓城)
梗、曾攝舒聲字白讀不混
梗攝曾攝
切韻bɣiæŋdeŋdʑiᴇŋʃɣæŋɦɣæŋpɨŋtəŋdʑɨŋɕɨŋkɨŋ
普通話piəŋtiəŋtʂʰəŋʂəŋɕiəŋpiəŋtəŋtʂʰəŋʂəŋtɕiəŋ
秦語
白讀
pʰiɛtʰiɛʂʅɛʃɑpiəɣ̃təɣ̃tʂʰəɣ̃ʂəɣ̃tɕiəɣ̃
晉語
白讀
pitiʂʅsɿpiəŋtəŋʂəŋʂəŋtɕiəŋ
白讀系統-微母獨立為 v
微母影母&雲母
切韻mʉɐnmɨunmʉimʉɐŋʔʉɐnʔuənɦɣiuᴇʔwɑŋ
普通話uanuənueiuaŋuanuənueiuaŋ
秦語væ̃vẽvivɔ̃uæ̃uẽueiuɔ̃
吳語
mᴇ
vᴇ
mən
vən
mi
vi
mɒŋ
vɒŋ
uənɦuᴇuɒŋ
影、疑母幾乎完全合流
開口洪音合口洪音開口細音合口細音
影母愛ŋæ凹uɑ影ȵiɛ遇y
疑母我ŋæ我ŋuo、瓦uɑ硬ȵiɑ/ȵiɛ語ȵy、玉y
效流攝唇音聲母字讀模韻
唐代《資暇集》卷中描寫北方的一段“俗譚”:“帽為慕,保為補,褒為逋,暴為步。”體現了唇音豪韻後高化的結果。
羅常培先生研究,唐五代西北方音的第五攝[u]韻母甲就有侯尤韻唇音字。請看唐代四種漢藏對音資料所反映出來的侯尤韻唇音字的讀音:
《千字文》:侯韻 茂’bu;尤韻 婦bu 九gu’u 酒dzu’u 富p‘u 阜p‘u;
《大乘中宗見解》:尤韻 不’bu 否p‘u 覆p‘u
《可彌陀經》:尤韻 不pu
《金剛經》:侯韻 牟’bu;尤韻 不pu/p‘u
除了《千字文》中的九和酒不是唇音字外,其餘都是唇音字,由此可知,唐五代西北方音中的侯尤韻唇音字就己經露出了與遇攝合流的端倪。宋代西北方音繼承了這一現象,今關中片與汾河片方言仍然保存。
——《中原官話汾河片方言白讀層與宋代西北方音的比較研究》
白讀pʰʊpʰʊpʰʊ
日母止攝字讀zɿ
切韻ȵiɪȵiᴇȵɨȵɨȵiᴇ
唐西北方音ʑɨʑɨʑɨʑɨʑɨ
秦語白讀zɿzɿzɿiȵiɛ
支微入魚現象
山西、陝西和甘肅三省方言的“支微入魚”現象存於白讀音中,表明它不是新出現的,而是存在已久的。那麼,它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敦煌石窟發現的唐五代漢藏對音材料、漢字注音材料和俗文學中的別字異文表明,“支微入魚”現象至遲在唐五代的西北方音中已經出現。
——《晉陝甘方言的“支微入魚”現象和唐五代西北方音》
止攝合口字切韻秦語吳語
韋圍緯違葦渭ɦʉiyy
畏喂蔚慰尉ʔʉiyy
ziuɪɕy
ŋʉiy
tsiᴇtɕya/tɕytsɿ
ziuᴇtɕʰy
siuᴇɕysɿ
tsʰiuᴇitɕʰy
tsʰiuɪtɕʰy
ɡɣiuɪtɕʰy
hɣiuᴇɕy
hʉiɕy
tsiuɪtɕy
淚壘liuɪly
siuᴇiɕy
siuɪɕy
ɕɣiuɪʃʉsʮ/sɿ
dʑiuᴇʃʉ
tɕʰiuᴇʧʰʉtsʰʮ/tsʰɿ
ɖɣiuᴇʧʰʉ
秦隴去聲為入
上古次入聲字在中古秦音中讀入聲,再後來併入平聲
廢fɑ21,歸陰平,~炭tʰæ̃44;
淚ly21,歸陰平,眼ȵiæ̃53~;
素səu21,歸陰平,~菜tsʰæ44=蔬səu21菜;
塑səu21,歸陰平,雕tiɑu21-24~;
廁tsʰei21,歸陰平,~所fo53;
廁sɿ21/tsɿ21,歸陰平,茅mɑu24~;
秘mi21,歸陰平,~密mi21;
赦ʂɛ21,歸陰平,~免miæ̃53;
錯tsʰuo21,歸陰平,沒mo21-24~;
瞀mʊ24,歸陽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