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白粉病

菊花白粉病

分佈:初在葉片上現淺黃色小斑點,后漸擴大,病葉上布滿白色粉霉狀物,即病原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發病規律:

目錄

正文


所屬分類:葉、花、果病害
分佈:白粉病是菊花上的常見病害,全國各種植區廣泛發生,嚴重影響菊花產量和品質。
病原菌形態與生物特徵: ErysiphecichoracearumDC.稱菊科白粉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菌絲體生於葉兩面,分生孢子近柱形至桶柱形,串生。閉囊殼扁球形,附屬絲多,暗褐色,大小90-130μm,含子囊10-20個;子囊卵形,矩圓形至橢圓形,大小20-28×14-18(μm),子囊內多含2個子囊孢子,個別3個;橢圓形,大小19-38×11-22(μm)。我國南方一般不產生有性態,無性態為OidiumchrysanthemiRabenh。
癥狀:初在葉片上現淺黃色小斑點,后漸擴大,病葉上布滿白色粉霉狀物,即病原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病情嚴重的葉片扭曲變形或枯黃脫落,病株發育不良,矮化。
發病規律:北方病菌以閉經殼隨病殘體留在土表越冬,翌年放射齣子囊孢子進行初侵染,田問發病後,病部菌絲上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在南方或北方棚室,病菌以菌絲體在寄主上越冬,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有時孢子萌發產生的侵染絲直接侵入寄主表皮細胞,在表皮細胞內形成吸器吸收營養。菌絲體多甸句在寄主表面,多處長出附著器,晚秋形成閉囊殼或以菌絲在寄主上越冬。春、秋冷涼,濕度大易發病。
治理措施: (1)農業防治。田間不宜栽植過密,注意通風透光;科學肥水管理,增施磷鉀肥,適時灌溉,提高植株抗病力;冬季清除病落葉及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60%防霉寶2號水溶性粉劑800倍液、40%達科寧懸浮劑600-7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病情嚴重的可選用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40%福星乳油9000倍液。常用藥劑甲基硫菌靈、防霉寶、達科寧、加瑞農、三唑酮、敵力脫、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