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水溝的結果 展開

水溝

針灸穴位

水溝,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別名鬼宮、鬼市。屬督脈。在面部,當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在口輪匝肌中;有上唇動、靜脈;有上唇動、靜脈;布有眶下神經支及面神經頰支。主治昏迷,暈厥,暑病,癲狂,癇證,急慢驚風,鼻塞,鼻衄,風水面腫,齒痛,牙關緊閉,黃疸,消渴,霍亂,溫疫,脊膂強痛,挫閃腰疼。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適應症


癲狂癇、中風昏迷、小兒驚風、面腫、腰背強痛、昏迷、暈厥、暑病、癲狂、臆語、癇證、急慢驚風、鼻塞、鼻出血、慢性鼻炎、風水面腫、牙痛、牙關緊閉、黃疸、消渴、遍身水腫、霍亂、溫疫、挫閃腰疼、人事不醒、心腹絞痛、劇烈腰背痛等。

功能作用


清熱開竅、回陽救逆。

定位


在人中溝中央的上1/3與下2/3交界處。

解剖


在口輪匝肌中;有上唇動、靜脈;布有眶下神經支及面神經頰支。

操作


向上斜刺0.3~0.5寸。

配伍


水溝配合谷、內庭、中極、氣海,有解暑清熱,醒神開竅的作用,主治中暑不醒人事。
水溝配中沖,合谷,有醒神開竅的作用,主治中風不醒人事。
水溝配委中,有活血祛瘀,行氣通經的作用,主治閃挫腰痛。

論述


1、《肘後備急方》:“卒死屍厥。”
2、《醫宗金鑒》:“中風口噤,牙關不開,卒風惡邪鬼擊,不省人事,癲癇卒倒,口眼歪斜,風水面腫,及小兒急慢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