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嘉會鎮的結果 展開

嘉會鎮

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轄鎮

嘉會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下轄鎮,位於恭城瑤族自治縣東北部,東與湖南江永縣粗石江鎮交界,西與西嶺鎮相連,南與平安鄉相鄰,北與龍虎鄉、栗木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23710公頃。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立嘉會鄉,屬於第三區。2015年9月14日,嘉會鄉撤鄉設鎮。截至2017年末,嘉會鎮總戶籍數7875戶,總人口數為26575人;其中,瑤族11776人,佔總人口數的44.3%;截至2019年末,下轄1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嘉會街。

2017年,嘉會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950元;完成財政稅收202.7萬元,其中國稅181.8萬元,地稅20.9萬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93000萬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入83000萬元,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000萬元;招商完成招商引資3000萬元,其中新上項目800萬元。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立嘉會鄉,屬於第三區。
1958年9月1日,與龍虎鄉合併成立嘉會公社。
1962年下半年,改稱嘉會區。1969年1月,復稱嘉會公社。
1984年7月,改設嘉會鄉,下設15個村民委員會、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
1987年,村民委員會改為村公所
1989年9月,龍虎、獅子兩個村公所劃歸新設立的龍虎鄉。同年年底,嘉會鄉設13個村公所、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65個村民委員會。
1995年12月,撤所改委,村公所改設為村民委員會,原村民委員會不再保留。
2015年9月14日,嘉會鄉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2005年,嘉會鄉轄白燕、共和、太平、嘉會、吉山、豸游、蘇陂、西南、秧家、泗安、松林、大山、白羊13個村民委員會及嘉會街道居民委員會,村民小組224個。
截至2019年末,嘉會鎮下轄1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共112個自然村屯、244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嘉會街。
社區嘉會街社區
行政村白燕村、共和村、太平村、嘉會村、吉山村、豸游村、蘇陂村、西南村、秧家村、泗安村、松林村、大山村、白羊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嘉會鎮位於恭城瑤族自治縣東北部,東與湖南江永縣粗石江鎮交界,西與西嶺鎮相連,南與平安鄉相鄰,北與龍虎鄉、栗木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23710公頃。
嘉會鎮
嘉會鎮
地形地貌
嘉會鎮屬丘陵地貌。
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水文
嘉會鎮有茶江河(恭城河)流經。

自然資源


嘉會鎮資源豐富,有鎢錫、鉛鋅、花崗岩等豐富的礦產資源;有耕地面積為3023公頃(其中水田2086.86公頃、旱地936.14公頃)、林地為16604.15公頃;有可開發電站13個,總裝機容量達15300千瓦,現已開發5個,裝機容量2500千瓦,同時建有3.5萬伏變電站一個。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末,嘉會鎮總戶籍數7875戶,總人口數為26575人;其中,瑤族11776人,佔總人口數的44.3%;農業人口24989人,佔總人口數94.0%;男性14320人,女性12187人。全年出生人口397人,其中男性226人,女性194人;死亡475人,其中男性281人,女性194人;全年遷入99人,遷出106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嘉會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950元;完成財政稅收202.7萬元,其中國稅181.8萬元,地稅20.9萬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93000萬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入83000萬元,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000萬元;招商完成招商引資3000萬元,其中新上項目800萬元。
第一產業
2017年,嘉會鎮農業生產總值42245.5萬元。全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619.2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118.2公頃,總產量9173.38噸;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241公頃,總產量6789噸;水果總產量76064.2噸。水果種植以月柿、柚子、柑橘為主,產量分別為31352噸、16636噸、14277噸。
2017年,嘉會鎮肉類總產量4236.82噸,同比增長1.54%;水產品產量1203噸,同比增長9.66%;禽蛋產量515噸,同比增長1.38%。全鎮肉豬存欄2.49萬頭,出欄2.36萬頭;肉牛存欄0.59萬頭,出欄0.43萬頭;家禽存欄87.2萬羽,出欄120.94萬羽。
第二產業
2017年,嘉會鎮工業總產值完成148000萬元,工業銷售產值完成115000萬元;燕子山風電實現全部風機併網發電,裝機48台,實現產值1.2億元。

交通


嘉會鎮有全沙(全州至平樂縣沙子鎮)二級公路、通往湖南省的出省、縣道貫穿全境,村村通公路。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嘉會鎮有幼兒園11所,教師30人,在園學生660人;小學13所,教師125人,在校生1760人;轄區內有初級中學1所,教師60人,在校生83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在校生鞏固率100%。年內,考入民族中學的學生22名、考入恭城中學的學生16名。2017年,新申請雨露計劃的共25名,其中本科8名,中專或大專17名;秋季學期貧困戶學生職業學歷教育補助20名。
文體事業
2017年,嘉會鎮投資40多萬元新建吉山村級文化中心,各村農家書屋共藏書20000多冊。年內,嘉會鎮、各村屯多次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在元旦、春節期間,組織開展歌舞晚會、遊園活動和氣排球、籃球比賽。開展“桃花園裡秀英姿”廣場舞展演活動、慶“五一”文藝匯演、建黨96周年慶祝活動、泗安村首屆刨柿節大賽等活動。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嘉會鎮轄區內有鄉鎮級衛生機構1個,病床31張,醫護人員55人。有村級衛生室25個,醫療所3個,個體醫生3人,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16人。完成診療3.46萬人次;全鎮新生兒上卡率100%,卡介苗100%、小兒麻痹麻疹疫苗接種率89.47%。全鎮城鄉居民醫療參保24137人,參保率90.82%,年內累計報賬17757人次、362萬元;發放大病救助22人,救助金額144908元。
社會保障
2017年,嘉會鎮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08人,參保率100%,發放率100%,領取待遇69人0.66萬元;新農村養老保險參保14803人,參保率99%,領取待遇4166人38.92萬元。年內,發放農村低保金1436880元;發放優撫定補金107.58萬元、高齡津補貼276790元、農村五保供養金1678895元;發放農機補償補貼金86戶38.05萬元,農業支持保護補貼6328戶247.4萬元。全鎮新增五保戶14名。新增城鎮就業196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38人。發放救濟大米10.12噸、衣被2417件(套、床)。完成100戶危房改造,發放補助資金2488000萬元。
精準扶貧
2017年,嘉會鎮發放扶貧小額貼息貸款406戶,金額1597.65萬元,扶貧信貸覆蓋率超過73.02%;撥付到貧困戶的扶貧資金達135.05萬元。繼續開展低保戶與貧困戶銜接工作,低保戶與貧困戶重合率提升至82.3%,貢獻率為21.7%。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0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4戶。年內,全鎮共116戶419個貧困人口脫貧,吉山村脫貧摘帽。扶貧項目投入300多萬元,完成升級硬化路9條8.41千米,砂石路2條13千米;撥付20萬元用于吉山村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年內,貧困戶、貧困村產業發展迅速。依託嘉會肉牛交易市場,引導鼓勵110戶貧困戶發展肉牛養殖;泗安村成立月柿深加工合作社、旅遊合作社和農村電商平台;吉山村成立艾草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艾草13.33公頃,吸收26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太平村通過贈送桃李苗木,帶動貧困戶發展種植業;西南村大力發展黃筍、林下藥材種植,竹鼠、土雞養殖,成立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吸收20戶貧困戶入社,竹鼠存欄數1萬多對。

文化


中國傳統村落
2019年6月6日,嘉會鎮太平村太平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文物古迹
嘉會鎮有九板戲台等文物古迹。
九板戲台是唐皇瑤族人民為祭祀和紀念祖先盤王和婆王的重要建築項目之一。九板古戲台始建於明朝初年,清朝年間,為了配合聖母行宮的修建,聖母行宮的后八年,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再次興建。民國年間,當地人為保存始祖殿宇改稱“唐太婆嗣”。有史書記載九板的婆王行宮建築規模:座東向西,中心大門正對面是戲台,行宮上下兩座,八條大柱頂立,梅花廘角架抬瓦梁。南北建有廂房兩間六空,中間是天井,古植鐵樹一株,四角鯉魚吐水。但經過文革的破壞,歲月的摧殘,還有人為因素,行宮已蕩然無存,只留破落的戲台和殘檐斷埂拜祭先人。它見證了唐皇瑤族人民的發展和變遷,銘刻著唐皇瑤族人民各種紀念活動的經過歷程,亦是恭城幾經歷史滄桑之後殘跡倖存的有限古迹之一。
● 民俗節日
嘉會鎮民俗節日有嘉會婆王節(農曆六月二十三)。

獲得榮譽


2021年5月,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旅遊


● 綜述
嘉會鎮景點有開花山桃花園、周氏祠堂、九板村古戲台、穿山、羅漢肚溶洞、燕子山天仙草原、泗安奇樟等。
● 燕子山天仙草原
燕子山天仙生態草原風景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恭城瑤族自治縣與湖南省江永縣交界處的都龐嶺南部邊緣,風景區內主峰燕子山海拔1562米,因其外形像只展翅飛翔的燕子而得名。燕子山天仙生態草原風景區總面積約10平方千米,地形廣闊而舒坦,為南方罕見的大型山地草原。草原上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4—16℃,夏季最高氣溫為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