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水庫濕地

密雲水庫濕地

密雲水庫上游的15餘萬畝山坡地不再種莊稼,改種生態林和果樹,涵養水達3568餘萬噸,相當於在水庫周圍增加了3至5個中型水庫,引進天敵、殺蟲燈、誘芯誘殺害蟲等有機防治技術,對樹木進行生物防治,全縣採取多種措施涵養水庫水源。2007年3月,密雲水庫濕地被列入了《中國重要濕地名錄》。

計劃建設


密雲縣北庄鎮將著手打造四處生態濕地,面積達17畝,可形成水面1.13萬平方米。
濕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具有強大的生態凈化作用,位於密雲水庫上游的清水河北庄段長14.7公里。近年來,該鎮大力實施清水河治理工程,打造宜人濕地景觀,每年吸引大量灰鶴白鷺、野鴨等在此棲息繁衍,目前已擁有濕地80畝。從今年春天起,他們計劃建設下北庄、東庄橋頭、葦子峪及朱家灣等4處濕地。在濕地植物配置上,將考慮植物種類的多樣性,盡量採用本地植物,如菖蒲、睡蓮、水蔥、荷花、蘆葦等,創造多層次水生植物自然景觀。

相關舉措


密雲水庫上游的15餘萬畝山坡地就不再種莊稼了,全部改種生態林和果樹,並先後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水源保護林和封山育林等重點工程。僅2006年一年時間,全縣就新栽松樹、柏樹、黃櫨等各種樹木345.1萬棵,新增綠化面積85.6萬平方米,建立了一支由7600多人組成的生態管護員隊伍,形成了首都水源區高標準的綠色生態林體系。
在密雲水庫白河入口處,石城鎮林業站的工作人員正在忙著往樹上掛太陽能殺蟲燈。該縣在水庫上游地區採用引進天敵、殺蟲燈、誘芯誘殺害蟲等有機防治技術,開展了生物防治工程。通過放飛20億頭赤眼蜂瓢蟲對3萬畝蔬菜、果樹以及全縣20萬畝農田進行病蟲害防治,引進700多萬頭周氏嚙小蜂防治美國白蛾,引進100萬頭腫腿峰對天牛等害蟲進行防治,同時懸掛太陽能殺蟲燈近1500盞,誘芯5000餘個,並採用了捆草把、剪蟲枝等多項措施防治蟲害。

示範工程


從2004年開始,密雲水庫地區開始實施濕地建設,目前已建立了白河入庫口和潮河入庫口兩個濕地示範工程。人工濕地示範工程總面積達2150畝,濕地作物以蘆葦為主,混植荻和鑣草以及香蒲、菖蒲、球穗莎草、酸模葉蓼、千屈菜等繁殖力和生命力強的水生植物,水庫濕地的發展凈化了水庫水質,改善庫區生態環境。據了解,近期密雲還將啟動沿潮河河道全長為15公里的潮河生態濕地工程。

選址


在河道中建設濕地, 顯然是屬於暴雨徑流濕地系統。2004年3月, 對白河入庫口河道地形、地貌進行勘察, 最終選擇在大觀橋下2003年實驗種植蘆葦附近(橋上游800m,下游500m),入庫河口兩岸適宜水生植物的生長、土質較厚的地塊, 作為此次人工濕地試驗種植區。

水生植物


實際上, 暴雨徑流濕地系統為水生植物提供了一個苛刻的生活環境。在降雨期間或降雨之後, 會產生很大的流量, 水位、水質也有很大的變化。同時, 暴雨徑流還可能攜帶大量對生物有害的物質, 對濕地系統造成衝擊。因此,只有生命力強的植物才能生長茂盛。濕地植物通常應具有下列特性:①能忍受較大變化範圍內的水位、含鹽量、溫度和PH值;②在本地適應性好的植物, 最好是本地的原有植物;③被證實對污染物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④有廣泛用途或經濟價值高。
最終選擇了蘆葦、蒲草、蘆竹為主, 間有荻、麓草等水生植物。所有這些植物都廣泛存在並能忍受冰凍。植物根系的深度決定了濕地的深度。蒲草在水深0.15m的環境中生存佔優勢;蘆葦、蘆竹生長在岸邊和1.5m的水深中(根系達0.6m);蘆葦、麓草和寬葉香蒲常被用在潛流型濕地中, 它們較深的根系可擴大污水的處理空間。
暴雨徑流濕地系統中, 多選用蘆葦、蒲草和麓草。麓草能忍受很高的氨濃度(160-170mg/L)。蘆葦和麓草抵抗病災和昆蟲的能力很強, 蒲草則較差。

種植


蒲草和蘆葦等在水庫周邊採集, 並陸續運抵現場。為保證成活, 要對種苗、種根進行保濕和防風保護, 並儘快開始栽植。尤其是蘆葦根, 水分損失很快, 必須及時栽種。時間延誤的越長, 成活率就越低。
為確保濕地栽植物成活,密雲縣農業科學研究所制定了《種植規程》, 並嚴格按照規程操作, 技術人員現場監督並邀請市級專家進行技術指導。
經過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和工作人員幾個月的精心管護, 人工濕地建設工程完成。共種植瀝水性植物10hm2, 其中栽植蘆竹2hm2, 混植荻、蘆葦4hm2, 蒲草4hm2。濕地作物長勢良好, 蘆竹平均株高2.0m, 最高達4.0m。潮河庫區耗牛河入庫河口的133.3hm2濕地保護區, 蒲草生長茂盛,濕地功能開始基現, 大大改善了大關橋附近的河道狀況。

運作方式


在以往農民曾經耕作的土地上進行濕地建設, 有很多協調方面的問題。一些農民以承包土地為由, 在已經種植完蘆葦的地上, 耕作、播種, 使本來已經種植完成的大片蘆葦全部被翻出, 乾死。究其原因, 是山區土地少, 庫區內大片土地, 作為庫容的一部分, 以往並未進行管理, 當地農民用做壓寶地;當地農民在河灘地開墾種植玉米和小雜糧, 收益頗豐, 經濟利益的趨使, 農民不願歸還土地。請當地政府進行協調, 以合同的方式由當地政府的農業部門進行實施, 儘管受到很大的阻力, 最終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可見, 由縣政府協調, 由縣農業部門所屬農業科學研究所實施, 這一運作模式是可行的, 效果也是好的。今後濕地建設這項工作, 還要進一步依靠縣政府、鎮政府的力量, 加大政府的工作力度, 做好水庫周圍農民的思想宜傳工作, 使他們以後真正在思想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從而推動工作更好地向前發展。

技術設計


暴雨徑流人工濕地處理系統與其他人工濕地系統有很大區別。從設計的角度, 應詳細論證水文因素、水力因素、濕地容積、水生植物和填料等多方面的問題。
暴雨濕地系統實質上是作為一個間歇反應器運行的。濕地的水位在降雨前後發生變化。水位的變化導致濕地水位周期性的下降, 使積累的有機物自然氧化, 還可使氧氣向填料中擴散, 加強濕地內的消化作用。總氮、水溶態氮、總磷、水溶態磷的輸入濃度隨降雨徑流過程減小。總氮、總磷與徑流童對地表的侵蝕能力成正相關, 其輸入濃度的遞減規律多呈拋物線型, 遞減速度快。水溶態氮輸入濃度基本上是線性分佈, 與總氮、總磷比較其遞減變化幅度小。氮磷輸入還與降水強度有關, 強度大的降水侵蝕作用強烈,氮磷隨水土流失量大。
(1)水文因素。為保證濕地的長期效果, 在設計中應考慮水文因素和濕地生態特點之間的關係。水的來源、速度、體積以及洪水發生的頻率都影響著沮地介質的物理、化學特性。反過來, 介質影響粉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初級生產能力、有機物的沉積和通量、營養物的循環。水文條件也影響污染物的沉積、氧化、生物轉化和土壤吸附過程。因此必須對一些關鍵因素進行評價, 如水的流速、深度和水位的漲落、停留時間、循環和分眼面素、拳節和天氣的影響、地面水的狀況和土坡的透水性。
(2)水力因素。為了達到一定的處理效果, 必須有一定鉤水力停留時閣。水力停留時間受濕地長度、寬度、植物、簽底材料空娜率、水深、未體坡皮等圈素的影響。
(3)維護管理。維護包括4個主要方面:重新種植、雜草的去除、沉積物的清理和防止人為破壞。當水生植物不適應生活環境時, 籍調整植物的種類, 並重新種植因人為、自然等因素髮生缺苗時, 要及時補苗。雜草的過度生長帶來了許多問題。實踐證明, 在春天, 雜草比濕地植物生長的早, 遮住了陽光, 阻礙了通風, 植株幼苗的生長受到影響, 甚至造成死苗。一般只有當植物經過3個生長季節, 才可以與雜草競爭。然而, 一開始就建立良好的植物覆蓋, 並進行雜草控制是必要的。我們與縣農業科學研究所的同事認為:實際上, 在春季或夏季, 在濕地植物長出以後, 用高於床表面的水深淹沒可控制雜草的生長。2004年,暴雨徑流未產生沉積物堆積, 無需挖掘沉積物, 只是沖毀了部分面積。由於現實的原因和利益的趨使, 部分村民阻撓甚至破壞濕地建設的現象時有發生。防止人為破壞, 是進行維護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