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氏葉猴

菲氏葉猴

菲氏葉猴別名法氏葉猴、灰猴、長尾猴、大青猴、依崗、木普。屬靈長目猴科。拉丁學名 Presbytis phayrei,英文名Semnopithecus phayrei。體長55~71厘米,尾長60~80厘米,體重7. 2~10. 5kg 。身披銀灰色毛,臉部黑色,眼、嘴周圍的皮膚由於缺乏色素而顯得蒼白。四肢細長,臀胝部不發達。頭頂的毛淺銀灰色,有時較長呈冠狀。腹面淡灰色或淺白色。眉額之間有較長的黑毛向前伸出,似黑色長眉。

形態特徵


菲氏葉猴
菲氏葉猴
體較大。四肢細長,前後足窄長,拇趾短而其它趾細長;尾長大於體長;無頰囊;具有明顯的毛冠。全身銀灰色或略帶黃色,有光澤;頰面黑色;具白色眼環和嘴環;頭頂淺銀灰;腹面毛色比體背更淺,且被毛稀疏;前、後足黑色。體型較小的一種葉猴,體重5-10kg。體軀瘦長,尾形修長。毛被較粗而稀,絨毛少。頭頂具直立、尖錐狀的簇狀冠毛。體青灰色或淡灰藍色,上下唇和眼周蒼白色。尾、足與體背同色略淡於背部。

分佈範圍


菲氏葉猴分佈在緬甸、泰國、越南和中國雲南的勐養、勐龍、勐混、勐旺、景洪耿馬、盈江、勐臘、勐棒、景東、新平(哀牢山)、勐連、河口、屏邊、滄源、保山、潞西、騰衝、金平、綠春、建水、勐遮、易武、文山、麻栗坡、馬關、元江、貢山、福貢、瀘水、雲龍等地,共分化為3個亞種,其中2個亞種在中國有分佈,棲息於雲南西北部的為滇緬亞種,棲息於其他地區的為印支亞種。

生活習性


菲氏葉猴
菲氏葉猴
菲氏葉猴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茂密的闊葉林中,為晝行性,樹棲猴類,早晨和黃昏覓食活躍,中午則躲於陰涼處休息,多在森林高層活動,很少下地。性喜群居,十分喧鬧,主要以植物的葉、花、果為食,也吃鳥蛋和小鳥。常在樹上棲居,攀援和跳躍能力很強,在樹上縱跳時會翹起長尾巴保持身體平衡,活動時有一定路線,受驚時多按順序逃竄,常於枝頭快速跑跳,弄得樹枝發出很大響動。
菲氏葉猴是比較典型的東南亞熱帶和南亞熱帶的樹棲葉猴。主要棲息於江河兩岸和低山溝谷地帶的熱帶雨林、季雨林和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棲息生境的海拔高度不及1200m。它們的活動、覓食和戲耍等大多在樹上進行,但也常到地面硝塘飲水。種群大小約50-60餘只,為多雄多雌配偶制。每天活動的開始時間大多在黎明前後,上午9-12時是菲氏葉猴進食和活勸頻繁高峰期。中午(12-13時)為午休,常在樹上戲耍或靜坐休息,下午16-19時又有一個活動高峰。天黑時就在附近選擇高大枝密避風的樹上眠休。在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地區,菲氏葉猴猴群的領域面積約77-81公頃。以果實、種子、嫩芽和葉柄為主要食物,也吃鮮枝嫩葉、花苞、竹筍、小鳥及昆蟲,食物可達80餘種。菲氏葉猴的繁殖交配期約在8-11月,次年2-4月產仔,妊娠期6-7個月,哺乳期約為4個月。3-4月以前的幼體通體金黃色,5月齡后開始變淡變灰。3-4歲性可成熟。飼養壽命可達20餘年。

生長繁殖


菲氏葉猴
菲氏葉猴
菲式葉猴成群生活,每群活動範圍隨當地棲息條件的適宜程度而變化,條件優裕的,面積就小些,但對所佔地盤並無強烈的佔有慾。雄猴以高亢叫聲召喚整群,或者藉此區別本群與相近群體所處方向和位置。優勢雄猴還會選擇覓食和睡眠的地方。可是到了繁殖期,交配活動常由雌猴主動。
在發情高潮,雌猴有一種向優勢雄猴求愛趨向。妊娠期五個半月左右,多生一仔。雄猴不大關心幼仔,母猴則特別愛惜。一年或一年多斷奶后,母猴會迫使小猴獨立生活。這些小猴中,雄的開始接近大雄猴,並表現出一些特殊的行為,好像是為了討好似的;雌的則並不去接近成猴。法氏葉猴大部分時間,特別是睡眠和覓食,都留在樹上。尾下垂。上臂並不長,而指骨長,善於攀跳。

種群現狀


菲氏葉猴
菲氏葉猴
菲式葉猴在中國的分佈範圍僅略小於黑葉猴。種群數量80年代初估計:滇南亞種有1萬-1.5萬隻;滇西亞種有1,500-2,000隻(王應祥等,1987;馬世來等,1988)。
棲息環境,特別是熱帶、南亞熱帶原始森林面積的砍伐和縮小,是造成灰葉猴數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如雲南中部無量山區60年代至70年代,在瀾滄江兩岸低海拔地區有較茂密的原始森林,生存有數十群灰葉猴,70年代由於這些森林被完全砍伐殆盡,無量山區的灰葉猴幾乎絕跡。
1992年複查,僅剩下3-4群,數十隻。新平哀牢山區的灰葉猴已經絕跡。

保護措施


菲氏葉猴
菲氏葉猴
除部分動物園有過少量飼養外,幾乎未進行過規模養殖。已被列為中國家級 I 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雲南有10餘個自然保護區(西雙版自然保護區、綠春黃連山自然保護區、屏邊大圍山自然保護區、金平分水嶺自然保護區、麻栗坡老君山自然保護區、景東無量山自然保護區、新平哀牢山自然保護區、臨滄大雪山自然保護區、滄源南滾河自然保護區、盈江銅壁關自然保護區和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等)對菲氏葉猴進行保護。
這些保護區多建立於1980-1986年,均為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約53.6萬公頃。自保護區建立后,灰葉猴的棲息生境得到了保護;另外,由於宣傳和嚴格執法,群眾保護意識提高,已基本制止了在保護區內外對菲氏葉猴的偷獵。
2021年1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亞種分化


菲氏葉猴(3亞種)
中文名稱學名分佈
1菲氏葉猴滇南亞種T. phayrei crepusculus中國雲南南澗、臨滄、耿馬、雙江、滄源、西盟、孟連、勐海、景洪、勐臘、綠春、金平、河口、麻栗坡、紅河、景東和新平
2菲氏葉猴指名亞種T. phayreiphayrei孟加拉國,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米佐拉姆邦,特里普拉邦和)和緬甸西部。
3菲氏葉猴滇西亞種T. phayrei shanicus中國雲南西部德宏州(盈江、攏川、瑞麗和潞西)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