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
全國重點大學
中南大學(Central South University),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入選國家“2011計劃”牽頭高校、“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國家知識產權示範高校,全國首批試點開展八年制醫學教育(本博連讀)的五所大學之一,中國-中亞國家大學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成員。
中南大學由原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與中南工業大學於2000年4月合併組建而成。原中南工業大學的前身為創建於1952年的中南礦冶學院,原長沙鐵道學院的前身為創建於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築學院,兩校的主體學科最早溯源於1903年創辦的湖南高等實業學堂的礦科和路科。原湖南醫科大學的前身為1914年創建的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是中國創辦最早的西醫高等學校之一。
截至2021年4月,學校佔地面積31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7萬平方米;設有30個二級學院,103個本科專業;有全日制在校學生5.9萬餘名,其中本科生3.4萬餘人、研究生2.3萬餘人、境外學生2000餘人。
3張
中南大學
中南大學於2000年4月29日,在國家高等學校重新布局結構調整中由中南工業大學、湖南醫科大學與長沙鐵道學院三校合併組建而成。其最早溯源至分別於1903年和1914年創辦的湖南高等實業學堂和湘雅醫學專門學校。中南工業大學前身為中南礦冶學院(1952年),礦科享譽中外有中國“礦冶黃埔”之稱;長沙鐵道學院前身為中南土木建築學院(1953年),享有中國土木工程“三駕馬車”之美譽;湖南醫科大學前身為湘雅醫學專門學校(1914年),為我國創辦最早的西醫高等學校,享有“南湘雅、北協和”的盛譽。
湖南近代實業家梁煥奎認為,礦產資源是向國家輸送膏血的,道路是國家的筋脈,這兩項要務不抓住,國家就會因此困頓。而國家主權被侵奪、財富被掌控,國內人才不濟被推為禍患之首。1903年10月,梁煥奎從湖南礦務局撥借基金銀1.6萬兩,創辦了“湖南高等實業學堂”並任學堂監督(即校長),學堂初設礦業、鐵道建築2科,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演變已成為中南大學工學源頭之一。
• 中南工業大學(1903年)
中南大學
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由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工業學院、廣西大學、湖南大學、南昌大學等6所院校的礦冶類學科組建中南礦冶學院。
1959年,在發展核武器和核工業的背景下,國家將原中南礦冶學院礦冶工程系等專業系遷至衡陽,組建衡陽礦冶工程學院(南華大學),隸屬於二機部。
1960年,進入全國重點大學行列,是當時湖南省唯一的一所全國重點大學。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5年,更名為中南工業大學,標誌著由單科性工學院向綜合性工業大學的轉變。學校經三十年的發展建設已經成為一所理、工、文、管相結合的綜合性工業大學。
1989年11月,國家教委在湖南長沙召開了“全國高校科研管理研討會”,會上發布了我國重點高等院校科學計量多項指標排名,中南工業大學在全國工科重點大學排名中位居第10位。
1996年12月,進入“211工程”建設行列,成為面向21世紀國家重點建設的首批27所大學之一。
學校先後隸屬於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冶金工業部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1998年9月,再次成為教育部直屬高校。
1998年,長沙工業高等專科學校併入中南工業大學。
1999年,中南工業大學岳陽分院併入岳陽市衛生學校(岳陽職業技術學院)。
• 長沙鐵道學院(1903年)
中南大學鐵道學院
1960年,以成建制的部分系和教研室為基礎成立,長沙鐵道學院正式掛牌,隸屬鐵道部,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文、經、管、法等多學科的有行業特色的大學。
1962年,廣東交通學院原廣州鐵道學院部分併入長沙鐵道學院。
1970年,長沙鐵道學院由鐵道部劃歸湖南省領導。
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獲得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院校之一。
• 湖南醫科大學(1906年)
1906年,美國耶魯大學雅禮協會在中國創辦的唯一一所西醫院,初名雅禮醫院。
1914年,湖南育群學會代表湖南省政府與美國雅禮協會合作創辦了湘雅醫學專門學校(現湘雅醫學院),雅禮醫院隨之更名為湘雅醫院,“湘”代表湖南,“雅”代表雅禮;是中國創辦最早的西醫高等學校之一。首任校長為中國現代醫學教育的開創者——顏福慶博士。
1921年,美國教育考察團確認湘雅醫學專門學校與創辦1906年的北京協和醫學院是全國最好的學校。從此“北有協和,南有湘雅”之譽在我國醫學和醫學教育界傳為佳話。
1925年,孫中山曾為湘雅第五屆畢業同學題寫“學成致用”的勉詞。五四運動時,毛澤東曾在此主編過《新湖南》周刊。1925年、1931年和1940年,學校先後更名為湘雅醫科大學、私立湘雅醫學院、國立湘雅醫學院。
1953年4月1日,湘雅醫學院由中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領導劃歸中央衛生部領導,為衛生部部屬高校。當年10月1日更名為湖南醫學院。
自1979年起,與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等組織取得聯繫,經國務院批准與美國雅禮協會恢復了合作關係。
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7年更名為湖南醫科大學。1996年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並以部省共建形式進行建設,隸屬於衛生部。
“勤奮、嚴謹、團結、進取”是學校的校訓。先後培養造就了如張孝騫、湯飛凡、應元岳、李振翩、謝少文、龍伯堅、吳紹青等一大批著名醫學家。自湘雅醫學院成立以來培養了包括劉德培、鞠躬、黎鰲、夏家輝等在內20多位兩院院士,湘雅人寫就了半部中國西醫史。
教學樓
1960年10月,進入全國重點大學建設行列,系當時湖南省唯一的全國重點大學。
1996年9月,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成為首批27所“211大學”之一。
2000年6月,中南大學研究生院由教育部批准試辦,2004年5月獲批正式建立。
2001年2月,進入國家“985工程”部省重點共建高水平大學行列。
2003年12月,成為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的湖南省唯一副部級大學。
2005年9月,入選國家“111計劃“,成為首批23所入選高校之一。
2008年1月,教育部、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湖南省人民政府三方宣布共建中南大學。
2010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名單。
2011年,獲評“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院校“;入選全國首批工程博士培養單位。
2012年,中南大學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入選教育部、衛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2013年1月,入選國家“2011計劃”牽頭高校,成為首批14所牽頭高校之一。
2016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入選國家支持高校創建的首批16個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之一。
2017年1月,被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6月,入選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成為36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之一。12月,被評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1月,入選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2019年5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增列為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2020年7月,獲批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名單。9月,加入健康扶貧聯盟。10月,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高校。10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範高校。11月,被確定為第二批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
2020年11月,《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關於表彰2017至2019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表彰中南大學審計處為“2017至2019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
2021年4月,中南大學與長沙市政府簽署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合作協議。
2021年6月1日,國家科技部、教育部公布第十一批國家大學科技園認定結果,中南大學科技園入選。
中南大學南校區荷花池
宿舍、圖書館、餐廳
粉末冶金:由中南大學黃培雲院士開創,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地窪學派:由中南大學陳國達院士開創,是國際上公認的學派。這一學說與19世紀發現的地槽、地台學說共榮,被稱為大陸地殼第三構造單元;與20世紀的板塊學說齊鳴,是地學界在20世紀的兩塊里程碑之一。
侯氏定理:由中南大學中國數學界頂尖科學家侯振挺開創,其“齊次可列馬爾夫過程”與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並稱中國第一,在數學界有“北陳南侯”之稱。
湘雅學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秉承“公勇勤慎,誠愛謙廉”“求真求確,必邃必專”的院風,近百年來造就了張孝騫、湯飛凡、謝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醫學專家,享有“南湘雅,北協和”的盛譽。1992年,國家郵政部首次發行4枚科學家郵票,其中就有2枚是湘雅畢業生張孝騫、湯飛凡。
新校區圖書館
自教育部推出“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以來(1998年-2016年),學校有9項成果入選,居全國高校第4位,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專利實施率達70%,中國高校中國專利獎金獎排行榜第三名。
2004年,獲國家重大技術發明與科技進步獎8項,其中時任中南大學校長的黃伯雲院士領銜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空缺6年)1項,在全國高校排名中,與清華大學並列第一名;
2007年,獲得國家重大技術發明與科技進步獎12項,僅次於清華大學,位列第二;
2008年,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周宏灝院士研製出世界首塊高血壓病基因診斷晶元;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方加勝教授獲亞洲醫學界最高獎“KANNO醫學獎”,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同年,國家發改委授予中南大學“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十年成就獎”,教育部系統高校僅有4項,時任中南大學校長的黃伯雲院士領銜的“C/C複合材料航空剎車副國家重點工業性實驗項目”獲此殊榮。
2010年,中國高校國家重大科技進步獎排行榜,中南大學以6個一等獎位列第二,僅次於清華大學。
2015年,由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院士率領的清華大學、中南大學團隊研究出的‘’網路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榮獲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6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在北京發布,根據統計結果,中南大學2015年共被SCI資料庫收錄論文3520篇,排名全國高校第12位;國際論文被引用篇數排名全國高校第15位;被EI收錄期刊論文2626篇,排名全國高校第10位;Medline資料庫收錄論文排名全國高校第10位;發表卓越國際論文1416篇、卓越國內論文2294篇,總數排名全國高校第5位;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CSTPCD)統計,我校國內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名全國高校第5位,國內論文數量排名全國高校第12位;表現不俗的論文數量排名全國高校第10位。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南大學共有10項成果獲獎,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獲獎項目7項,參與完成的獲獎項目3項。總獲獎數在全國高校排名第四,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獎數排名全國高校第三。
部分國家級科研獲獎 | ||
獲獎類別 | 項目名稱 | 獲獎時間 |
---|---|---|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 | 2004年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列車結構塑變吸能技術及裝置 | 2011年 |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基於微生物特異性的重金屬廢水深度凈化新工藝 | 2011年 |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難冶鎢資源深度開發應用關鍵技術 | 2011年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難造塊鐵礦資源製備優質煉鐵爐料的關鍵技術 | 2012年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新型自密實混凝土設計與製備技術及應用 | 2013年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鋁電解槽高效節能控制技術及推廣應用 | 2014年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有色冶鍊含砷固廢治理與清潔利用技術 | 2014年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高性能鎢基複合材料及其應用 | 2015年 |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網路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 | 2015年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紅斑狼瘡診治策略及其關鍵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 2017年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InSAR毫米級地表形變監測的關鍵技術及應用 | 2018年 |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 大深度高精度廣域電磁勘探技術與裝備 | 2018年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基於硫磷混酸協同浸出的鎢冶鍊新技術 | 2018年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基於藥物基因組學的高血壓個體化治療策略、產品與推廣應用 | 2018年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鎢氟磷含鈣戰略礦物資源浮選界面組裝技術及應用 | 2018年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冶鍊多金屬廢酸資源化治理關鍵技術 | 2018年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電子廢棄物綠色循環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 2018年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高速列車-軌道-橋樑系統隨機動力模擬技術及應用 | 2019年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紅土鎳礦冶鍊鎳鐵及冶鍊渣增值利用關鍵技術與應用 | 2019年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強風作用下高速鐵路橋上行車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應用 | 2019年 |
中南大學校本部
中南大學堅持服務國家目標與鼓勵自由探索相結合,積極服務國民經濟和國防現代建設主戰場,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科研創新“中南模式”。學校先後承擔並完成了以國家級科研任務為主體的各類軍事科研項目800餘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獎200餘項。四次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賀電嘉獎,並多次授予“全國高校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國防軍工協作配套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曾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研製,第一座生產性原子反應堆,第一艘核潛艇的建造,第一部捷變頻雷達的運轉,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枚洲際導彈、第一顆同步衛星、第一枚運載火箭的發射、神舟飛船、大飛機、高速列車等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是中國按照現代醫學教育的規範開始進行本科教育的第一所醫學院,湘雅人寫就了半部中國西醫史,以下僅列出部分傑出專家:湯飛凡中國免疫學開拓者、微生物學先行者,建立中國首支防疫隊伍,首次成功分離出“沙眼衣原體”,該病毒也因此被稱為“湯氏病毒”,並獲諾貝爾獎提名;張孝騫中國消化病學的奠基人,畢生致力於臨床醫學、醫學科學研究和醫學教育工作;謝少文國際首次成功用雞胚培養斑疹傷寒立克次氏體;李振翩病毒疫苗培養法創始人;黃友岐中國神經病學奠基人、中國神經科鼻祖;王肇勛中國心電圖學創始人,1933年於國內首創心電圖學;劉澤民中國皮膚性病學科創始人;韓明中國移植醫學奠基者;自湘雅醫學院成立以來培養了包括劉德培、鞠躬、黎鰲、夏家輝等在內近20位兩院院士。
新全國僅有五次醫學院校聯考,湘雅醫學院五次皆是全國第一。1978年起衛生部連續三次組織了部屬院校的部分畢業生進行基礎與臨床知識的統考,其中后兩次還吸收了不少非部屬院校參加。湘雅連續三年名列全國第一,湘雅77、78、79級本科生全國統考中獲得三連冠后,這一考試隨後就被取消了。1994年,在CMB資助下衛生部進行了全國17所頂尖醫學高校聯考,湘雅再度名列全國第一。2002年,由於臨床醫學八年制招生資格問題,國家教育部組織進行醫學七年制考核(96級考操作、97考理論),湘雅更是再度名列全國第一。2009年至2017年“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湘雅參賽八次,取得五次特等獎三次一等獎的好成績。
截至2020年1月,學校有國家級科研基地27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6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化與創新能力建設平台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3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4個,牽頭和參與組建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含參加)3個,國防重點實驗室1個,自然科學類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212個,人文社科類省、部級科學研究基地(智庫)24個,14個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智庫。
教育立法研究基地:中南大學教育立法研究基地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中南大學體育文化研究基地
文化和旅遊部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中南大學中國文化法研究中心
國家級科研平台 | |
“2011計劃”國家協同創新中心 | |
有色金屬先進結構材料與製造協同創新中心(牽頭) | 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參建) |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 | |
金屬材料基因工程創新引智基地 | 化學生物學與創新藥物創新引智基地 |
生物冶金科學與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 癌變與侵襲原理創新引智基地 |
粉末冶金科學與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 神經變性機制創新引智基地 |
複雜礦產資源高效清潔利用科學與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 製造過程智能控制與優化決策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
高性能複雜製造國家重點實驗室 | 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
人類幹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粉末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 |
智能化綜合能效管理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 |
國家工程實驗室 | |
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 難冶有色金屬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
精神疾病診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抗癌藥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藥物臨床評價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醫療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重金屬污染防治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炭/炭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 |
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 |
輕質高強結構材料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 |
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 |
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 老年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
精神心理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 |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
新材料國際科技合作研究中心 | 中澳輕金屬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內鏡微創技術裝備與標準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清潔冶金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 |
軌道交通安全關鍵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 |
國家工程化與創新能力建設平台 | |
國家高性能鋁材工程化研究與創新能力建設平台 | |
資源庫及共享信息平台 | |
中國人類遺傳相關疾病資源庫及共享信息平台 |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重載鐵路工程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有色金屬成礦預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軌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有色金屬材料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有色金屬資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生物冶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糖尿病免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癌變與侵襲原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衛健委重點實驗室 | |
衛健委癌變原理重點實驗室 | 衛健委納米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
衛健委腫瘤蛋白質組學重點實驗室 | 衛健委人類幹細胞與生殖工程重點實驗室 |
衛健委研究中心 | |
衛健委肝膽腸外科研究中心 | 衛健委移植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鋁合金強流變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有色冶金自動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藥物基因組應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先進電池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其他部委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 | |
金屬塑性加工摩擦潤滑行業重點實驗室 | 有色金屬工業信息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冶金分離科學與工程行業重點實驗室 | 礦物資源生物技術與工程行業重點實驗室 |
清潔冶金工程研究中心 | 有色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實驗室(中醫肝藏象) |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 |
國家金屬礦安全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環境保護有色金屬冶金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 |
中南大學新校區圖書館
截至2017年底,中南大學圖書館館藏紙本文獻總量累計454萬冊,電子文獻總量1036萬餘冊(包括電子圖書、電子期刊摺合數、學位論文等)。全館區域網內計算機千餘台,至桌面帶寬均達到100M。數字圖書館資源豐富,特色鮮明,24小時不間斷地提供網路信息服務。收藏文獻的學科重點包括有色金屬冶金、材料、地質、選礦、採礦、土木建築、交通運輸、數學、力學、機械、電工電子、管理、外語、醫學遺傳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外科學、內科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神經病學等多個方面,建立了連續性的、能反映學校專業特色的藏書體系。目前已引進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SCI、CA、EI等中外文全文和文摘資料庫共250餘個,館藏各類電子資源涵蓋該校全部重點學科。圖書館自建多個特色資料庫,均已形成一定規模,其中《有色金屬特色文獻資料庫》和《重點學科導航庫》被列入“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CALIS)”子項目。2003年9月,經教育部專家組評審,中南大學圖書館成為教育部首批11個綜合類科技查新工作站之一。
• 學術期刊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顯示,該校有多種著名學術期刊:主要包括:《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文版,《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英文版、醫學版和社會科學版,《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誌》,《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創新與創業教育》等學術刊。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文版:是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主辦、中南大學承辦的、以有色金屬材料和冶金學科為主的兩種綜合性學術期刊。《中國有色金屬學報》是我國材料、冶金和金屬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於2002年獲中國科協第三屆“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2003─2009年連續七屆被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評為“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2004─2008年獲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中國科協期刊“優秀學術論文獎”;2009年被中國期刊協會評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的期刊”。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中南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被EI核心庫、《化學文摘》等國際和國內主要文獻機構收錄。先後榮獲首屆“國家期刊獎”、第二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等、“全國高校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全國高校優秀自然科學學報評比一等獎”、首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第二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等,被評為“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主要用於國際學術交流,被SCI擴展版和EI核心庫收錄,自2007年第1期起與世界上著名的德國科技出版集團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聯合出版。2006年被評為“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
《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是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被美國醫學索引(IM,MEDLINE)、荷蘭醫學文摘(EM)、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生物學文摘(BA)及中國科學引文索引(核心庫)等國內外知名檢索系統收錄。為“第2屆、第3屆、第4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8中國精品科技期刊”,“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和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其論文常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有影響的文摘類刊物轉摘或全文轉載,獲省部級以上優秀成果獎或“五個一工程獎”。2002年被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評為“優秀社科學報”,2006年被該會評為“百強社科學報”和確定為"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2009、2011年二次入選cssci資料庫。
《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誌》: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本刊已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收錄,先後被教育部科技司評為“第二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第三、第四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中南大學和中國鐵道學會共同主辦的以理工為主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是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同時還是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美國EiPage資料庫核心期刊,該刊系CSCD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收錄期刊。本刊的影響因子在全國交通運輸類期刊中位居前列。
《創新與創業教育》:由中南大學主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與創業教育分會協辦,中南大學黨委書記、教育部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與創業教育分會理事長高文兵教授任編委會主任,中南大學黨委副書記、教育部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徐建軍教授任主編。
截至2020年1月,學校設有30個二級學院,106個本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輻射軍事學;有5所直屬附屬醫院,及湖南省腫瘤醫院、海口市人民醫院、株洲市中心醫院3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建有24個臨床教學基地。
• 院系專業
所屬院系 | 專業名稱 | 年限 |
---|---|---|
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 |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地理信息科學 | 四年 | |
地球物理學 | 四年 | |
信息工程 | 四年 | |
測繪工程 | 四年 | |
遙感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
地質工程 | 四年 | |
資源勘查工程 | 四年 | |
中南大學法學院 | 法學 | 四年 |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 | 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材料化學 | 四年 |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四年 | |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行政管理 | 四年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四年 | |
哲學 | 四年 | |
社會學 | 四年 | |
中南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 航空航天工程 | 四年 |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 四年 | |
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應用化學 | 四年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四年 | |
製藥工程 | 四年 | |
中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四年 |
車輛工程 | 四年 |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
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院 | 生物醫學工程 | 四年 |
基礎醫學 | 五年 | |
法醫學 | 五年 | |
中南大學計算機學院 | 通信工程 | 四年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
軟體工程 | 四年 | |
信息安全 | 四年 | |
物聯網工程 | 四年 |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四年 | |
中南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 舞蹈表演 | 四年 |
視覺傳達設計 | 四年 | |
環境設計 | 四年 | |
產品設計 | 四年 | |
工業設計 | 四年 | |
建築學 | 五年 | |
城鄉規劃 | 五年 | |
音樂表演 | 四年 | |
中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 物流工程 | 四年 |
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 | 四年 | |
交通運輸 | 四年 | |
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 | 四年 | |
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四年 |
中南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四年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四年 | |
中南大學商學院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四年 |
市場營銷 | 四年 | |
財務管理 | 四年 | |
電子商務 | 四年 | |
金融學 | 四年 |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四年 | |
工商管理 | 四年 | |
會計學 | 四年 | |
中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 | 四年 |
生物信息學 | 四年 | |
中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四年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四年 | |
統計學 | 四年 | |
中南大學體育教研部 | 運動訓練 | 四年 |
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 消防工程 | 四年 |
工程力學 | 四年 | |
土木工程 | 四年 | |
鐵道工程 | 四年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
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四年 |
法語 | 四年 | |
西班牙語 | 四年 | |
日語 | 四年 | |
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四年 |
廣播電視學 | 四年 | |
數字出版 | 四年 | |
中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 | 應用物理學 | 四年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
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 | 冶金工程 | 四年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 四年 | |
環境工程 | 四年 | |
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 | 生物技術 | 四年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四年 | |
礦物加工工程 | 四年 | |
生物工程 | 四年 | |
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 四年 |
採礦工程 | 四年 | |
安全工程 | 四年 | |
中南大學自動化學院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四年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四年 | |
電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
自動化 | 四年 |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
中南大學湘雅公共衛生學院 | 預防醫學 | 五年 |
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 | 護理學 | 四年 |
中南大學湘雅口腔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五年 |
口腔醫學(5+3) | 八年 | |
中南大學湘雅藥學院 | 藥學 | 四年 |
臨床藥學 | 五年 | |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 醫學檢驗技術 | 四年 |
臨床醫學 | 七年 | |
臨床醫學 | 五年 | |
臨床醫學 | 八年 | |
麻醉學 | 五年 | |
精神醫學 | 五年 |
附屬醫院 |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
中南大學湘雅口腔醫院 | 海口市人民醫院(湘雅醫學院附屬海口醫院) |
湖南省腫瘤醫院(湘雅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 | 株洲市中心醫院(湘雅醫學院附屬株洲醫院) |
中南大學湘雅五醫院 |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 |
截至2020年5月,學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6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4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9人(其中青年項目2人),教授及相應正高職稱人員1800餘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34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
學校有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0人,新世紀優秀人才16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獲獎者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19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國家教學團隊8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近一屆教育部教指委委員40人,湖南省級高層次人才37人,湖南省部級突出貢獻專家19人,湖南省級教學名師10人。
專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淀佐
專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淀佐、何繼善、左鐵鏞、古德生、鍾掘、劉業翔、黃伯雲、夏家輝、周宏灝、張堯學、邱冠周、桂衛華、田紅旗、陳曉紅、柴立元
已故院士:陳新民、陳國達、黃培雲、曾慶元、劉寶琛、金展鵬
國家級教學名師:歐陽友權、范學工、胡岳華、張亞林、陳啟元、羅學港、文繼舫、蔡自興
湖南省級教學名師:范學工、韓旭里、胡岳華、陳啟元、高陽、羅學港、易著文、李建華、黃可龍、陳建宏、梁逸曾、徐慧
教學團隊 | ||
類別 | 團隊名稱 | |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工科大學化學基礎課教學團隊 | 智能科學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臨床醫學內科學教學團隊 | 基礎醫學形態學教學團隊 | |
材料物理與化學教學團隊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
精神病學教學團隊 | 礦物加工工程教學團隊 | |
湖南省級教學團隊 | 基礎醫學形態學教學團隊 | 工科大學化學基礎課教學團隊 |
智能科學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教學團隊 | |
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 臨床醫學內科學教學團隊 | |
材料物理與化學教學團隊 | 物理基礎課教學團隊 | |
精神病學教學團隊 | 新媒體文學教學團隊 | |
礦物加工工程教學團隊 |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教學團隊 | |
軌道交通設備與運輸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 醫學機能學教學團隊 | |
公共倫理與公共治理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截至2020年1月,學校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0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0個。
● 博士后流動站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基礎醫學、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學、臨床醫學、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交通運輸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測繪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哲學、工商管理、化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馬克思主義理論、控制科學與工程、藥學、力學、安全科學與工程、法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護理學、特種醫學、統計學等。
● 重點學科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機械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礦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有色金屬冶金、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神經病學、外科學(胸心外)、耳鼻咽喉科學、遺傳學、藥理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外科學(普外)。
● 學位授予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哲學、應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生物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特種醫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工程、臨床醫學。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哲學、應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生物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特種醫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藝術學理論、設計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金融、應用統計、保險、法律、社會工作、教育、翻譯碩士、新聞與傳播、建築學、工程、城市規劃、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護理、工商管理(含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圖書情報、工程管理、藝術。
● 學科評估
2017年12月,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獲評A類學科12個,其中,A+學科3個,分別是冶金工程、礦業工程、護理學,A-學科9個,分別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其中A類學科數量居全國並列第19位,A類優秀率為26%,居全國參評高校並列第21位。
截至2020年1月,學校材料科學、工程學、臨床醫學、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分 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社會科學總論、免疫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農業科學等16個學科 ESI(基本科學指標)排名居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學、工程學、臨床醫學排名居全球前1‰。
綜合排名:2020年7月,“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排名第24位。
截至2020年1月,學校有國家特色專業19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6個,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專業1個,國家精品課程57門,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8門、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8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30個,26個本科專業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截至2020年1月,學校有湖南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湖南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湖南省重點專業24個,湖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1個,26個本科專業被認定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4門課程被認定為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國家特色專業:安全工程、臨床醫學(五年制)、礦物加工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精神醫學、交通運輸、採礦工程、冶金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測繪工程、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英語、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物聯網工程
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礦物加工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臨床醫學(五年制)、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交通運輸、化學工程與工藝、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地質工程、自動化、採礦工程、廣播電視學、應用物理學、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軟體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測繪工程、應用化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工程管理、製藥工程、生物工程、物聯網工程、法語、會計學、生物科學、醫學檢驗技術、英語、資源勘查工程、安全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口腔醫學(五年制)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法學、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生物科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自動化、軟體工程、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地質工程、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交通運輸、安全工程、臨床醫學、藥學、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程管理、工商管理
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專業:數字出版
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國家工科基礎課程化學教學基地、國家工科基礎課程物理教學基地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基礎醫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機能學實驗教學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臨床技能訓練中心、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礦冶化學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物質結構與物性檢測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土木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寶鋼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寶鈦集團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東睦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莞龍昌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廣州鐵路(集團)公司、湖南山河智能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建築工程集團總公司、湖南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江麓機電科技有限公司、金川集團有限公司、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鉛鋅礦、武漢鐵路局、中國鋁業公司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湖南長沙華能自控集團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湖南省建築設計院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山東南山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雲南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冶鍊加工總廠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日照鋼鐵有限公司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吉凱恩(丹陽)工業有限公司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中鐵五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武漢鐵路局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湖南宏禹水利水電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湖南省第二測繪院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郴州寶山鉛鋅銀礦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長沙長信暢中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廣西華錫集團銅坑礦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武漢市軟酷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重慶能源集團重慶旗能電鋁公司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南大學-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長沙) 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材料科學與工程“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實驗室、以綜合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基於學生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軟體人才CDIO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南大學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精品課程 | |
類別 | 課程名稱 |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工程測量(網路課程)、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臨床技能實驗學、流行病學、礦井通風與空氣調節、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工科大學化學實驗、固體物理學、操作系統原理、機械設計基礎、無機材料科學基礎、信息檢索、舞龍舞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安全文化、金屬材料熱處理、人體寄生蟲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設計、科學計算與數學建模、機械製造工程訓練、編譯原理、工科大學化學、數值分析、社區護理學、傳染病學、物理實驗、神經病學、醫學分子生物學、有機化學、隧道工程、材料結構分析、臨床麻醉學、行政倫理學、礦業經濟學、無機化學、粉末冶金原理、冶金原理、金屬塑性加工原理、醫學(衛生)統計學、資源加工學、智能控制、材料科學基礎、精神病學、病理生理學、物理化學、大學物理、內科學、診斷學、兒科學、藥理學、計算機網路、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管理信息系統、人工智慧 |
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 系統解剖學、材料科學基礎、人工智慧、化學計量學、大學物理、物理化學 |
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 | 中國情境下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專題、網路文學、兒童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症與心理治療、人體生理學、人體解剖學、人工智慧PK人類智能、疾病預防與健康維護 |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 | 無機化學、有機化學、材料結構分析、金屬材料熱處理、數值分析、智能控制、隧道工程、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機械製造工程訓練、編譯原理、操作系統原理、流行病學、醫學(衛生)統計學、病理生理學、人體寄生蟲學、神經病學、傳染病學、臨床技能實驗學 |
● 教學成果
2019年,學校近一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35項;教師主持建設的省部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140項(含立項、在研、結題),經費達319萬元;學校學生獲獲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1金3銀1銅,獲 IGEM競賽金獎, IMSPQ(國際生理學知識競賽)競賽第二名,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O獎1項、F獎1項,在18個全國競賽中獲特等獎13項,一等獎23項。
部分國家級教學成果列表 | ||
獲獎時間 | 成果名稱 | 獲獎等級 |
---|---|---|
2014年 | 大學生創業教育新模式的構建 | 國家二等獎 |
2014年 | 注重個性發展的材料類卓越人才培養多維辦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探索 | 國家二等獎 |
2014年 | 構建精神醫學國家級教學平台,並充分發揮其示範、輻射和引領作用的實踐 | 國家二等獎 |
2014年 | 資源型行業環境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國家二等獎 |
2009年 |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施主體和載體的新探索 | 國家二等獎 |
2009年 | 基於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的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 | 國家二等獎 |
2009年 | 醫學教育國際標準的本土化研究與實踐 | 國家二等獎 |
2009年 | 大類培養模式下化學基礎課創新教學平台的構建與實踐 | 國家二等獎 |
2005年 | 材料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體系的綜合改革與實踐 | 國家二等獎 |
2005年 | 基礎醫學課程建設與實踐 | 國家二等獎 |
2005年 | 優化課程結構,提高解剖學教學質量 | 國家二等獎 |
2005年 | 醫科臨床教學基地優化建設研究與實踐 | |
2005年 | 重點大學工商管理類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層次性問題研究 | 國家二等獎 |
2005年 | 創建高校網路德育系統的理論與實踐 | 國家二等獎 |
2005年 | 學科建設跨越式發展研究與實踐—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的學科建設主導模式 | 國家二等獎 |
2001年 | 面向21世紀工科化學系列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國家一等獎 |
2001年 | 礦物加工工程學科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 國家二等獎 |
2001年 | 面向21世紀工科化學系列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工科(冶金、材料類)化學系列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國家二等獎 |
2001年 | 普通高校一般院校努力創辦“一流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國家二等獎 |
2001年 | 整合優勢 立體推進 探索理工科大學文化素質教育新途徑 | 國家二等獎 |
2001年 | 改革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結構與教學內容的實驗研究 | 國家二等獎 |
1997年 | 《冶金物理化學研究方法》 | 國家一等獎 |
1997年 | 堅持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促進粉末冶金學科的發展 | 國家二等獎 |
1997年 | 機械設計實驗室教學基地建設 | 國家二等獎 |
1997年 | 創新素質教育模式的研究與改革實踐 | 國家二等獎 |
1997年 | 病理學課程建設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國家二等獎 |
1993年 | 用系統性原理組織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 國家級優秀獎 |
1989年 | “機械原理”及“機械零件”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 國家級優秀獎 |
1989年 | 以實驗技術手段現代化為中心的生理學教學實驗改革 | 國家級優秀獎 |
1989年 | 端正辦學思想,加強本科教育 | 國家級優秀獎 |
1989年 | 教學管理中良性循環運行機制的研究與實踐 | 國家級優秀獎 |
中南大學建設有田徑、籃球、排球、定向越野和射擊5支高水平運動隊,游泳、足球、乒乓球等常設運動隊。籃球、排球、足球“三大球”均在全國保持前8的競爭實力,其中男子籃球連續4年蟬聯CUBA西南賽區冠軍,2017年19屆CUBA中南大學男籃女籃分獲亞軍、季軍;田徑連續4年獲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總分前5(2013年總分第一名)名。學校榮登人民日報社主辦,人民體育、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聯合發布的“2016中國普通高校體育競賽榜”第四名。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學校先後有兩位學生和1位畢業生獲1金2銀1銅。
1980年-2011年,學校先後與英、美、日、法、德、俄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大學簽訂了合作交流協議,與美國橡樹嶺國家研究院等國外300多所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交流合作研究關係。根據2011年資料顯示:學校有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在校攻讀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每年有幾百人次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應邀來校講學和合作科研;並聘請了一批長期外國專家和外教來校科研或任教。學校每年派出幾百人次出國或赴港澳台地區進行深造、講學、合作科研。從2007年起,國家留學基金委每年資助該校100名優秀學生前往國外一流大學學習深造。每年選派超過50%湘雅醫學院的八年制醫學生,赴耶魯大學、Emory大學、康奈爾大學、匹茲堡大學、南加州大學、密歇根大學等國際著名大學學習並與之建立了廣泛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月,學校先後與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高校加強合作,根據不同學制,開展本科“2+2”留學項目、本碩連讀“3+1+N”留學項目、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交換學習等國際交流項目,與美國的耶魯大學、南加州大學、康奈爾大學,澳大利亞的莫納什大學、弗林德斯大學、悉尼大學,加拿大的渥太華大學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等中國國內外高校建立交流合作關係。
2020年4月15日,教育部印發通知,啟動實施全國高校與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一幫一”行動:中南大學支援武漢輕工大學。
國內民間排名:
人民網2015—2016年度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第7位。
武書連2017年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第17位。
中國校友會網2017年中國大學排行榜20強:第17位。
2020年5月,武書連2020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發布,中南大學排名第16位。
國際排名:
2013年WRWU世界大學排名公布中南大學入圍世界200強。
2016年度全球大學科技競爭力排名發布,中南大學位列128位。
2020年6月3日,第8屆“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亞洲大學排名”發布,中南大學排名第54位。
2020年6月10日,最新2021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中南大學位列651-700之間。
設計創意來源於傳統的中國結造型。通過對“中南大學”英文縮寫字母“CSU”,3個字母的巧妙安排,形成中國結的造型,其寓意一是象徵團結,強調匯聚原三校之力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大學,二是象徵吉祥,預示著中南大學具有美好的未來。整體形象極富動感,剛勁有力,造型美觀流暢,和諧統一,具有很強的形式感和時代感。採用沉穩的藍色,代表了科學和理智,體現了學校雄厚的教學科研實力和冷靜的發展方向。
學校校旗有紅、藍兩色,圖案是學校徽志、中文校名、中英文校名三種形式,圖案或者文字為反白色。
知行合一、經世致用。
校訓解讀:
“知行合一、經世致用”,遠承先秦諸子“備物致用”的為學之道和宋明理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宏大志向,近效湖湘學派務實踐行的優良傳統。
“知”是認識,即對於萬物事理的思惟省察,對於人生哲理的領會理解。“行”是實踐,即把所明白的道理運用和落實到人倫日用。“知行合一”,就是強調認識與實踐的統一,包括:一、既注重知,又注重行;二、既知得透徹,又行得切實;三、既以知為行的主宰,又以行為知的歸宿;四、既重知向行的轉化,又重行對知的更新和發展。
“經世”,即改造世界,改善社會民生,治理世間事務;它大到致力於國家的繁榮、民族的振興、社會的進步、人民的富強,小到推動區域環境和文明風習的變革。“致用”,即學以致用,努力踐行,在實踐中發揮大學和人才對社會的引領作用。“經世致用”的根本旨趣,就是強調大學要以天下為己任,求索治世之道,培養濟世英才,積極入世,引領文明,報效國家,服務人民。
“經世致用”是大學的辦學目標和價值取向,“知行合一”是大學實現價值的途徑和方式。
以“知行合一、經世致用”作為校訓,一是切合中南大學長期以來積累的辦學特色;二是與我校所秉承的湖湘文化精神底蘊相契合;三是與孫中山先生當年的題詞“學成致用”一脈相承。
向善 求真 唯美 有容
校風解讀:
對於真善美的嚮往是人類的永恆追求,“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風濃縮了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且能海納百川、綜合創新之人才這一教育目標,又蘊涵著深厚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底蘊。
“向善”即為善棄惡,修身養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正是中華先賢所追求的人生目標。
“求真”是對於真理的嚮往,實事求是,真誠有信,這也正是孔子“志於道”之人生理想的現代詮釋和表述。
“唯美”是寓審美於人生,陶冶性情,豐盈內心。
“有容”是擁有海納百川的宏大氣度和謙虛好學的寬闊胸懷。
“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風凝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不僅要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亦能虛懷若谷,有容、創新;道德的盡善、藝術的盡美與科學的求真融為一體。清正和美之校風所至,中南大學必成為莘莘學子自由全面地發展的搖籃。
以“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為校風,其意義大致有三:第一,有利於統一和凝聚中南大學的核心價值取向;第二,有利於形成接續先賢、繼往開來的文化自覺意識;第三、有利於形成高品位、跨越時空的中南大學校園文化和精神,為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貢獻。
職務 | 名單 |
---|---|
黨委書記 | 易紅 |
校長 | 田紅旗 |
黨委常務副書記 | 陶立堅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伍海泉 |
黨委副書記 | 李亮、蔣建湘、黃健陵、李景升 |
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 | 胡岳華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陳春陽、周科朝、朱學紅、陳翔、郭學益、黃健陵 |
頂尖學者 | 侯振挺 | 著名數學家,全國勞動模範 | 李振翩 | 細菌學、病毒學家 |
高鏡朗 | 兒科醫學界的一代宗師 | 齊鎮垣 | 血液病學專家 | |
吳紹青 | 中國防癆協會副理事長 | 易見龍 | 現代血庫的創始人 | |
應元岳 | 內科專家和熱帶病學家 | 凌敏猷 |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家 | |
黃友岐 | 神經病學奠基人 | 蕭元定 | 著名外科學家 | |
王肇勛 | 心血管病學專家 | 龍伯堅 | 中醫醫學史專家 | |
魯重美 | 醫學泰斗、消化內科學家 | 謝陶瀛 | 胸外科專家 | |
陳志武 | 華人著名經濟學家 | 潘世宬 | 病理生理學家、腫瘤專家 | |
盧惠霖 | 醫學遺傳學家,醫學教育家 | 劉德培 |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 | |
張友尚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劉斯奇 | 華大基因副總裁、首席科學家 | |
左鐵鏞 | 材料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余永富 | 中國工程院士,選礦工程專家 | |
王淀佐 | 中國礦物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 鄧起東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政界英才 | 郭聲琨 |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 | 盧展工 | 十九屆中央委員,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原河南省委書記 |
/ | / | 肖亞慶 | 十九屆中央委員 | |
王眾孚 | 國家工商總局原局長 | 秦光榮 | 曾任雲南省委書記 | |
趙正永 | 曾任陝西省委書記 | 姜異康 | 曾任山東省委書記 | |
孫永福 | 原鐵道部常務副部長 | 梅克保 | 曾任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 | |
史和平 | 江蘇省原副省長 | 吳登昌 | 陝西省原副省長 | |
姜齊賢 | 原農墾部副部長 | 黃俊華 |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 |
毛騰飛 | 湖南省株洲市委書記 | / | / | |
企業英才 | 李長進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梁穩根 | 三一集團董事長 |
秦家銘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唐修國 | 三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 |
熊維平 | 中國鋁業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 毛中吾 | 三一重型裝備公司董事長 | |
孫勤 |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 | 周福貴 | 三一美國有限公司總經理 | |
鍾景明 | 東方有色金屬集團總經理 | 袁金華 | 三一集團四大創始人之一 | |
陳佐夫 | 建設銀行股份公司副行長 | 王傳福 | 比亞迪電子有限公司主席 | |
敖宏 | 中國鋁業公司副總經理 | 楊龍忠 | 比亞迪集團公司副總裁 | |
成輔民 | 原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總經理 | 劉立榮 | 廣東湖南商會常務副會長、深圳金立集團董事長 | |
路小彥 | 船舶工業貿易公司黨委書記 | 何清華 | 智能裝備股份公司董事長 | |
劉志明 | 唐山市陶瓷集團公司美術師 | 潘愛華 | 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
劉秀穩 | 聯想集團副總裁 | 任燮康 | 香港桂江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 |
汪建 | 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 | 賀平 | 漢江集團公司董事長 | |
楊樹坪 | 廣東省房地產商會會長 | 張鍇雍 | 中科智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 |
丁中智 | 上海電力股份公司董事長 | 談朝暉 | 恆大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 |
劉悉承 | 慶賽諾製藥有限公司總經理 | 許開華 | 格林美集團董事長 | |
劉立榮 | 金立集團董事長 | 易定宏 | 華圖教育集團董事長 | |
文藝英才 | 王瑩 |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 | 柴靜 | 知名記者、主持人 |
醫界英才 | 湯飛凡 | 第一代醫學病毒學 | 張孝騫 | 中國消化病學的奠基人 |
謝少文 | 免疫學開拓者之一 | 李振翩 | 細菌學、病毒學家 | |
黃友岐 | 神經病學奠基人 | 王肇勛 | 中國心電圖學創始人 | |
謝志光 | 中國放射學的創建、奠基人 | 韓明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教授 |
中南大學新校區
中南大學校門
中南大學圖書館:以新校區圖書館為主體,分佈於5個校區,館舍面積總計7.5萬平米,設有11個業務部門,擁有24個大型書庫、31個閱覽室,擁有閱覽座位5500餘個,周開放時間70-105小時。
中南大學體育場:被廣大學子稱為“中南鳥巢”,於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體育場建築面積為15346平方米,18000座,是國內高校規模最大的體育場之一。每年的新生迎接,報到以及註冊都是在體育館完成。
2020年10月22日,位居2021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295位。
2020年11月20日,被授予“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2020年11月,在2021QS亞洲大學排名中,中南大學排名第182位。
2020年12月29日,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9, 29(15): 1808375,由Fang, Guozhao; Zhu, Chuyu; Chen, Minghui; Zhou, Jiang; Tang, Boya; Cao, Xinxin; Zheng, Xusheng; Pan, Anqiang; Liang, Shuquan撰寫的論文《Suppressing Manganese Dissolution in Potassium Manganate with Rich Oxygen Defects Engaged High-Energy-Density and Durable Aqueous Zinc-Ion Battery》入選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名錄。
2020年12月29日,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9, 12(1): 322-333,由Jiang, Hao; Gu, Jinxing; Zheng, Xusheng; Liu, Min; Qiu, Xiaoqing; Wang, Liangbing; Li, Wenzhang; Chen, Zhongfang; Ji, Xiaobo; Li, Jie撰寫的論文《Defect-rich and ultrathin N doped carbon nanosheets as advanced trifunctional metal-free electrocatalysts for the ORR, OER and HER》入選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名錄。
2020年12月29日,發表在JOULE. 2019, 3(4): 1140-1151,由Yuan, Jun; Zhang, Yunqiang; Zhou, Liuyang; Zhang, Guichuan; Yip, Hin-Lap; Lau, Tsz-Ki; Lu, Xinhui; Zhu, Can; Peng, Hongjian; Johnson, Paul A.; Leclerc, Mario; Cao, Yong; Ulanski, Jacek; Li, Yongfang; Zou, Yingping撰寫的論文《Single-Junction Organic Solar Cell with over 15% Efficiency Using Fused-Ring Acceptor with Electron-Deficient Core》入選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名錄。
2020中國大學海外網路傳播力綜合指數,排名第48位。
2020年12月,位列2020年度中國高校新媒體影響力排行榜第8位。
2020年12月29日,中南大學成為第三批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
2021年1月,位居2021中國內地高校ESI排名榜單中第16位。
2021年2月5日,入選第二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2021年4月26日,2021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第12位。
2021年6月2日,2021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發布,中南大學排名第44位。
2021年6月,在2022QS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南大學排名第521-530位。
2021年,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中南大學排名151-2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