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上主義

二十世紀初俄羅斯抽象畫的流派

至上主義(俄語супрематизм,英語suprematism,或譯作「絕對主義」):現代主義藝術流派之一,二十世紀初俄羅斯抽象繪畫的主要流派。創始人為卡濟米爾·謝韋里諾維奇·馬列維奇(Казимир Северинович Малевич,1878-1935)。

流派介紹


至上主義一詞來自於1915年馬列維奇發表的宣言式小冊子《從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到至上主義》(От Кубизма и Футуризма к Супрематизму)。在這本書中,馬列維奇強調至上主義是藝術中的絕對最高真理,它將取代此前一切曾經存在過的流派。人類社會可以以至上主義的原則進行組織和構建,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至上主義的代表作品是馬列維奇在1915年「0.10最後的未來主義展覽」展出的油畫《黑方塊》。至上主義的理論和創作對同時期的構成主義(俄語Конструктивизм,英語Constructivism)、以及歐洲的抽象繪畫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流派代表


卡濟米爾·謝韋里諾維奇·馬列維奇(俄語:Казимир Северинович Малевич,1878年2月23日-1935年5月15日)是俄國至上主義倡導者、幾何抽象派畫家,代表作《飛機起飛》(1915年,紐約現代美術館)、《青色三角形與黑色長方形》(1915年)。
其創作於1916年的作品《絕對主義的創作》於2008年11月3日在紐約蘇富比以6000萬美元成交,買主為一名俄羅斯收藏家。
卡西米爾·馬列維奇1878年出生在俄國基輔一個糖廠工人家庭,雖然從小隻受到很少的教育,但他少時就酷愛繪畫。1904年,馬列維奇(26歲)前往莫斯科尋求發展,並被莫斯科繪畫雕塑建築學院錄取。1907年,29歲的馬列維奇的作品首次在莫斯科藝術家聯展中出現,該展覽名為“藍玫瑰花環”,參展者還有後來的抽象主義繪畫之父——康定斯基。馬列維奇參加了由“紅方塊王子”注1成員組織的展覽,並受到了“紅方塊王子”成員們對藝術新形勢探索精神的感召,也開始對法國印象主義大師賽尚(Paul Cezanne,1839~1906)提出的一切形體都是“由柱體、球體和錐體”等幾種基本形體組合成的鮮明論點產生了興趣,這些為馬列維奇在1911~1913年間創作的“立體民族風情”系列打下了基礎。
馬列維奇一生的繪畫作品大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1911~1913年期間創立的“立體民族風情”系列。這個時期的作品內容多以體現俄羅斯農民日常生活場景為主。其中以《雪后的小村之晨》(1912年,見圖2)、《割草人》(1911~1913年,見圖3)最具有代表性(P.162)。這些繪畫的色調主要由紅色、黃色、藍色組成,這種三原色對比協調的運用不但使得整幅繪畫冷中透暖,而且演繹出俄國強烈艷麗活潑的紅綠民族色彩風味。畫中的人和物都以幾何錐形和不規則梯形為基本形,每個幾何形都是由暗到明的過渡色填充,通過巧妙靈活的搭配,讓人物的體積感和畫面整體的層次感躍然紙上。第二個階段是1913~1920年間的至上主義風格時期。早期“立體民族風情”的探索,使馬列維奇對於幾何形萌發了更大的興趣,隨著後來俄國政治矛盾的加深,紅色革命思想也深入進俄國前衛藝術家的作品中,他作為俄國前衛藝術領軍人物之一,也開始進行有關新藝術風格的大膽嘗試,這些促使了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的創立,成為他藝術道路上盛開的最燦爛的花朵。至上時期他拋棄了繪畫中所有的具象形式,徹底地走向了至上風格。

產生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一些新的藝術流派像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等諸多支流交錯起伏,這些流派的發展促使俄國前衛藝術的產生。於此同時,俄國境內即將爆發1917年十月革命,在這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俄國人民對於推翻傳統舊制度的急切心理,也進一步加快了俄國前衛藝術流派的孵出。俄國前衛藝術家們否定傳統藝術,強調精神世界和內心的體驗,正是符合了當時的反傳統的政治革命精神,得到了政府的積極認可。在這其中,卡西米爾·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1878~1935,比列寧大7歲,見圖1)是俄國前衛藝術的重要領銜人物之一,他的“至上主義”抽象繪畫的創立,預示了西方抽象藝術的發展趨勢,對構成主義、極少主義以及後來的達達主義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風格探析


黑色至上 至高純粹
至上主義
至上主義
1915年對馬列維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他在彼得格勒的“0,10”展覽上展出了一幅名為《白底上的 黑色方塊》(1915年,見圖4)的抽象繪畫,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整幅繪畫以白紙為底,以黑色方塊為母題,這讓當時的評論家深表感嘆:“我們失去了所鍾愛的一切……我們面前,除了一個白底上的黑方塊以外什麼都沒有。”他把這幅作品掛在了展室兩面牆壁相交的一角,這是舊式俄羅斯家庭掛聖象畫的地方,這就更寓意了馬列維奇對俄國傳統挑戰到底的決心。這種反叛傳統藝術思想的產生依託於當時俄國的時代背景,那時正處在十月革命前夕,革命家們所提倡的反傳統思想必然會影響青年藝術家馬列維奇的創作。馬列維奇認為“對於至上主義者而言,客觀世界的視覺現象本身是無意義的,有意義的東西是感情… 。”也就是說至上主義是強調情感抽象的至高無上的理性,反對物象的具象傳達,對於傳統性藝術中的具象表達方式,他認為必須要摒棄甚至摧毀。所以,馬列維奇將這種反傳統進行到底,將早期立體民族風情中的民族意象風格抽離,只依靠幾何形狀進行創作。在上述作品中,正方形的黑色方塊被大面積地置於白色背景的正中央,作為整幅作品的視覺中心點,打破了傳統構圖的束縛,只傳達現代藝術至上的觀念,這也成就了馬列維奇的藝術作品從立體幾何到平面幾何的蛻變,特別是從不規則幾何形到規則方形的演進。
紅色至上 充滿活力
至上主義
至上主義
至上主義
至上主義
1917年前後,俄國十月革命爆發期間,前衛藝術家們為迎合社會變革的需要,進行藝術革命創造,建立了“左翼藝術家聯盟”,馬列維奇作為一名有為藝術家,他和其他的一些愛國藝術家們一樣積極投身於革命的熱潮中。在此期間,馬列維奇的藝術作品也同樣表現出激情澎湃的革命精神。如果說馬列維奇的黑色方塊是至上主義藝術成果的初探,是真實情感的外在抽象性的初次流露,那麼在1917年前後創作的《至上主義構圖》(1916-1917年,圖5)、《充滿活力的至上主義》(1916年,圖6)等這些藝術成果,則是炙熱的革命情感的迸發外現。在這兩幅作品中,平面的彩色方塊交錯構搭,形成視覺的交錯感,其中紅色的方形佔據整個至上平面作品中的主要位置,使得本不穩重的多個方形有了紅色視覺中心的依託,不但整個平面方塊產生空間感,而且也因為紅色方塊的前傾性,給人一種以紅色統領全局的秩序感。作品中至上的紅色方塊奔騰出藝術家所有純粹的情感,像一種革命情懷的雀躍,更是至上黑色的情感升華。這個時期馬列維奇創作的交錯構搭的紅色抽象方塊被廣泛應用,我們在李西茨基(EleazarLissitzky,1890~1956)等一些藝術家的作品中也常可以看到至上紅色的身 影。
白色至上 走向極致
至上主義
至上主義
隨著時間的演變,馬列維奇註定要為至上主義的發展開闢一片新天地。1918年,馬列維奇創造了一副名 為《白底上的白方塊》也稱為《白上之白》,在宣布白色時期的到來的同時也體現了其情感與理性的完美結合到達了極致。《白底上的白方塊》這幅作品在1919年的“第10屆國家展——非具象創作與至上主義”白色系列美術展覽上展出,馬列維奇在展出的目錄上寫道:“游泳吧!自由的白色大海,無邊無際即將展現在你的眼前。”(P.148)在這次展覽之後,馬列維奇又出版了一本名叫《論藝術的新體系》的著作,其中他對白色系列進行了自己的論述:“我已衝破藍色格局的黑色而進入白色,在我們面前是白色的、暢通的太空,是一個沒有終極的世界。”白色方塊的出現,是將藝術家內在至高無上的情感的外在理性化的極致表現,是對黑色時期和紅色時期的進一步深化發展。該幅作品中白色方塊以傾斜的形式融入整個白色的背景中,整個藝術作品被一個平面的白色方塊所引導,馬列維奇巧妙地利用了白色方塊達到一種藝術作品的獨一無二的至上純粹的精神,是對至上黑色方塊和至上紅色方塊的一種精神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