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木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恭城瑤族自治縣轄鎮

栗木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下轄鎮,位於恭城瑤族自治縣北部,東鄰龍虎鄉觀音鄉,西與靈川縣大境瑤族鄉交界,南接嘉會鎮,北與灌陽縣洞井瑤族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27780公頃。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立栗木鄉,屬於第四區。1984年7月,改設栗木鎮。1989年10月,龍嶺、源頭2個村公所劃歸新設立的龍虎鄉。常住人口34090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居住有瑤、漢、壯、苗等9個民族;截至2019年末,下轄2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政府駐栗木鎮鎮南路82號。

2017年,栗木鎮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9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583元,完成財稅收入348.6萬元。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立栗木鄉,屬於第四區。
1950年10月,改稱栗木鎮。
1958年1月,復稱栗木鄉;同年9月1日,與大視、六嶺鄉合併成立栗木公社。
1959年4月,泉會公社併入栗木公社。
1962年下半年,改稱栗木區。
1969年1月,復稱栗木公社。
1984年7月,改設栗木鎮,下設19個村民委員會、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
1987年,村民委員會改為村公所
1989年10月,龍嶺、源頭2個村公所劃歸新設立的龍虎鄉;同年年底,栗木鎮設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17個村公所、93個村民委員會。
1995年12月,撤所改委,村公所改設為村民委員會,原村民委員會不再保留。

行政區劃


2005年,栗木鎮轄苔塘、上視、馬路橋、大營、石頭、上宅、栗木、大合、大視、高嶺、五福、建安、六嶺、良溪、常家、上灌、泉會17個行政村,栗木街、栗木礦區2個街道(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小組359個。
截至2019年末,栗木鎮下轄2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共有164個自然村、390個村民小組,政府駐栗木鎮鎮南路82號。
名稱電話區號
栗木街社區077383
栗木礦區社區077383
苔塘村077383
上梘村077383
馬路橋村077383
大營村077383
石頭村077383
上宅村077383
栗木村077383
大合村077383
大梘村077383
高嶺村077383
五福村077383
建安村077383
六嶺村077383
良溪村077383
常家村077383
上灌村077383
泉會村077383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栗木鎮位於恭城瑤族自治縣北部
栗木鎮
栗木鎮

地形地貌

栗木鎮屬丘陵地區,境內的東、西兩側為山嶺,中間為恭城河河谷地帶,有成片的沖積平地。

氣候特徵

栗木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濕冬干,夏長冬短,四季分明,光照多,熱量足,雨量充沛。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栗木鎮境內主要金屬礦藏有鎢、錫、鉭、鈮、鉛、鋅等;主要非金屬礦種有方解石高嶺土、氟矽礦等。

土地資源

耕地面積為2484公頃(其中水田1746公頃、旱地738公頃)、林地17400公頃。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末,栗木鎮總戶籍數為15454戶,總人口數為50005人。其中,瑤族36337人,占人口總數的81%;農業人口43064人,占人口總數的95.99%;男性26201人,女性23804人。全年出生511人,其中男性276人,女性235人;死亡345人;遷入183人、遷出380人。主要居住有瑤、漢、壯、苗等9個民族。
2021年6月,恭城瑤族自治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栗木鎮常住人口34090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栗木鎮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8億,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06362萬元,完成工業技改投資20523萬元;招商任務4000萬元,完成6600萬元。其中,完成新上項目投資2000萬元;完成續建項目投資4600萬元。

第一產業

2017年,栗木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261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705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985公頃,水果種植面積558.96公頃、總產量13.67萬噸。
2017年,栗木鎮肉類總產量3591.75噸,同比增長2.58%;水產品產量8504.06噸,同比增長5%;禽蛋產量439.87噸,同比增長3.24%。全鎮肉豬存欄3.6萬頭,出欄3.2萬頭;肉牛存欄0.65萬多頭,出欄0.23萬頭;家禽存欄35萬羽,出欄56萬羽。年內,在良溪村、上梘村新建生豬現代化標準養殖場2個;肉牛產業呈跨越式增長,在苔塘村、上梘村、石頭村新建牛舍17戶,總面積達2600平方米;家禽產業蓬勃發展,建安村雞場飼養蛋雞8萬羽,禽蛋年產值達1600萬元;特色養殖發展勢頭良好,全鎮竹鼠飼養量達1.75萬隻、飼養豪豬50頭以上的2戶、飼養黃沙鱉200—4000尾以上的4戶、飼養紐西蘭種兔300對以上的5戶。

第二產業

2017年,栗木鎮工業總產值完成86710萬元,工業銷售產值完成86710萬元。

交通


栗木鎮有全沙二級公路(全州—平樂沙子鎮)縱貫全鎮。
栗木鎮
栗木鎮

社會


教育

截至2017年末,栗木鎮有幼兒園6所,教師32人,在園幼兒798人;小學16所,教師174人,在校學生2612人;初中1所,教師61人,在校學生854人;高中1所,教師65人,在校學生75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在校生鞏固率100%。年內,考入民族中學的學生28名、考入恭城中學的學生10名。新建五福小學、上宅小學、泉會小學教學樓。

文化事業

2017年,栗木鎮新建關帝廟文化休閑廣場;新建400平方米文化綜合樓及文體設施、籃球場。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栗木鎮轄區內有鄉鎮級衛生機構1個,病床40張,醫護人員63人。有村級衛生室17個,醫療所30個,個體醫生3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人。完成診療7萬多人次。全鎮新生兒上卡率100%,卡介苗、小兒麻痹麻疹疫苗接種率100%。年內,開展針對各種疾病的健康講座10次,健康諮詢活動8次,宣傳欄更新10期,更新宣傳版面25期,發放宣傳材料、折頁25700份,張貼橫幅8條。為全鎮17個村的2465名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免費體檢。做好艾滋病攻堅工程工作,出版艾滋病宣傳專欄2期,發放宣傳手冊37000份、安全套300盒,接受群眾諮詢200人次。全鎮城鎮保參保40606人,參保率98%;新農合參保43000人,參保率99%。發放大病救助147人,救助金額82.27萬元。

社會保障

2017年,栗木鎮城鎮養老保險參保483人,參保率26.4%,發放率32.3%,領取待遇156人;新農村養老保險參保24889人,參保率57.8%,發放率31%,領取待遇7617人。年內,累計發放農村低保金1425戶209.54萬元、發放優撫對象撫恤金160萬元、高齡津補貼45.79萬元、農村五保供養金75萬元。新增城鎮就業28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80人。舉辦育嬰師培訓班一期,36人完成學業並取得資格證書,其中精準扶貧戶11人。解散常家村、建安村、栗木村、五福村4個五保村,集中16位老人到栗木鎮中心敬老院居住。開展救濟工作,臨時救濟72戶,發放臨時救助金20.9萬元。發放夏衣140件、春秋裝180套、毛巾被360床、蚊帳270床、夏涼被270床、大米11.25噸。完成160戶危房改造,發放補助資金435.95萬元。協助財保公司勘查農房倒房戶34戶,最終理賠34戶,理賠金額26.77萬元。

精準扶貧

2017年,栗木鎮確定221戶787人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鎮建檔立卡戶進行危房改造119戶;完成貧困村扶貧基礎道路硬化12條,其中貧困村道路硬化11條13.25千米,砂石路1條1.5千米;發放產業扶持資金200多萬元。全年脫貧172戶、651人,貧困村六嶺村脫貧摘帽。

基礎設施

2017年,栗木鎮投入資金900萬元,完成苔塘、上梘兩村20千米水渠三面光、7.7千米機耕路建;投資111萬元的五福、大營、高嶺3個村的小農水項目開工。年內,全鎮“一事一議”項目完成35個(其中第一批30個,維護項目3個,第二批2個),涉及16個村35個自然屯,投資金額為421.23萬元,財政獎補金額為200.92萬元。完成高嶺村、常家村村級服務中心建設。

文化


中國傳統村落
2014年11月17日,栗木鎮常家村常家屯、大合村大合屯、石頭村石頭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旅遊


風景名勝

栗木鎮景點有石頭村古民居、岩口新村等。
在栗木鎮五福村,非常平整的一片土地上生長著佔地300餘畝的原始生態林,林園中有多種珍貴的樹種,常年鬱鬱蔥蔥,非常茂盛,開發建設后成為人們休閑避暑的森林樂園。用地範圍8平方公里。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栗木鎮常家村常家屯位於湘桂古水道(今恭城河,古名樂川水,又名茶江)上。距離S201省道2公里,背靠寨子嶺,前有龍虎河,右邊是栗木河,兩河在村前往南百米處交匯,村后是一大片肥沃的良田。當水勢急流而下的龍虎河在常家遇到寨子嶺以後,水流速度減緩,從而形成了常家村前一大片沖積平地,也造就了村前水位的深度,為大型貨船通行提供了便利條件,所以成就了常家的繁華。村中古建築大部分屬清朝時期所建,屬青磚結構古建築,已有千年歷史、文化厚重。建築範圍1.5平方公里。
石頭村位於栗木鎮栗觀公路(栗木鎮-觀音鄉)邊,距鎮政府駐地約6公里,全屯55戶共267人,以田氏家族,曾在清朝出過兩名舉人而聞名,至今村中仍保存著光緒三十一年(1906年)的涼亭與古民居及栓馬石柱,反映著當時田氏家族顯赫的地位。該村自然生態優越,四季林木鬱鬱蔥蔥,流水潺潺,一道清渠繞村而過,是一個山環水繞的風水寶地。用地範圍6平方公里。

代表人物


著名人物

歐陽豹(1811.04.27-1854),清朝道光年間癸已科會試第六名武進士。生於清嘉慶十六年三月初五(公元1811年04月27日),歿於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享年44歲。廣西恭城縣栗木鎮大合村人。恭城的習武之風源遠流長,數百年來民間多尚武,有“武術之鄉”的美譽。清以前,縣城城郊就辟有跑馬場,為武生們練習騎射演練的場所。城裡的太和街、吉祥街,留有從街道通往跑馬場的通道“大馬巷”和“小馬巷”。縣城的昭忠祠曾開設武館,聘請名師授武。在冷兵器為主要武器的時代,瑤鄉各地有“瑤拳”和“平地拳”流傳,師承南北少林拳路。歷代拳師、武林高手層出不窮,而尤以栗木鎮大合村的武進士歐陽豹聲名遠播。1957年,《廣西青年報》曾報道其人其事,稱其“為廣西增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