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輪根
虎尾輪根
虎尾輪根(某地俗稱石參)Hǔ Wěi Lún Gēn。理氣、化痰、益腎。治心胃氣痛、痰飲咳嗽、腎虛遺精。
虎尾輪根[虎尾輪根]
花期5~6月,果期7~10月。
虎尾輪根[虎尾輪根]
貓尾射在廣東梅州地區客家人稱其石參,取其根煲湯作膳用。其根部即虎尾輪根,含黃酮甙(G lycosides),具香甘口味,受到客家人的青睞,並稱之為石參。現在廣東省梅州及福建省龍岩、漳州等地廣為廣泛種植。
廣東、海南、廣西、福建、雲南等地。
性味歸經
成分
全草含黃酮甙(廣州市葯檢所:農村中草藥製劑技術239,1971)。
性味
甘,溫。①《廣西中藥志》:“味甘,性溫,無毒。”
②《泉州本草》:"味苦微辛,性澀而平。"
歸經
入肺、胃、腎三經。
虎尾輪根[虎尾輪根]
②《泉州本草》:"入肝、腎、心、肺諸經。"
藥物應用
功用主治
理氣,化痰,益腎。治心胃氣痛,痰飲咳嗽,腎虛遺精。
①《廣西中藥志》:"行氣止痛,逐痰化飲。治心胃氣痛,痰飲咳嗽。"
②《泉州本草》:"益腎滋肝。治腎虛遺精。"
用法與用量
虎尾輪根[虎尾輪根]
宜忌
《廣西中藥志》:"肺熱咳嗽者忌用。"
選方
①治咳嗽,氣痛:貓尾射根三至五錢,瘦豬肉一至二兩。同煲服。(《廣西中藥志》)
②治胃痛不吐酸:虎尾輪根一至二兩(乾的酌減,洗凈,切碎),雞一隻(去腸雜)。水、酒各半燉服,可續服,時間不拘。(《閩南民間草藥》)
③治腎虛遺精:貓尾射根曬乾研末,每次二至三錢,開水送服。(《泉州本草》)
④治小兒驚癇:虎尾輪根三至八錢。水煎服。(《閩南民間草藥》)
選擇土層深厚、土地肥沃、疏鬆的山坡地、荒地、失耕田, 排灌方便、水源充足的沙質地、沙質壤土型的水田, 以沙黃土種植為最佳。成品質量好且產量高。
種植石參地要求全田深耕, 深耕前, 667m2 全田撒施腐熟的土雜肥1000~1500kg、牛豬糞500~100kg或雞屎10~15 袋或沼氣水1000~1500kg; 然後深耕碎土, 再開溝起高畦, 畦寬1.3~1.5m, 溝深25~35cm,溝寬30cm。
開溝起畦后, 可以先開好種植溝, 深度為1~3cm, 再全田進行噴施苗前除草劑。除草劑可選用丁草胺或甘草靈加禾耐斯兌水進行全田噴霧。噴后第2 天即可播種。
播種前用溫水( 即溫度為45℃溫水) 進行一次性浸種, 浸種時間掌握在4~6 小時為宜, 浸種時適量加敵百蟲1000 倍液( 即5g 敵百蟲原葯加5kg 溫水) , 以防播后螞蟻侵蝕, 影響苗量。浸好后撈起陰乾, 待播。
播種規格為16.5cm ×13.2cm 或19.8cm×13.2cm, 每穴為2~3 粒種子, 方法可選用礦泉水瓶裝好石參種子, 在其蓋上開一小孔, 然後實行穴播。播種時盡量做到密度均勻適中, 每穴種量一致。播完後用適量的芒箕或稻草進行覆蓋、遮陰, 以利保濕, 提高石參的出苗和抗逆力, 確保石參全苗及生長。
一般石參播后7~20 天開始生根發芽, 因石參幼苗根系細小脆弱, 抗逆力低, 因此, 播后出芽時, 要做好乾旱天晴時的噴水防晒工作, 要求每天早、晚全田各噴水1 次, 待幼苗長至5~10cm 以後, 可視天氣噴水, 保證幼苗的正常生長。
幼苗生長以後, 如幼苗死傷較多,應及時做好補播工作; 對缺行斷壟的應進行移栽種植。補苗最適期為出苗后45 天以後, 待植株莖較老熟時進行, 以免造成補苗時再損傷幼苗。移栽應選擇在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 移前苗先淋足水, 做到帶土移栽, 盡量不傷根系, 移苗后淋足定根水, 遮陰, 同時還要做好移苗后3~5 天的淋水工作, 確保幼苗成活。
當幼苗長至第3 片真葉, 植株約為5~10cm 高時, 做好選苗定苗工作, 保持株行距為16.5~19.8cm×13.2cm, 每穴2~3 苗, 保留壯苗,刪除小苗、弱苗。
以施用高鉀複合肥為主, 全年施用量30kg 為宜, 一般2~3 次, 第1 次可在選苗、定苗前進行, 施用量10kg, 時間為4 月中旬; 以後每次間隔20~30 天, 到6 月下旬要求全面施完。做到見草必除, 確保石參正常生長。做到下雨排漬水, 天晴淋水, 保持土壤濕潤, 促其快速生長。
採收時間安排在10 月中下旬, 可以採用乾旱灌水后或雨後晴天進行。主要以採收地下根為主, 要求在植株地上部分1cm 處下剪, 剪完后即時進行清洗, 要求一次清洗乾淨, 以免影響石參的外觀, 造成產品品位下降, 影響收益。收購時以清潔新鮮長度25cm 以上的為上品, 以下則為次之。
【備註】虎尾輪根(貓尾射)在某些地方稱為石參,並有“北有人蔘,南有石參”之說,還引用《本草綱目》的記載。其實,虎尾輪根作為一種地方草藥,還沒資格邁入基本中藥目錄門檻。說“北有人蔘,南有石參”真有點抬杠了吧。另,在《本草綱目》裡面也沒對該石參的記載,看網上多個轉載,竊以為那是以訛傳訛了。
謹此備註,有候商榷。