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旦

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之一

潘光旦,(1899年8月13日—1967年6月10日),男,生於江蘇省寶山縣羅店鎮(今屬上海市)。字仲昂,原名光亶(后以亶字筆畫多,取其下半改為光旦),又名保同,筆名光旦(見1929《新月》),西名Quentin pan。社會學家,優生學家,民族學家。

1927年參與籌設新月書店。著作除有《優生學》《人文生物學論叢》《中國之家庭問題》等外,另有譯著《性心理學》等。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之一。他在教育上的最具特色的貢獻是提出了“位育”之道——這可能是中國學界自嚴復后將傳統文化精神與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進行結合的最早成功的範例。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13年江蘇省政府咨送北京清華學校。
1922年畢業赴美留學,入達特茅斯學院
1924年獲學士學位;同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獲理學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26年回國后至1952年,先後在上海、長沙、昆明和北京等地多所大學任教授。曾先後兼任清華大學及西南聯大教務長、社會系主任以及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等職。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社會系學科被撤銷,潘光旦遂調入中央民族學院,主要從事少數民族歷史的研究。
1957年反右派鬥爭中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是人類學、民族學界著名五大右派(吳澤霖、潘光旦、黃現璠吳文藻費孝通)之一。他的“罪名”之一就是所謂“破壞民族關係”。
潘光旦
潘光旦
1966年潘光旦被辱罵為“流氓教授”。
1967年5月先生病重,膀胱及前列腺發炎,小腹腫脹如鼓,便溺不通,不獲醫治,慘痛哀號數日。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1967年6月10日去世。
1979年潘光旦右派問題獲得平反。
潘光旦與土家族群眾拉家常
潘光旦與土家族群眾拉家常

個人作品


《馮小青》《中國家庭之問題》
日本德意志民族性之比較的 研究》《讀書問題》
《畫家的分佈、移植與遺傳》《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
《近代蘇州的人才》《明清兩代嘉興之望族》
《家譜學》《優生概論》
《人文史觀》《民族特性與民族衛生》
《優生與挑戰》《自由之路》
《政學罪言》《優生原理》
《蘇南土地改革訪問記》《中國境內猶太人的若干歷史問題——開封的中國猶太人》
《湘西北的“土家”與古代的巴人》《性心理學》

社會任職


1941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歷任民盟第一、二屆中央常委,第三屆中央委員。建國后,曾先後擔任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政務院文化委員會名詞統一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第二、三、四屆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