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簡稱長沙臨大,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前身,由國立北京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三校聯合組成,是一所抗日戰爭時期位於長沙的臨時性大學。1937年11月1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正式上課,這一天也成了西南聯大的校慶日;因形勢所迫,1938年2月19日召開誓師大會之後開始了西遷,1938年4月2日在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中國的抗日局勢已經十分嚴重。南京國民政府在廬山召開了一系列會議討論戰局問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校長,在廬山會議后並未立即返回京津,而暫時留在南京和上海。
同年8月28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分別授函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和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指定三人分任長沙臨時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三校在長沙合併組成長沙臨時大學。任命胡適為文學院院長,顧毓琇為工學院院長。
1937年底,抗日局勢繼續惡化。11月12日上海陷落,12月13日南京陷落,武漢告急。長沙的局勢也十分危急。教育部通知長沙臨大準備西遷雲南昆明。經過第一學期學習后,1938年2月中旬,長沙臨時大學開始搬遷到雲南昆明。2月19日,師生在長沙韭菜園的聖經學院(為臨大所租借的教學樓)召開誓師大會,開始了搬遷過程。1938年4月2日,教育部發電命令在昆明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從長沙臨時大學於1937年8月建立,到西南聯大1946年7月31日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西南聯大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生,為中國以至世界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邀請了一批社會名流來校任教
當天為了滿足學生的要求,校方邀請了一批社會名流來校講演。這些人物包括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大公報總編張季鸞、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和陳誠、前中共中央總書記陳獨秀、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等,他們的演講深受學生歡迎。
學校在長沙正常辦學僅一學期。11月20日,全校共有學生1452人,其中清華學生631人;教師148人,其中清華教師73人。1937年12月31日,周恩來在國立武漢大學發表《現階段青年運動的性質和任務》的演講,號召青年從軍或以其他方式抗日。長沙臨大掀起第一次從軍高潮,約295人參加各種形式抗戰運動。
1938年2月中旬到同年4月28日,長沙臨時大學從長沙搬遷到昆明。師生主要有三條路線遷入昆明。
長沙臨時大學師生步行遷滇香港越南路線
廣西越南路線
廣西政府曾經邀請長沙臨大師生遷移到桂林等地辦學。臨大常委採納了北大經濟系主任秦瓚教授的建議,決定仍然遷往更加安全的雲南。
為了向廣西政府解釋學校不遷移到廣西的原因,學校派遣陳岱孫教授去向廣西說明。同行的有朱自清、馮友蘭、錢穆、湯用彤、賀麟等十多人,由朱自清任團長。他們一行從長沙乘坐汽車經過桂林、柳州到南寧,再經過鎮南關到越南河內,最後順滇越鐵路到達昆明。
經濟條件較好的男同學和少數女同學也選擇了這條道路。他們從長沙坐火車到桂林,再從桂林換乘汽車途經柳州、南寧到越南。最後也順滇越鐵路到達昆明。
湘黔滇旅行團
這是最艱苦的遷移路線。1938年2月19日師生開始遷移,共計336人。其中重要教授有聞一多、黃鈺先、袁復禮、李繼侗、曾昭掄、吳征鎰等。師生徒步經過湖南湘西進入貴州,最後抵達雲南昆明。湘西的土匪眾多,路途不安全。張治中布置出生於湘西的作家沈從文先行與湘西各方勢力協商,最終土匪沒有為難師生。
4月28日,師生經過艱苦跋涉到達昆明。遷移全程約三千里,可能為學生大規模遷徙路程之最。師生把這次遷移辦成教學任務,在途中對抗日救國進行積極宣傳,同時也不忘記在途中學習與實踐。
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的正式開學日期11月1日被定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慶日。每到周年日,三校都會開展校慶活動。50周年校慶時,南開大學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
長沙臨大的教學樓舊址為長沙韭菜園東原湖南省政府西側第三辦公樓。教學樓舊址也為湖南聖經學校教學樓舊址。其他保存至今的還有圓亭等建築。理工學院舊址嶽麓書院保存完好。1935年清華大學在左家壠(今址中南大學)所建的校舍留有民主樓,和平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