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常培
羅常培
羅常培(1899年8月9日-1958年12月13日),薩克達氏,滿族,屬正黃旗,北京人。字莘田,號恬庵,筆名賈尹耕,齋名未濟齋。北京大學畢業。語言學家、語言教育家。歷任西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教授,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所長。
羅常培畢生從事語言教學、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方言調查、音韻學研究。與趙元任、李方桂同稱為早期中國語言學界的“三巨頭”。其學術成就對當代中國語言學及音韻學研究影響極為深遠。1950年,籌建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並任第一任所長。還曾任《中國語文》總編輯、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普通話審音委員會委員和召集人、1954年和1958年兩屆全國人大代表、《語言研究》常務編委等。他曾參加制訂《漢語拼音方案》的討論,創辦了北京大學語言專修科。
羅常培
1907年,考入京師公立第二兩等小學堂,與舒慶春(老舍)同學。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
1919年,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又到哲學系學習了兩年,接受了西方的學術思想和治學方法。曾歷任北京第一中學校長、西安西北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主任等。
1921年,畢業後於北京及天津的中學任教。
1926年至1928年,先後赴西安的西北大學、廈門大學及廣州的中山大學任教。
1929年,傅斯年成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羅常培與趙元任、李方桂為該所語言組第一批聘用的研究員。
羅常培
1937年,因戰爭爆發,隨北大轉至由北大、清華、南開共同組成的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該校遷往雲南,易名西南聯合大學,羅常培也隨校到雲南。
1944年,到美國講學。
1948年,在得知聞一多先生被刺的消息后,毅然回國。繼續於北大任教。
1950年,羅常培獲任命負責籌建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並任第一任所長。
1958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59歲。
在漢語韻學方面,他著有《漢語音韻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49年初版,1956年再版)、《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第一分冊》(合作,科學出版社,1958年)等專著及一些論文。《漢語音韻學導論》是普及漢語音韻學的入門書。重點在音理方面,將漢語音韻學里的聲、韻、調、切4個概念講清楚,並據語音學原理,對傳統的音韻學術語進行爬梳、整理,有助於初學者消除心目中對漢語音韻學的那種“玄虛、含混、附會、武斷,甚至還有些神秘難學”等的偏見。《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第一分冊》是一部學術著作。作者試圖全面考察漢魏到陳隋820多年間韻部的演變情況。這對於彌補先秦到唐宋之間漢語語音演變史研究上的欠缺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他的《十韻彙編》(合作)是《切韻》系韻書材料的總結集。他還與人一起合譯了高本漢的《中國音韻學研究》(1937年)。這些都是漢語音韻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在漢語方言研究方面,他著有《廈門音系》(1930年初版,1956年新版)、《臨川音系》(1940年)、《唐五代西北方音》(1933年)和《八思巴字與元代漢語》(合作,科學出版社,1959年)等。其中,《廈門音系》中運用現代語音學的方法,詳細分析了廈門音這個重點方音。該書是第一部從學術高度研究廈門方言的著作。《臨川音系》則是第一部使用現代描寫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系統地研究現代贛語的專著。全書17.5萬字。該書對臨川贛語的語音等語言特徵作出詳細地描寫和分析,該書雖是一部研究方言音系的書,但其中已開始注意收集、研究方言的特殊辭彙,並附加了許多語源學的解釋。這些對於今後的方言研究及相關的許多研究都具有示範作用。他的《唐五代西北方音》一書,是中國語言學家寫的第一部探討古代方言音系的著作。
羅常培
在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方面,1956年,他資助成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 。在對西南邊疆少數民族語全面的調查和研究中,他做了不少開創性的工作。這方面他著有《蓮山擺彝語文初探》(合作,北京大學出版社,1950年)、《貢山俅語初探》(《國學季刊》1952年,第7卷第3期)、《國內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概況》(合作,《中國語文》1954年第3期)等論著。
羅常培
老舍與羅常培
老舍與羅常培是小學同學。老舍原來讀私塾,十歲時轉入北京西直門大街高井衚衕口上的兩等小學堂三年級,羅常培也是這個班上的學生。兩人遂開始交往。當時的同學,羅常培給老舍的印象最深。因為羅的學習很好。下午放學,兩人常常到小茶館去聽《小五義》、《施公案》等舊小說,因老舍家境貧寒,聽書的錢總是由家境略好一些的羅常培來付。
羅常培
三年小學后,因學校改辦女校,兩人又各自入了不同學校。可上中學又同入祖家街的第三中學。羅常培雖比老舍幾乎小一歲,因為躍級,班次卻高一級。後來因家貧,老舍不久便考入北京師範學校,因為師範可免收學膳費,還提供製服和書籍等。
1931年初,在濟南齊魯大學教書的老舍寒假回北京,羅常培將北師大國文系畢業的胡絜青介紹給老舍,兩人終於並結連理。
1926年底到第二年初,羅常培在廈門大學開經學通論及中國音韻學史,魯迅先生也恰在這裡任教。其時老舍在英國教書,業餘時間寫出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脫稿后曾寄羅常培看。羅自認為不是作家,便轉給文學大家魯迅。魯迅當時的評論是:地方色彩濃厚,但技巧尚有可以商量的地方。
抗日戰爭開始,羅常培與北京大學一起到了昆明,老捨去了重慶。兩位老朋友雖相距甚遠,卻兩心牽繫。1941年春,楊振聲先生轉託羅常培,想請老舍到西南聯大敘永分校任教。老舍回羅常培的信很乾脆:“不去教書!三年沒念書拿什麼教人家?”
1941年6月,羅常培到重慶,會到了老舍。老舍當時一人在外,生活亦頗窘迫。老舍就去賣了一身舊衣裳,請老友在小飯館好好吃一頓。
老友之間,熟悉異常,所以老舍筆下,不由得把羅常培“帶”了進去。老舍的短篇小說《歪毛兒》,前半就是以羅常培的情形寫出的,只是在後半部,那“歪毛兒”落得擺地攤賣舊書的境地,羅常培在回憶文章中說:“因為直到現在我還沒窮得擺地攤賣破書,所以那篇後半所寫的另外是一個人物型。”
羅常培
1958年12月13日,羅常培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59歲。17日在八寶山公墓舉行公祭,老舍為治喪委員。在此期間,老舍寫出一篇聲情並茂的紀念文章《悼念羅常培先生》 。
《漢語音韻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49年初版,1956年再版)
羅常培
《臨川音系》(1940年)
《唐五代西北方音》(1933年)
《八思巴字與元代漢語》(合作,科學出版社,1959年)
《十韻彙編》(合作)是《切韻》系韻書材料的總結集
《中國音韻學研究》高本漢著 與人一起合譯(1937年)
《蓮山擺彝語文初探》(合作,北京大學出版社,1950年)
《普通語音學綱要》(合作,科學出版社,1957年)
《國音字母演進史》(商務印書館,1934年)
《語言與文化》 (北京大學,1950年,語文出版社,1989年再版)
《北京俗曲百種摘韻》(重慶國民圖書出版社,1942年)
羅常培
2008年11月27日羅常培家屬將其遺留的音韻學類書籍及稿本23種126冊捐贈國家圖書館。此次捐贈的書籍中包括《釋文聲類長編》、《釋文韻類長編》、《經典釋文音匯》《經典釋文直音編》等未刊稿本4種,具有音韻學工具書性質。此外,通志堂刻本《經典釋文》、同治四年(1865)刻本《爾雅義疏》等古籍,或錄有段玉裁、黃侃等名家校語,或有羅先生親筆批校。
羅常培曾經擔任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公職。
羅常培
羅常培先生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也是這門科學不懈的開拓者。中國語言學界將羅先生稱為“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可以說是對他一生的準確定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